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2017-07-04 16:12:37)
标签:
教育 |
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
课
学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印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
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举行2017年省级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论证会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题研究扎实开展,7月2日,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在东五楼录播室隆重举行2017年市级规划课题《
据介绍,本次课题论证会由学校教务主任主持,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高级教师万继忠(英语)、省级教学能手庞传丽(数学)、县级教研专家杨斌(体艺 )等三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学校领导参会指导。在学习了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职责以后,课题组主研人员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预期达到的目标、研究步骤和预期成果。各课题主研人员代表分别做了表态发言、与会人员分别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学校校长从“多思考、多读书、多积累、多探索”四个方面对课题组全体成员提出了要求,为课题后期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 据悉,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本着以问题即课题,上课即研讨的理念。要求全体教师俯下身来搞教学,静下心来搞研究。截止现在,学校校本课题全覆盖,有5个县级课题,6个市级规划课题,1个省级课题。目前,这些课题正按照既定方案有序研究。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可加页)。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核心素养体系”。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近年小学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国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这对小学数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教学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地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育人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课题旨在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案例出发,探索在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而更多的是关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和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更应该注重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育质量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5、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课题的界定及关键词: 数学课堂,主要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即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教学任务,从师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规律,设计较好的教学预案,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不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形成的。主要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 三、研究目标及方向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感受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数学思考的基础。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研究内容 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其蕴含的数学思想。 2.探索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3. 梳理与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 4. 开展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 5.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领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 (1)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认真阅读了有关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2)集体讨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课题的名称; (3)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4)组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及相关理论文献; (5)整合课题组教师观点,确定研究方向; (6)制定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7)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 (2017年4月-----2019年2月) (1)根据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2)进行课堂实效性调查,本组教师之间进行互相听评课,并进行反思、交流心得; (3)举行数学计算、数学故事比赛,用数学元素进行创作等活动; (4)集体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成功之处,修改欠缺,讨论并安排下一次活动内容; (5)撰写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 (2)撰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 (3)向市教研室申报课题评审。
组织课题成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丰富理论知识,用以指导研究工作。 2、典型案例探究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数学思想,并找出最优教学策略。 3、交流互动法 课题组成员多听别人的课,自己也精心准备课,互听互评,同时请专家进行指导,最大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总结经验法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进行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附:主要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课题负责人签名:汪德琼
2017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
7月2日在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录播教室举行,省级教学能手庞传丽、高级教师杨秀军、数学组高级教师刘杰、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学校领导参会指导。对课题组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符合当前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课改,符合当地学生的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学生、对老师都将影响深远,可行性高,研究价值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应该紧扣新数学课标,参考相关教育教学专家的经验和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要明确,分别用几条精炼的语言罗列出来。 五、课题负责人要明确课题研究的职责,分工部署要一一细化,课题研究性资料要详实清晰,整理规范。 六、课题研究要落到实处。
3.多积累,以事实为素材。
|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
通过开题报告论证会,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和建议,我们课题组把研究计划做了如下调整: 研究目标 : 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理解和培养,探索、形成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理念。 2、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生动具体的,与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 3、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4、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研究内容: 1 探索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2.梳理与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 3.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领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
五、所在单位意见
盖
|
六、县(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