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有不少学生读过,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交流,感受鲁滨孙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精神。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
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难和险”字展开教学。重点学习文章2——8自然段。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用不同的符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并让学生动笔在相应的句子下方做上旁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着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品词品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从中体会到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这些困难关系到生死存亡,“难”中处处透着“险”。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孤身一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从而又体会到鲁滨孙是个机智坚强、不畏艰险、聪明能干、善于思考、积极面对生活的人,这样就轻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一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感受险。
为了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我首先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最后总结出遇到困难应该毫不畏惧,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想办法去克服它,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战胜困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