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旧俗红白喜事常用礼帖用语

(2018-12-06 11:41:38)
标签:

文化

佛学

情感

历史

中国旧俗红白喜事常用礼帖用语

http://s15/bmiddle/003t8I7rzy7pKGyhBBI0e&690
(甲):老师,今天又想来请你教红白喜事常用礼帖的礼仪用语。
(乙):没问题。
(甲):我的同事结婚我送礼金怎么用礼仪用语写?我怎么自称?
(乙):那你先给我个红包,我现场教你怎么写。
(甲):红包袋我带了一大叠,就是里面没有钱。
(乙):我遇到一个铁公鸡徒弟了。
(甲):那假如你是我的同事要结婚,我送红包给你。
(乙):我当你的同事?
(甲):对。
(乙):在红包中间写礼词,字号大于其他的。
(甲):什么是礼词?
(乙):如鸳鸯千秋、天作之合、佳偶天成、夫妇齐眉、新婚志庆。
(甲):一个红包上能写那么多字? 
(乙):若写那么多,别人还以为你在炫示才华呢,只选其中一组够了。
(甲):他是丧偶的,前几年结婚时我送的红包上面的礼词是现成的,是“新婚志庆”,这次我改为“鸳鸯千秋”你看好么?
(乙):不好。
(甲):为什么?
(乙):他是二婚,另有写法。
(甲):怎么称呼?
(乙):要写“胶续鸾缘”。
(甲):我又学到真知了。具名处我写“喜敬”对吗?
(乙):这是通用语,还可写“贺仪”。自称世愚弟。
(甲):“贺仪”?一看就知道送的是礼金。
(乙):其实送男方与女方还是有区别的。
(甲):这挺新鲜,你讲讲。
(乙):假如你在单位中做红娘,介绍成一对男女要结婚了。
(甲):我得送两份礼金。
(乙):具名处送男方的写“卺仪”。
(甲):那送女方的写什么?
(乙):奁敬、华仪、妆仪。
(甲):送女方的要多写几个。 
(乙):我怎么教了这样的徒弟,写一组够了。
(甲):我知道一组够了,是故意逗你玩的。那我儿子订婚,请亲家赴宴,怎么写帖子?
(乙):在书壳上写:订婚大吉。帖子写:“谨诹×月×日为小儿×××(姓名)与令媛×××(姓名)订婚吉期  

                          敬告  

              亲翁××(名)印府×(姓)贤夫妇                座前  
                                                                                                   姻弟×××(姓名)夫妇同鞠躬”。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敬告单独一行是吗?
(乙):对。
(甲):能简单些吗?
(乙):“谨诹×月×日为小儿××(名)与令媛××(名)订婚吉期  

                              肃此  

                上闻 

                                            姻弟×××(姓名)夫妇鞠躬”。

                内容在帖中还是分四行。。
(甲):“肃此   上闻”各一行,对吗?
(乙):是的。
(甲):那我儿子结婚了,请亲家赴宴,怎么写帖子?
(乙):在书壳上写:“预报佳期”。帖子写:“谨诹×月×日小儿××(名)与令媛××(名)合卺大吉  

                             敬告  

              亲翁×(姓)府印 ×  × (名)贤夫妇       座前  
                            
                                                                                                               顿首
                                                     姻弟×××(姓名)室××(妻子名)        同拜”    。    
                                                                                                                正容             

                                      内容在帖中共分六行。                                    
(甲):座前、顿首、正容各一行对吗?
(乙):是的。
(甲):能简单些吗?
(乙):在书壳上写“大德望×(姓)府亲翁×(名)贤夫妇”。帖子写:“谨卜×月×日小儿××(名)与令媛××(名)合卺大  

              吉                                     

                        肃此  

              上闻 

                                                       姻弟×××(姓名)鞠躬”。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还是“肃此   上闻”各一行?
(乙):你聪明些了。
(甲):那假如我嫁女儿,请别人赴宴,怎么写请帖?
(乙):“谨定×月×日×时小女××(名)与××(名)君结婚治宴  

                            敬请  

            ×(姓)府××(名)先生  玉赐   

                            恕套                                      ×××(姓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敬请”一行。“×(姓)府××(名)先生  玉赐” 一行,“恕套    ×××(姓名)鞠躬×月×日”一行,我猜对了吗?
(乙):是的。
(甲):也能简单吗??
(乙):“谨定×月×日×时小女××(名)与××(名)君结婚治宴  

                              敬请  

                 光临   

                              恕催                                           ××(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敬请   光临”各一行?
(乙):对。
(甲):那我儿子结婚了,请别人赴宴,怎么写帖子?
(乙):“谨择×月×日×时为小儿××(名)授室寅备喜酌  

                             敬侯  

           ×(姓)府××(名)先生  玉趾   

                             恕套                                              ××(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敬侯”一行 ,  “×(姓)府××(名)先生  玉趾 ”一行,   恕套    ××(名)鞠躬×月×日”一行。还有其他格式吗?如我请一家的两个辈分亲戚。
(乙):书壳上写:“×(姓)府××(名)先生贤叔侄   合展”,帖子是“谨择×月×日为小儿××(名)授室寅备喜酌  

