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

(2013-09-09 09:59:43)
标签:

教育

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扎实打好作文基础

                   三百卷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各学段的写作目标与内容怎么理解?

朱作仁、祝新华编著《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概括日本山根熏和我国张鸿苓、孙炳铨等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观点,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写话期——过渡期——初级写作期。

课标的小学三个学段的划分和这三个时期是一致的。

    1、低年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课标的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有三条,目标1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只规定了写话的内容,而对怎么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我们不妨看看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的教学要求。一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事物和图画,练习写句子。二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顺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练习写句子”“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就是写话。

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

比照1992年大纲,把练习写通顺的句子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做为低年级写作规范的保底目标要求和内容是合适的。

2、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习作的过渡。

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2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不拘形式什么意思?

    不拘形式至少有三点含义:一是不拘于篇幅的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于内容的多少,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可以了;二是不拘于结构的完整,可以写一段话到两三段话,而且不一定有开头结尾;语言表达上不拘泥于书面语言表达的质量,应该对使用口语表达宽容一些,同时注意用书面语言加以规范那些不利于书面交流的口头语言。

    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体现了淡化文体的精神。

如果非要弄清楚不拘形式是什么样子,也不妨看看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这个大纲谈到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时这样说: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

片断是与成篇的作文相比较而言的。片断练习的篇幅比较短,内容比较单一,在文章结构上要求比较低。而成篇的作文,总是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全篇个段落之间紧密相联,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这些话可以做教学的参考

    写清楚指的是什么?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都提出了作文写什么的要求,但是1234两个学段都没有提出怎么写的要求,到了56年级就一下子提出了内容具体的要求。

多年的教学实际提醒我: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突然?是不是需要把怎么写分成小台阶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开始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写清楚的阶段。

    我们不妨看看几个学生作文的片断。

    1 一篇三年级作文片断:

    我拿来两个鸭蛋,然后在桌子上一敲,就倒入碗里,把壳扔入垃圾桶里面。我又拿了一双筷子,在鸭蛋上面放了点盐。接着,往锅里倒了少量的油,就把打好了的鸭蛋倒进锅里,等了1分钟左右,熟了。

    打蛋后没有搅,煎蛋时没有翻就熟了,把煎蛋的全过程没写清楚。

    2 一篇四年级作文片断:

    一天,我和院子里的同学踢毽子。我们正玩着。李文的一个挂缠别没有起来。我们让他供毽子。他供着供着,一会儿就供起贼毽来了。

挂缠别是什么?学生告诉我,这是毽子的一种踢法,是孩子们的叫法。字应该是,是陕西方言,就是跳的意思。

写作文是叫大家看明白,像这样的话语需要稍加说明。可以改为:李文的一个花样——挂缠蹩没有踢起来。什么是贼毽贼毽是孩子们自己的说法,是不是也要说明一下?这些都与普通话交流有距离。

    由于学前口语表达学习的欠缺,外界信息接受得少,阅读积累少,这些情况在农村更为普遍。

    不仅仅是中年级,就是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里也会有写不清楚的情况。

    3 一篇六年级作文里的一段话:

    有一天,我出去玩,看见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它清澈见底,我心想:这条河挺干净的,不错!我又看了看。这才发现小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呢!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河底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呀!

一般情况是,先看到小河清澈见底和河底的石头,接着发现了小鱼小虾,最后一想才明白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

这段话却写得顺序有些颠倒,表达得不清楚了。还有,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这句话,两个究竟指的是小鱼小虾还是河水?这是指代不清楚。

    这些典型例子都说明中年级习作应该学习写清楚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写清楚写具体有什么不同。

例如一个四年级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树枝折断了。我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人说:“做喇叭。”

这段话中的对话写得具体,但是划横线的两句话写得不够清楚:

听见嘎巴一声,怎么就知道是树枝折断了

我为什么要走过去就问,去问谁?

一修改就清楚了: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树枝落在我跟前。我抬头看见两个小孩儿在树上,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如果再写得具体一些还可以是: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不大的树枝落在我跟前,把我吓了一跳。抬头看去,两个小男孩儿正趴在一棵树上折树枝。我走过去就问:“你们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楚一词的解释是:①形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对具体一词的解释是:①形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不笼统的……”。看来,人们的表达的确有清楚具体之分,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区分写清楚写具体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写作教学的写清楚指的是把内容写得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写具体指的是把内容写得细一些,写出一些细节来,做到不抽象、不笼统。把话说清楚应该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把话写具体则是进一步的要求,中年级学习写清楚正是达到高年级写具体的一个小台阶。

    现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习作要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写清楚写具体,体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习作内容由易到难的梯度要求,填补了由写话到写具体之间的一段空白,形成了连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个规定有利于切实降低中年级习作教学要求,有利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写清楚,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

