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老城印象之西关篇
(2016-08-19 08:34:52)
标签:
旅游文化精美散文情感 |
曾几何时,老城一直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一直无法消除水患,才又有了屯兵、储物、避水的新城。
老城虽小,然因其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城门,且北临汉江、南接新城,皆可自由进出,自然便有了东、西二关之说。
东关主要指篦子巷北口到朝阳门一带,西关则是大桥路以西的石堤街、金川街一带,现为西关社区所管辖。
早些年,安康汉江大桥未建之前,东、西二关是外来者进入安康城的必经之地,要么从中渡台乘船过河,要么自七里沟码头渡江。
东关是回民聚集区,常见拉车、挑担、卖牛羊肉、小吃摊、做小本生意者。而西关古渡口却是老城出入之“官道”所在,过往行人都得在此吃住买卖交易,故商贸频繁,经济繁荣。两地相较,西关倒是占了上风。
老安康人习惯把从大桥头至造船厂这一带统称为西关。走在不宽的老街上,一路转去,这里沿街的许多房子历史都在百年以上,恍然有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这里少了城市的喧嚣和噪音,眼睛里还有许多残存的斑驳青砖和褪色的雕梁画栋。门口椅子上静静坐着的老人和墙头上一丛丛蒿草,似乎在昭示着一种恬淡、超然的生活环境。街上行人的步伐,不同于新城区路人的急切和匆忙,而是一种缓慢和悠闲。
昔日,因居民及往来人群的不同,虽同处一城,然东、西二关两地民风各异,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市井特色。西关的石堤街、金川街,乃临江而建的河街,长逾两千米,是西关的主街。
西关人做生意有其自身特色,多以酒肆茶楼、旅馆商铺居多,兼有铁匠铺、杂货店、早点摊、稠酒馆、豆腐坊等各色行当。它们多藏在不太高也不起眼,沿河堤而建的木板门面房里面,甚至多数连招牌都没有,但因大家多为当地原住民,既不会为房租着急,绝大多数又有老客户,做生意保留着西关人的气定神闲和诚实,不会去刻意算计太多。
西关地理条件相对于东关要优越的多。昔日小街背后大片的地方都是蔬菜地。生意闲暇时,大家亲身耕作,吃的用的就地取材,俨然正宗的土特产,自然也就深受南来北往食客们欢迎。
西关人爱美,不仅表现在服饰穿着上,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但凡谁家房前屋后,只要有块空闲地方,都会见缝插针地栽上些花花草草,既赏心悦目,又美化环境。
西关的小吃,虽然没有东关从早到晚的羊肉泡、炕炕馍、夜市烤肉、麻辣烫等,吸引着大批食客的人气和名气,但记忆中的蓝家蒸面曾经在安康名声大噪,红极一时。
记得我客居西关那几年,一大早,常去要一大盘蒸面就着一碗稠酒,是每日早点必须的“黄金搭档”。午后时光,偶尔还去拜访德高望重的书法家韩正楷老先生,请教书艺。去汉江游泳,基本上是每天下午必修的“功课”,虽然技艺不佳,倒也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夜幕降临,晚风习习,与家人一起在汉江河堤畔散步,既解决了消暑纳凉休闲问题,也欣赏了醉人的夜色美景,的确是一件非常惬意事情。
这部摄于1945年的影片,是记录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影片。在12分钟的短片里,上世纪四十年代安康的婚丧嫁娶、饮食服饰、耕田劳作、丧葬习俗等场景应有尽有。既有染布、造伞的,也有挂面、搅水、炒饺子者,还有赶集、浇田,以及演戏等,其中西关的民俗和自然风光居多,撑船者迤逦而过,两岸青山隐隐,汉江碧波粼粼。有夹着包的公务人员,有学生装扮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太太,有人在微微笑着,有人显得心事重重。人们夹道相迎中,缓缓开来了安康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雪佛来。前车窗边欢笑站着的小孩儿,是尤汉森的儿子尤约翰。有人头济济的福音堂,有出入白衣天使的信义医院,也有昔日雄伟而后来拆掉的安康老城墙……幼年尤约翰与农家孩子一起嬉笑玩乐,安康风情民俗得到了丰富展现。
如今的西关,有些地方变化非常大,有些则一直保持着往昔的痕迹。影片中的场景距今已7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一座城市来讲,却是沧桑巨变。对比今昔,部分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还在,而雄伟的古城墙却早已荡然无存。西关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值得我们深思。
1949年,尤约翰回到挪威,但中国情结、安康情怀一直萦绕在他的生活中,连自己在挪威的家注册名称也登记为“安康”,思乡之情可见一斑。自1984年起,他每年都大力推荐组团到安康观光,看到小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也充满了骄傲。
炎炎夏日,夜幕降临,当时光悄无声息的在车水马龙紧张节奏中慢慢流去,而西关外汉江河畔龙舟文化园的夜生活却刚刚开始。位于汉江北岸、一桥和三桥之间的安澜楼、安康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五光十色,闪烁晶莹,与江水中慢行的夜游船、快速从江面上划过的摩托艇身影相映成趣。坐在清爽的茶座上,看一江两岸,灯光阑珊,遥想当年“长滩渔火”美景,别有一番绝妙情趣来。品茗微醉,游兴倍增,乐不思蜀。
该规划以传承汉江古渡文化为底蕴,以修建防洪堤和打造特色街区为契机,以“三点两线”为主要建设内容,即金川门、永安门、三桥头三个节点和沿江景观线以及内环道路线,对金川街和救生路进行拓宽改造,打通永安门到救生路城市主干道,增设公共配套设施,同时注重市政道路与防洪堤相互融合对接。建设一处集防洪保安、居住、商贸、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滨江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涤荡开历史的尘沙,时光风化出老城曾经的辉煌繁盛,沧桑的历史,过往的阴晴圆缺,终究只是一阵过眼云烟的事情。老城的记忆是一种乡愁的伤感,但也是一种高兴的告别。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岁月的兴旺和发达,不断向前滚滚流淌。沿途的风景,正变得越来越美,我们何不愉快地告别老城,满心欢喜地去迎接新的时代呢?
远在异地他乡的游子们,还有那些想来安康观光旅游的朋友们,希望抓紧时间,趁早点回老城东、西二关来走走看看,去追寻那份热闹中曾经的记忆,也保留下你对老城西关最纯真最美丽的一份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