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大道行天下
非常大道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89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君山待落成景室引

(2016-05-25 13:39:00)
标签:

文化

旅游

分类: 老君圣山

老君山待落成景室引

[复制链接]
老君山待落成张友茂先生碑刻【景室引】

【中国辞赋家协会.张飞曾报道】2016年5月18日上午9.20分,张友茂先生有余汉智先生陪同抵达洛阳,我作为洛阳应邀接待者代表安排车辆随时恭候他们,老君山杨总及张记先生也安排来了接应的车辆,我与张友茂先生沟通如何行程线路,我们做了简单线路安排规划,就乘车赶往老君山,路途上谭杰先生打来电话要我们到河科大,在河科大张友茂先生与谭杰先生进行了友好交流,并安排了会餐。下午两点准时有洛阳出发继续老君山之行,张友茂先生沿途观看着风景对洛阳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不时发出感慨和诗情画意之感。四点许到达老君山,张记先生早已恭候在门前,心情激动的与张友茂先生握手寒暄,到办公室落座后,有朋友说第二天有雨,让及时乘坐观光浏览车上老君山,在观光浏览车里陪同的风景区办公室主任相细介绍着老君山发展情况与各个浏览区,并把将来准备搞各项活动告知我们。当我们到达金顶,我准备拍照,哪知道相机没有准备到位,一阵烟雾云飘来,几米远已经看不到人与风景,我穿着汗衫,也感觉稍冷,但我们继续上行,在金顶看了老子大殿,张记先生感觉这位置最好,前面是十里花屏,也是南北分水岭,南北风景悬出很大,我看到这里确实位置重要,属于南宗北宗画派归类的分水岭,正如董其昌对画派区分那样,南北画派一般认为是明董其昌提出来的那样,对应的是禅宗南北,南派绘画注重笔墨意趣追求平淡空远的意境,这是其一般的共性,董其昌在谈南北画派并且划分画家的时候却很有意思的,几乎在中国绘画史上(主要是山水画)成就突出的画家归类。我在【北宗山水画派方公记】里面也谈到了画派区分,但没想到在这里体现突出恰如我写的那样:

乾坤寰宇,日月为鉴,佛教禅宗,董公理元,

画分南北,至唐定弦,俊俏挺拔,嶙峋奇险。

荆关范李,率先垂典,笔简气壮,景少意添,

隐士临井,方公续缘,师承大家,继良从贤。【北宗山水画派方公记】摘录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张友茂先生说:这地方太好了,不论从阴阳五行学说还是风水及画派学说,都包涵深层寓意。【景室引】放这里很好。随感而曰:
下府落脚老君山,岸人相聚关林殿,

谭杰青山璧赋记,阿飞尊佛待思贤。

商会精英期后续,理学国学共发展,

赣州洛阳堪肩并,辞赋高端结圣元。

====偶感张友茂先生洛阳行

【书画诗评家。老马阿飞大哥。洛阳】
张友茂先生最后说:《易经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论语》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竹书纪年》载: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A@RF()@@8V[K8@QXSR4O.png (115.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老君山老子塑像

2707768068824354.jpg (60.4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乘坐观光浏览车

30715435203458104.jpg (130.0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老君殿

60567033929534827.jpg (146.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余汉智先生本来脚疼,坐在这就是好多了

63665127003564436.jpg (114.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张友茂先生与陪同留影

88283696774331280.jpg (64.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金顶

145523230163958999.jpg (36.8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南面山势

207837852547296278.jpg (146.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老君大殿

223901820168354614.jpg (102.8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游客必至待落成的篆刻【景室引】前

236274828556865601.jpg (148.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1 上传



张友茂先生听着随行讲解

253447430117042678.jpg (138.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中天门前

389680610699792693.jpg (58.7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接待主任讲解

406034733852800492.jpg (14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北面山峰,树木繁茂

582482449638688019.jpg (133.9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谭杰先生老君山赋璧

597909729243264422.jpg (91.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张友茂先生步行在木栈道

761376474828478010.jpg (129.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钟楼铜铸青牛与即将落成的【景室引】比邻

