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正译《论语》纠谬正名之二
(2022-03-24 16:54:13)
标签:
转载 |
为实现《论语》译注标准化征求意见
所以开展世界性《论语》译注大讨论
为政第二
【原文】2·1子曰:“为(wéi)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通“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环绕着它。”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说:‘思想上没有邪念’。”
【原文】2·3子曰:“道(dǎo,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dǎo,通“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治理民众,用刑律惩罚他们,他们中的某些人为免受惩罚还会偷偷干坏事,而且没有羞耻之心;用德引导民众,用礼规范他们,他们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好品格了。”
【原文】2·4子曰:“吾十有(yòu,通“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三十岁奠定了立业的基础,四十岁能在是非面前不迷惑,五十岁能了解规律性的东西,六十岁能对听到的东西领会贯通,七十岁随着心里想的事情做,都不会逾越道德规范。”
【原文】2·5孟懿(yì)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yù),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樊迟为孔子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樊迟问:“说的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按照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按照礼安葬他们,按照礼祭祀他们。”
【原文】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原文】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说什么能养活父母就行了。甚至对于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按礼孝敬父母,那和饲养狗马凭什么区别呢?”
【原文】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nán),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女脸色难看,仅仅有事情儿女帮父母做,有酒饭让父母吃喝,难道因为这个是孝吗?”
【原文】2·9子曰:“吾与(yǔ)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xǐng)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从早到晚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不同的意见,好像愚笨。事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对我的话也足以可以发挥,可见颜回也不愚笨。”
【原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sōu)哉?”
【译文】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看他以往的言行,观察他经由的途径,考察他安心于什么。谁能隐藏得了呢?谁能隐藏得了呢?”
【原文】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便能获得新的知识、认识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原文】2·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固定不变(用途单一)。”
【原文】2·13子 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如何做君子。孔子说:“首先行动起来,别的话语都随从在它的后面。”
【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合群。”
【原文】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通“惘”);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要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要是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偏邪无所益。”
【原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致力研究偏离正道的邪说,这种害人害己的事情也应该停止了。”
【原文】2·17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wéi)知之,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呀!教诲你的话,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呢。”
【原文】2·18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通“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yóu);多见阙(quē,通“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学习怎样求得禄位。孔子说:“如果对于不知道或有疑问的事情多听一听,对于知道的事情谨慎地说,就会减少过失;如果对于没有把握或有危险的事情多看一看,对于有把握又没有危险的事情谨慎地做,就会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行为少后悔,禄位就在其中了。”
【原文】2·19哀公问曰:“何为(wéi),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通“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通“措”)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道:“怎样做,就会使民众信服?”孔子回答说:“要是推选正直的人,处置邪恶的人,民众就会信服;要是推选邪恶的人,处置正直的人,民众就不会信服。”
【原文】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使民众恭敬、忠诚而又努力向善,对此怎么办?”孔子说:“你对待民众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就会对你恭敬;你像孝敬父母慈爱子女那样对待民众,他们就会对你忠诚;你表彰善良的人教化不善良的人,民众就会努力向善了。”
【原文】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wéi)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wéi)政。奚其为为(wéiwéi)政?”
【译文】有人告诉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事呢?”孔子说:“《尚书》上说:‘把思考孝敬父母的孝,把思考友爱兄弟的爱,施用在有关政事上’,这也是参与政事了。为什么一定当官才算参与政事呢?”
【原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凭什么可以立足。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凭什么行走呢?”
【原文】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十代的礼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代继承夏代的礼,减少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西周继承商代的礼,减少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其间有人继承西周的礼,其内容即使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原文】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wéi),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对象而祭祀它,这就是谄媚。看见符合正义的事情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