                      恭侯  

             光临 

                      恕催                                                     ××(名)鞠躬”。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恭侯   光临”各一行。那我请女婿回门怎么写帖?
(乙):书壳上写:“大娇客×(姓)××(名)贤夫妇   ”,帖子是“×月×日沽觞酌  

                                              恭迎  

              文驾                                                                                                          顿首

              莲舆                                                   愚岳丈××(名)室××(妻名)                    ”。

                                                                                                                               正容 

              内容在帖中共分六行。格式与你儿子结婚请亲家赴宴那样写帖子懂吗?
(甲):我儿子结婚后生孩子办酒席,他该怎么写帖子?
(乙):“喜得一男(女)谨于×月×日洁治汤饼 

                       敬请

         ×(姓)府×××(姓名)舅父大人  玉赐

                                                                        愚外甥  ×××(姓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敬请”单独一行。

 (甲):别人为生孩子办酒席,我送礼,在帖子上怎么写?

(乙):送三朝男孩,写“易养成人,弄璋之喜”。送三朝女孩,写“易养成人,玉燕钟祥”。

(甲):什么是“三朝”?

(乙):出生后第三天。 
(甲):那送周岁的孩子办酒席,该怎么写帖子?

(乙):送周岁男孩,写“聪明智慧,凤毛济美”。送周岁女孩,写“聪明智慧,灵娇并美”。

(甲):别人为10岁孩子办生日酒席,送礼该怎么写帖子?

(乙):送10岁男孩,写“一甲初登,神童誉美”。送周岁女孩,写“一甲初登,蕙质天生”。 

(甲):别人为20岁孩子办生日酒席,送礼该怎么写帖子?

(乙):送20岁男青年,写“元服加荣”。送20岁女青年,写“德重闾闺”。 

(甲):别人为30岁办生日酒席,送礼该怎么写帖子?

(乙):送30岁男子,写“半甲联荣,卓然而立”。送30岁女子,写“半甲联荣,宝婺初焕”。 

 (甲):别人为40岁办生日酒席,送礼该怎么写帖子?

(乙):送40岁男子,写“松柏长青,荣登强壮”。送30岁女子,写“松柏长青,四德成修”。 
(甲):那么我为父母单独祝寿请酒请帖怎么写?
(乙):“×月×日为家严(慈)×旬晋一洁治薄酌 

                                  恭侯  

           ×(姓)府×××(姓名)先生  驾临  

                                                   愚男××(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如果我为父母同时祝寿请酒请帖怎么写?
 (乙):“×月×日为家严(慈)×秩双寿恭备薄宴 

                                 敬请  

              ×(姓)府×××(姓名)先生  玉赐  

                                                         愚男××(名)鞠躬×月×日”。

                   内容在帖中共分四行。

(甲):别人为父母祝五十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男写“知天赐福”,女写“五福归闺”。
(甲):别人为父母祝六十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福寿三豆,花甲重开”。 

(甲):嗯,没有男女分别,那么别人为父母祝七十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男写“四豆国庆,古稀遐福”,女写“四豆国庆,懿德古稀”。

(甲):那么别人为父母祝八十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就写“福寿五豆,眉寿筱宁”。

(甲):很少有幸为他人父母祝九十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男写“德隆大豆,福庆九如”,女写“德隆大豆,悦荣甲半”。 

(甲):要是有遇到为他人父母祝一百大寿请酒,我送礼怎么写?

(乙):男写“世上难逢,荣颐衍庆”,女写“世上难逢,悦庆期颐”。 
 (甲):说完喜事,那还有丧事祭帐怎么写,能讲讲吗?先是男女前辈。
(乙):挽男前辈,左起如“大德望×(姓)公××(名)老大人千古”或“大德望×(姓)母××(名)老孺人千古”。中间    “泰  山  其 颓”,右边“承命下愚婿×××夫妇敬挽”。
(甲):那平辈呢?
(乙):左起如“沉痛哀悼××(名)大人(先生)逝世”或“沉痛哀悼××(名)孺人(女士)逝世”。中间“鞠躬尽瘁”,右边“重庆下       世印××哀挽”。
(甲):那晚辈呢?
(乙):例:“亡侄××(名)”,中间“遂成永诀”,右边“叔叔××哀挽”。
(甲):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乙):送祭帐的与死者同姓,只署名不写姓,死者姓可写可不写。
(甲):那丧事请酒帖怎么写?
(乙):男丧写“堂××(名)×(姓)公老大人 辞堂谨诹×月×日×时哀酌 

                         恭侯 

              ×(姓)府×××(姓名)先生  大驾 

                                                        护丧堂×××(孝子或贤孙名)拭泪代告×月×日”。

           女丧写“房××(名)×(姓)太宜人 辞房谨诹×月×日×时哀酌 

                           恭侯 

          ×(姓)府×××(姓名)先生  大驾 

                                                         护丧房×××(孝子或贤孙名)拭泪代告×月×日”。
(甲):谢谢老师,你教我的中国古代各种礼仪知识这辈子够用了。
(乙):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已经全部授完,你要多应用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