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冯谖的“大数据”

(2022-07-30 11:51:49)
标签:

冯谖

孟尝君

战国时代,孟尝君是大名鼎鼎的“四公子”之一,家中人多、钱多、产业多,不仅在齐国位高权重,在当时各国也是名声在外,有“狡兔三窟”之实。在其背后,门客冯谖正是那位运筹帷幄的“操盘手”。 

读史小记:冯谖的“大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孟尝君门客三千,冯谖是靠逐步抛出自已的“小目标”而脱颖而出的。冯瑗自称“无能”,却有“食鱼、备车、奉亲”之愿,一一得到满足后,他也深度了解孟尝君的品行和心志,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巨大空间,开始逐步施展才能。冯瑗不仅谋划长远,而且精于微操,“薛地市义”是浓墨重彩的开端。

为孟尝君回到封地薛城收债,这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冯谖却主动请命,也干得惊天动地,一把火烧了债务凭条,树立起孟尝君大仁大义的光辉形象。焚券市义需要胆识,也需要能力,冯谖绝不是大大咧咧的快意恩仇,而是精心利用了“大数据”对比,把效果藏在细节之中。一是“聚众”,冯瑗到薛地后,让当地官吏把债务人全部召集起来,这个形式很重要,本质是一次“大数据”碰撞,聚众而论就不好弄虛作假。二是“对账”,消账不是一概而论,前提是“悉来合劵”,核对账目,判定是否有能力偿还债务。现场逐一“过关”,债务人之间相互了解情况,当地官吏了解债务人,乡里乡亲知根知底,合而查之,可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有别”,冯谖对于不同债务人是区别对待的,只是核销了无力还债者的债务,有力清偿者还是继续履行义务,否则当众“合券”就成为多此一举。

焚券市义大获成功,冯谖巧用“大数据”,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信义于民,巩固了孟尝君在封地的影响力。冯谖之能,是孟尝君的幸运,但是齐国的不幸。贤能不为国所用,听命于封君重臣,国必削弱,令人深思。 

读史小记:冯谖的“大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