三朝迷路发西风
(2013-12-19 15:27:15)
标签:
旅游 |
吴翼民
很准的一个气候变化规律——三朝迷路发西风。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里就有此描述。
深秋季节,北方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遭遇到南方暖湿空气的抵御,就难舍难分纠结在一起,凝结成无数极为细微的小水珠,形成了漫天漫地的大雾。(跟现在经常出现的雾霾不同,没有杂质和污染)江南人把雾称之谓“迷路”,一如乳白色的天地大“帷幕”,什么都笼罩了,能不迷路?
五十年前我读中学的时候,每年秋季都下乡支农,帮助农村秋收秋种,主要是收割水稻,差不多都会遇到“三朝迷路发西风”的气象变化。那一年去的是阳澄湖畔巴城农村,一天清早,突然大雾弥漫,把眼前的一切都罩了个严实,别说稍远处的湖面压根看不清,便是近处的田地村舍树丛竹林都隐没在白茫茫一片之中。我们正感到茫然无措时,村子里兀地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哈,起迷路哉,起迷路哉,三朝迷路发西风啊!”
“三朝迷路发西风,西风响,蟹脚痒啊!”
“哈,要紧蹲蟹棚,张蟹网啊!”
这一点我们是早就听说的,西风一起,就催动了蟹阵,阳澄湖畔一年一度最大的副业、最壮观的景象——捕蟹就此拉开了阵势。那年月当然不能跟现在相比,很少养殖,亦非规模捕捞,捉蟹基本分散在沿湖的各家各户,但沿湖有成千上万渔民和农户“各霸一方”,其状焉不壮观哉?于是迷路一起,各家各户在参加生产队大田劳动之余都忙于修缮多年搭建在各河湖港汊边的蟹簖蟹棚,——缀上一层新的稻草,以防霜降和寒冷的西北风的侵袭,把蟹网编结得牢实点,以防被蟹螯钳断,把桅灯擦得明亮些,可诱使趋光的蟹自投罗网,自然御寒的老酒也得备充足了……
三朝迷路之后,果然西风劲吹,还江南一个晴明却带点肃杀的深秋。也果然西风一吹,阳澄湖的蟹们都按捺不住脚痒了起来,窸窸窣窣到处乱爬。便给了当地守蟹簖蟹棚的农夫渔民捕捉的机会。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收工晚饭后就结伴着去老乡的蟹簖蟹棚瞅热闹。
阳澄湖的秋光美,最美在夜间、美就美在阳澄湖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的蟹灯。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捕蟹、家家户户都结蟹棚、点蟹灯,张蟹网。男人们白天在大田劳作,夜间就在蟹棚捕蟹,一夜的收获每每不菲,少则二三斤,多则十余斤,虽然那时蟹价便宜,可一季的捕蟹收入足可抵了全年的日常开销呢,其中还包括孩子们的文具和婆娘们的衣料,自然,男人的酒钱也是有保障的。
守蟹灯的男人多半都有老酒作伴,一座仅容得一人的稻草蟹棚里酒香氤氲,桅灯的光泽在茫茫秋夜闪烁着,把男人酡红的脸照得更显精神。男人借着酒力,全无倦意,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罩住水中的那张排网,——蟹网通常横截一个港汊,河跟湖的交叉处为佳,桅灯的光泽诱使水里的蟹趋光而来,楞头青样的螃蟹肆意横行着、一不小心就触上了蟹网,于是腿螯夹住网格,像蜘蛛趴壁样再不肯下来。浮子因之抖动,乃知有蟹触网,这时,捕蟹佬稳稳地将网收拢,总有那么一只或几只螃蟹在网上舞蹈着,浑不知自个儿已乖乖成了“瓮中之鳖”。
湖畔一盏一盏的蟹灯如狡黠眨动着的眼睛,对我们这些学生娃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此时白天劳动的艰辛早已烟消云散,我们沿着水岸一路向有蟹灯的地方赶去,这会儿我们差不多也成了趋光的螃蟹了,赶到蟹棚处就陪着老乡看守蟹灯,与老乡一样将目光罩住蟹网的浮子,见浮子抖动,便兴奋地帮助老乡将网收起,看笨蟹钳住网绳不放,乖乖成为战利品。尽管这战利品不属于我们,却同样的兴高采烈,——那种急切的期待、见蟹上网的兴奋感、亲手将蟹从网上取下来的快感就是我们最好的战利品呢。每有斩获,老乡会酣畅地呷上一口老酒,往嘴里塞上一把放屁豆。我们便跟着呷火辣辣的老酒,嚼嘎崩脆的放屁豆,以示庆祝。老乡酒喝多了,越发的兴奋,许诺说蟹捕多了,明儿个就拣小个头的烧面拖蟹慰劳我们这些支农的学生。我们就谦让,说是捉了蟹到市场卖钱要紧,要吃蟹,我们白天在稻田里也捉得着。老乡说,真要捉蟹只有在夜里守着蟹灯,张网捕捉,至于白天能捉到蟹全凭运气好,白天只有少量大胆的贼蟹才敢爬上岸偷吃稻谷。
说话时,一阵西北风又吹袭了过来。老乡们劝我们赶紧回屋休息,守蟹簖蟹棚忒辛苦,都是整夜整夜的活儿。我们缩紧着身子、打着哈欠匆匆回屋,真正悟得了“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吃网难张”的道理千真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