812153242111774204.jpg (105.8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景室引】前由南天门通向风景秀丽,峻峭陡峰



921913698448350001.jpg (148.0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老君山大殿内的几百年铸铁宝物与【景室引】向对应



746971633211264342.jpg (139.7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老君山建设记与景室引遥相呼应

907728475871840782.jpg (12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前天 18:22 上传



张友茂先生与张记先生交流



端月揖辉,
紫日映照。
此次栾川并洛浦之行,崇仰圣山景室,瞻观关林壁照,紧歩伊川洛城。得蒙各位大家与豫贤抬爱,共聚共叙,乃文乃饮。端发两地源渊,话续洛昌文化,缘聚友谊交流,十分高兴,由衷地感谢!
值列车欢快鸣唱,谨诚邀您并各位兄长弟妹,择日来昌考察指导,展续事业与友情!  
张友茂,余汉智致谢!



各位好,
栾川老子归隐地老君山洛阳老君山风景名胜区董事长杨植森,总顾问张记盛邀,5月19日赴洛阳参观考察,23日下午从洛阳回南昌。
在洛时,受到在洛的各位辞赋与诗词同仁,及文界朋友的盛情接待与交流。
期间,与洛阳辞赋研究院谭杰副院长,周建启副院长,张飞曾,郭向阳等辞赋家,或共聚共叙,共文共饮。孙继刚院长出差在北京,通了电话与相互问候。在洛阳关帝庙观摩了由谭杰副主席撰作,著名书法家赵青山书丹的《关公赋》的大型壁照。考察了洛阳栾川道教圣山老君山,研究修改了我撰作的《景室引》作品。
进一步促进了中辞与洛阳,南昌与洛阳的联系与友谊。
【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友茂】
2016年5月23日

章光培(劳燕)赋家,关注岸人栾川老君山之行!

    我在2001年因道教协会邀请,游了道教四大名山,主要是对这四山写了些道教建置和历史人文的简介。发表有武当、龙虎、齐云等六篇文章。其时也到过栾川老君山。栾川景室山,明万历年间高出为卢氏县令时曾作《登景室山赋》,景室山惟一的赋作。此赋约2000字,见于高出《镜山庵集》。高山在任卢氏县三年期间作有大量诗文,题咏老君山者四篇,其中有一是长诗,但似乎高山对老君山情有独钟,还嫌不足,故后来又有此《登景室山赋》。
    有明一代,今栾川属卢氏县管辖,以此高出遂有了与老君山的一段机缘。其任职的第三年,有栾川之游。得以游老君山。其游老君山今尚存作品有《苦雨阻栾川三日望景室山不得至》、《栾川久雨向夕微霁望景室山寄幻如画作示诸予》、《景室三十韵》、《长春观》诗歌四首及《登景室山赋》一篇。这些作品是研究老君山的文重要文献,而《登景室山赋》在老君山文化史上尤为重要。是研究晚明豫西地区社会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王屋山称小有清虚天,列为十大洞天之首。太华山即华山,为道教第四洞天。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为真武大帝得道飞升之所。嵩山古名外方山,又名嵩高山,为第六洞天。景室山居于这些道教名山的中心,地位自然非同寻常:“ 嘉兹灵之中处,揖四旁以焱辰。络坤轴以奠区,甄无形以通气。”称景室山周围诸山皆“ 卑尔罗朝”,老君山赫然被视为众山的精神领袖。老君山却不被重视。


    故友人可以琢磨一下,山以人名,人以名山,历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高出《登景室山赋》序中写道:“余至卢氏,闻境有山,巍峨际天,俗传为老子之居,即以老君名之。”农历四月初九,道教始祖李耳于是日归隐于此山。故今年农历四月初九即5月15日,有数百道士集结于洛阳老君山,登金顶老君庙朝圣、认祖归宗。
文友:章关培【劳燕】
2016年5月24日

220508611405077263.jpg (56.37 KB, 下载次数: 0)

 

645681187957355553.jpg (62.2 KB, 下载次数: 0)

 

711260270793102852.jpg (123.9 KB, 下载次数: 0)

 

866560348388130150.jpg (86.35 KB, 下载次数: 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