    3、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3这样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什么是记实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实的解释:记录真实情况。

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

    是怎么样的记实作文呢?如果把作文理解为写出来的文章,这范围可就大了,只要基本上没有虚构,几乎连文学概念上的纪实文学都可以当做记实作文

    但是课标这样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一个简单就限定了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只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在行为上又限定为 能写,而不是学会,又降低了要求。所以小学生记实作文属于习作,是初步学习和练习写记实作文。

在写作规范上,课标规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再也没有中心、条理、详略等方面要求。要求一点儿都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记叙文。

首先,它不是记叙文,而是简单的记实作文课标规定到第四学段才写记叙文呢。这个区别一定要分清。

其次,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记实作文不是体裁,是一种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的习作。

再次,具体要求不一样。课标第四学段习作目标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比第四学段写记叙文的要求低得多了,也比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能写简单的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的要求低。

所以,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在中年级 不拘形式基础上的提高,而且提得不很高,应该是在继续练习写放胆文的提高和规范,仍然含有意淡化文体的意思。

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小学生学写记叙文。写作文必然会用到记叙、说明、议论之类写法,但是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文体而用什么文体的。如果因为强调文体影响了表达和交流,使文体成了学习表达和交流的障碍,还不如先不管什么文体而放开手脚学写作文。

再作家们的散文作品,形散神不散,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着好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描写就描写,需要说明就说明,需要议论就议论,是那么活泼,充满灵性。

问题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几乎都是把记实作文当做了记叙文,就连中年级和低年级都以记叙文为标准。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不顾学生的实际拔高了要求,有尊重、体谅、帮助吗?结果会毁了孩子们乐于习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他们认识自我人格的严重缺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人人都乐写、能写的作文,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

    4. 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过去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应该达到的要求,现今的课程标准却规定的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这种变化,就把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了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课标按学段提出了习作目标,指的是学段结束以后达到的标准。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段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这里我提出自己设计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给大家做参考。这里没有用具体的教材做依据。

    三年级上学期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继续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继续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基本做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

    3.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从低到高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作文评分标准,就是实实在在地尊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作文的实际,尊重他们认识自我的人格形成,体谅他们学习作文的差异和困难,确定了帮助他们的主要内容。

 

 

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扎实打好作文基础

                   三百卷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各学段的写作目标与内容怎么理解?

朱作仁、祝新华编著《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概括日本山根熏和我国张鸿苓、孙炳铨等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观点,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写话期——过渡期——初级写作期。

课标的小学三个学段的划分和这三个时期是一致的。

    1、低年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课标的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有三条,目标1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只规定了写话的内容,而对怎么写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我们不妨看看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的教学要求。一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事物和图画,练习写句子。二年级要求: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顺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练习写句子”“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就是写话。

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

比照1992年大纲,把练习写通顺的句子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做为低年级写作规范的保底目标要求和内容是合适的。

2、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习作的过渡。

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2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不拘形式什么意思?

    不拘形式至少有三点含义:一是不拘于篇幅的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于内容的多少,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可以了;二是不拘于结构的完整,可以写一段话到两三段话,而且不一定有开头结尾;语言表达上不拘泥于书面语言表达的质量,应该对使用口语表达宽容一些,同时注意用书面语言加以规范那些不利于书面交流的口头语言。

    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体现了淡化文体的精神。

如果非要弄清楚不拘形式是什么样子,也不妨看看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这个大纲谈到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时这样说: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

片断是与成篇的作文相比较而言的。片断练习的篇幅比较短,内容比较单一,在文章结构上要求比较低。而成篇的作文,总是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全篇个段落之间紧密相联,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这些话可以做教学的参考

    写清楚指的是什么?

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都提出了作文写什么的要求,但是1234两个学段都没有提出怎么写的要求,到了56年级就一下子提出了内容具体的要求。

多年的教学实际提醒我: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突然?是不是需要把怎么写分成小台阶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开始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写清楚的阶段。

    我们不妨看看几个学生作文的片断。

    1 一篇三年级作文片断:

    我拿来两个鸭蛋,然后在桌子上一敲,就倒入碗里,把壳扔入垃圾桶里面。我又拿了一双筷子,在鸭蛋上面放了点盐。接着,往锅里倒了少量的油,就把打好了的鸭蛋倒进锅里,等了1分钟左右,熟了。

    打蛋后没有搅,煎蛋时没有翻就熟了,把煎蛋的全过程没写清楚。

    2 一篇四年级作文片断:

