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肥大细胞瘤

http://s15/mw690/003t3SPYzy7blMTu7BI7e&690
http://s11/mw690/003t3SPYzy7blMU1yQy7a&690
肥大细胞瘤( mast cell tumors, MCT
)为猫第二种最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及第四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分为两类:肥大细胞( mastocytic
)型,在组织学上与正常肥大细胞相似;组织细胞型( hisliocytic form ), 在组织学上与组织细胞型肥大细胞 (
histiocytic mast cells )相似。 猫患肥大细胞型肥大细胞瘤的中值年龄为 10岁,患组织细胞型的中值年龄为2
.4岁 。 MCT通常位于皮肤内,但内脏型也可占所有患病猫的50%以上,与犬不同
。
皮肤型
MCT最常见于头颈部,可表现或不表现痛痒,可呈单独的肿块、多部位病变或呈弥散性病变,约20%
以上的病例表现为多处损伤,约50%为弥散性 。 弥散性病例(肿瘤在5个以上)可能说明该病已侵及全身系统。
在犬采用的组织学分级系统在猫不完全正确,但肥大细胞MCT 既可以紧凑也可以弥散性组织型发生。 紧凑性占所有病例的50% ~ 90%
,肿瘤具有更多的良性行为,而弥散性则更表现为退行发育 , 具有更多的恶性肿瘤的行为 。
因此,大多数 MCT为良性,特别是肿瘤数量在5个或以下时 。
组织细胞型见于6周龄到4岁的逞罗猫,表现为多个坚硬的桃色无毛丘痊,多见于头部和耳廓,通常可在4 ~ 24个月内自行退化。
由于在这类肿瘤中肥大细胞只占20%左右,其余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因此在组织学上证实组织细胞型 MCT较为困难,可导致误诊为肉芽肿性疾病
。 猫患皮肤型 MCT而没有发生肿瘤转移时的临床症状主要限于存在有肿瘤 。 皮肤型
MCT的鉴别诊断包括鳞状细胞癌、黑素瘤、基底细胞瘤、纤维肉瘤、皮肤血管瘤或血管肉瘤、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综合征(
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mplex )、脂膜炎( pan ni cu litis
)、难以愈合的伤口、毛囊肿瘤及皮脂腺瘤等。
内脏 MCT最常发病于脾脏,较少见于小肠 。 患脾脏疾病的猫75%MCT为其病因,
MCT也是小肠除淋 巴瘤和腺癌之后的第三种最为常见的小肠肿瘤 。 内脏
MCT比皮肤型更有可能发生转移,据报道90%以上的病例可发生转移。
猫的脾脏MCT最常见的转移位点包括肝脏、腹腔淋巴结、骨髓及小肠管,可见富有酸性细胞的胸腔积液或腹水。
大多数皮肤型
M
CT可用完全手术摘除术进行治疗,局部复发率据报道低于36%
(典型情况下发生于6个月 内 )
,据报道肿瘤转移率不到229例。MCT时施行脾脏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中值为 12 ~ 19个月,可表现
为厌食 ,公猫的预后较差。 猫患脾脏MCT而不进行脾脏切除术时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 。 非牌脏型、 内脏型及转移性肥大细瘤预后较差,患小肠型 MCT的猫通常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 。
http://s11/mw690/003t3SPYzy7blMU1yQy7a&690
前一篇:猫传染性腹膜炎(二)
后一篇:猫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