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著名书画家-----铁剑心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五花八门 |
回族画家铁剑心,字雪池,号海上大铁, 1950年10月生于河南。曾获首届中国穆斯林诗书画大赛金奖。
其人;襟怀旷悍,豪放正直,风骨俨然,坦荡大气。其艺:粗犷雄悍,水墨淋漓,高雅清纯,立意新奇。
大铁先生自幼随父习书,专工魏碑。熔碑之凝重、帖之灵动于一炉,神情骨俊,气雄力道。而立之年后勤习行草,其用多变的笔法、简约的点画、内敛的字势、苍劲的笔力、自由的章法、朴厚大气的书风,构成他行草体耐人寻味的特色。
大铁先生善画牡丹和鹰,兼习山水,他的花鸟画学古而不泥古,师造化而不为自然所囿,立主形神兼备,用笔灵便,色墨瑰丽。山水画格调清新,大胆泼彩,巧妙构图,气势恢弘,从而形成他洒脱自如的艺术个性。
知天命后的大铁先生仍锲而不舍勤耕砚田,以独特、全新的写意手法专造鹰之神魂,备受各界盛赞。为与同道师长交流,出版《铁笔鹰魂》画册集中展示铁鹰风采。
已有《中国日报》、《中国政协报》、《中国文艺家》、《民间文化》、台湾《世界论坛报》、新加坡《联合晨报》等多家权威报刊大版面刊评,国内外数家电台、电视台报道,近年来并有数十部书画专著出版发行。
主要著作有《铁剑心书法艺术集》、《剑心诗词精选》、《剑心楹联艺术》、《大铁写古诗》、《大铁画鹰》、《大铁书法花鸟画》。
“致知在格物”,铁剑心深知大美于自然的道理,为了提高书气,他遍历祖国名山大川,黄山观松,华山看峰,驰骋大漠戈壁,纵横天涯海角,解读自然韵律,寻觅天地奇景;一石、一鸟、一岩、一瀑,无不尽收眼底,了然于胸,从而拓展视野、参悟其谛,为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寻根奠基。
铁剑心曾这样谈及他的书法经验:“我一直热爱魏碑,因为这些字都是出自刀刻斧凿。一般人看书法是看线条,我的观点是先看体积,然后再看面,最后再看线条。挥毫拨墨之时,那种只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心境体验,达到了物我两忘,心与物映的畅怀,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纯艺术化的境界,让人感到有一种飘然欲仙的出世感觉。
如果说天生资质还只是他学艺的第一推动力,那么青年时代得严父铁子房先生之家教,后,打下扎实根基,则是为后天努力的结果。凡与大铁接触交往较多的朋友,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在书画之外的学识,才气和个性。所谓“器大者声闳”,正是他博学多才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使大铁超越了单纯的书画技巧层面,直接把握住中国文人书画的精髓,书画双艺并举,心有所驰地构筑营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所以,铁剑心的书法,不仅有魏碑的厚重感,还有魏碑的质地感;当然还有力透纸背的震撼。姑且不论他人的名气如何之大,广大穆斯林同胞以及西北大漠戈壁的同道,包括上海这样国际大都市的书画爱好者仍看好铁剑心的书画作品和他这样的书画艺术家。
人世间,有一类人是极其可爱的:性格磊落、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尽管这类人只属于少数,而铁剑心正属于这极其可爱的少数人之列。
大铁,人近花甲,曾长期逆旅于豫皖京沪之间,各地崇山峻岭,名川大泽无不亲历毕览,江山入画,再现自然之美,于大铁乃自然而然之事,铁氏山水画自出机杼,以浓、淡墨点,焦墨点,横点等技法表现郁郁葱葱之山峦和聚聚散散之树木,神韵灵动,风格迥异,以点代线,烟云信手拈来,以简去繁,情景凸现天真。他用钢的东西写鹰,用柔的东西写景,大铁画梅,简洁中见高远,枯藤花枝,把生活中的老辣和悲壮在枯藤中表现,再用“众花烂熳睡,小鸟翩然飞”的情景对照枯藤繁枝,画出人生的真谛。——这应是铁剑心绘画艺术的总结之论
再看他近几年来所画的简笔鹰图,造型准确,运笔流畅,着色大胆,虚实相间。鹰眼为红色,但他却把鹰嘴画成红色,作为点缀,烘托出眼睛。虽是廖廖几笔,却写出他的心境。代表作《听涛》,两只鹰并峙山岩丛棘,头颅相向似在做情感的亲密交流,然其冷峻的月光折射出对大海澎湃涛声的警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