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说课稿
平利县城关二小
冯鑫鑫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公顷》,现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通过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的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理念: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设计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复习导入、自主探索,感知体验、实践应用、知识拓展、回顾小结五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由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三年级下册学习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回顾过了。我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们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复习,这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在完成第二道复习题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时,我出示我们学校的图片,问孩子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1()的?孩子会发现,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都不合适,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有多大?什么时候用公顷作单位,学生就产生了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二、自主探索,感知体验。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告诉学生1公顷有多大。
在学生知道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后,例1就直接揭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他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出边长100的正方形,这是学生对1公顷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
,安排学生自己计算的目的是:第一、算式100×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他们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教室是学生熟悉,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大约有200个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又通过课件呈现平利女娲广场和操场,让学生再次通过熟悉的场地感受1公顷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巩固深化。
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安排5道练习题。
第1题和第2题是基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中第一次反馈。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既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题“小马虎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呈现,当我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从而自然引出用错单位就会惹人笑,并让孩子们改正用错的面积单位,这种形式会让孩子兴致盎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让孩子再次感受了所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大小。第五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的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出示图片几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问学生有什么感想?(通过欣赏图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美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前后呼应,回顾小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说)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到了以旧促新,构建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旧知的第一环节,我让学生回忆介绍已学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时举例说明,这样能更加准确地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本来是要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的,后面应该问学生:1公顷有多大,你能像刚才那样比划一下吗?到时学生发现用手是不能比划出1公顷的大小了,从而感觉到1公顷是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但是我把这一环节掉了,真是非常遗憾,这也正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总给我们留下些遗憾,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2、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而我这节课还缺乏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应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操场走走。比如可以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上感受100米直跑道的长度,让学生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组织28个左右的学生围成正方形感受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
个人水平有限,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多多指出,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