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变法牺牲

标签:
变法 |
公元前386年,吴起入楚不久,就主持变法,仅仅5年时间,如同再造楚国,一改被动局面,拉开了振兴大幕。
这次轰轰烈烈的变法,在史料之中却是语焉不详、若隐若现。史记的楚世家关于楚悼王的内容不多,多是与三晋相争、处于下风的记录,从公元前391年至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整整十年居然毫无内容,难道其是碌碌无为之辈?这段时间恰是包括吴起变法如火如荼的全过程。史记的孙子吴起合有列传,吴起变法的效果有明确记录,“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这是何等豪迈,何等壮烈。仅仅在十余年前的楚悼王初期,楚与三晋连年征战、胜少败多,公元前397年,楚国对魏、韩作战,鲁阳公、平夜悼武君、阳城桓定君三位执珪重臣甚至同时阵亡。吴起变法彻底改变了晋强楚弱的长期格局。
吴起变法也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动。公元前386年,战国诸雄正处在大变局的前夜,魏、韩、赵、秦四国都是新君刚立,还有田氏代齐、齐国也焕然一新,各国都在酝酿重大变局。吴起变法有三板斧,抑贵尊君、平均爵禄、迁豪镇边,招招切中要害,也深度触动了楚国传统豪族的利益,“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楚悼王在猝然而逝世,吴起以惨烈的方式为变法殉葬,豪族的反扑尽一切所能抹去吴起的存在、变法的存在。熊疑以楚悼王为谥,吴起以恶名传世,却不见楚国变法的细节,可惜可叹。
太史公惜墨如金、微言大义。“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寥寥数言可能已经变包含了楚国崛起的基本方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平百越以广疆域、内通筋骨;北并陈蔡以伸触角、棋下先手;北却三晋以固根本、扼守要冲;西向伐秦以窥巴蜀,积极防御。如此宏达的框架,吴起和楚悼王谋划的不是一时之策,而是大国崛起的总体方略。如能假以天时,以此稳中求进,楚可能会产生比宣威盛世更早的辉煌。
纵观战国,吴起变法是最为“速成”的变革,是其游历鲁、魏、楚后思考实践的结晶,虽如流星一闪而过,但传奇总是启发后世。日后,秦之商鞅变法也有吴起的影子,“徙木立信”再次发挥神奇的作用。变法万难,舍身求成,斜阳满天,胜哉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