    一天,我和院子里的同学踢毽子。我们正玩着。李文的一个挂缠别没有起来。我们让他供毽子。他供着供着,一会儿就供起贼毽来了。

挂缠别是什么?学生告诉我,这是毽子的一种踢法,是孩子们的叫法。字应该是,是陕西方言,就是跳的意思。

写作文是叫大家看明白,像这样的话语需要稍加说明。可以改为:李文的一个花样——挂缠蹩没有踢起来。什么是贼毽贼毽是孩子们自己的说法,是不是也要说明一下?这些都与普通话交流有距离。

    由于学前口语表达学习的欠缺,外界信息接受得少,阅读积累少,这些情况在农村更为普遍。

    不仅仅是中年级,就是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里也会有写不清楚的情况。

    3 一篇六年级作文里的一段话:

    有一天,我出去玩,看见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它清澈见底,我心想:这条河挺干净的,不错!我又看了看。这才发现小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呢!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河底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呀!

一般情况是,先看到小河清澈见底和河底的石头,接着发现了小鱼小虾,最后一想才明白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

这段话却写得顺序有些颠倒,表达得不清楚了。还有,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这句话,两个究竟指的是小鱼小虾还是河水?这是指代不清楚。

    这些典型例子都说明中年级习作应该学习写清楚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写清楚写具体有什么不同。

例如一个四年级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树枝折断了。我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人说:“做喇叭。”

这段话中的对话写得具体,但是划横线的两句话写得不够清楚:

听见嘎巴一声,怎么就知道是树枝折断了

我为什么要走过去就问,去问谁?

一修改就清楚了: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树枝落在我跟前。我抬头看见两个小孩儿在树上,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如果再写得具体一些还可以是: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不大的树枝落在我跟前,把我吓了一跳。抬头看去,两个小男孩儿正趴在一棵树上折树枝。我走过去就问:“你们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楚一词的解释是:①形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对具体一词的解释是:①形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不笼统的……”。看来,人们的表达的确有清楚具体之分,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区分写清楚写具体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写作教学的写清楚指的是把内容写得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写具体指的是把内容写得细一些,写出一些细节来,做到不抽象、不笼统。把话说清楚应该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把话写具体则是进一步的要求,中年级学习写清楚正是达到高年级写具体的一个小台阶。

    现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习作要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写清楚写具体,体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习作内容由易到难的梯度要求,填补了由写话到写具体之间的一段空白,形成了连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个规定有利于切实降低中年级习作教学要求,有利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写清楚,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

    3、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3这样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什么是记实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记实的解释:记录真实情况。

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

    是怎么样的记实作文呢?如果把作文理解为写出来的文章,这范围可就大了,只要基本上没有虚构,几乎连文学概念上的纪实文学都可以当做记实作文

    但是课标这样说: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一个简单就限定了小学生写记实作文只能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在行为上又限定为 能写,而不是学会,又降低了要求。所以小学生记实作文属于习作,是初步学习和练习写记实作文。

在写作规范上,课标规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再也没有中心、条理、详略等方面要求。要求一点儿都不高,我们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记叙文。

首先,它不是记叙文,而是简单的记实作文课标规定到第四学段才写记叙文呢。这个区别一定要分清。

其次,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记实作文不是体裁,是一种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的习作。

再次,具体要求不一样。课标第四学段习作目标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比第四学段写记叙文的要求低得多了,也比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能写简单的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的要求低。

所以,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在中年级 不拘形式基础上的提高,而且提得不很高,应该是在继续练习写放胆文的提高和规范,仍然含有意淡化文体的意思。

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小学生学写记叙文。写作文必然会用到记叙、说明、议论之类写法,但是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文体而用什么文体的。如果因为强调文体影响了表达和交流,使文体成了学习表达和交流的障碍,还不如先不管什么文体而放开手脚学写作文。

再作家们的散文作品,形散神不散,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着好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描写就描写,需要说明就说明,需要议论就议论,是那么活泼,充满灵性。

问题是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几乎都是把记实作文当做了记叙文,就连中年级和低年级都以记叙文为标准。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不顾学生的实际拔高了要求,有尊重、体谅、帮助吗?结果会毁了孩子们乐于习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他们认识自我人格的严重缺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人人都乐写、能写的作文,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

    4. 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过去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应该达到的要求,现今的课程标准却规定的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这种变化,就把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了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课标按学段提出了习作目标,指的是学段结束以后达到的标准。我们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段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这里我提出自己设计的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给大家做参考。这里没有用具体的教材做依据。

    三年级上学期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继续学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继续学习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3.基本做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下学期: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努力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

    3.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从低到高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作文评分标准,就是实实在在地尊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作文的实际,尊重他们认识自我的人格形成,体谅他们学习作文的差异和困难,确定了帮助他们的主要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