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大道行天下
非常大道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89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君山传说之七

(2015-04-02 17:48:32)
标签:

文化

道教

分类: 老君圣山
老君山传说之七
 

 

唐朝贞观九年,洛阳龙门镇有一庄户人家,家有薄田十余亩,草房三间,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勤劳节俭,生活尚能过得去。孩子长到十八岁,娶郑氏为妻。郑氏通情达理,心灵手巧,过门后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日子过得称心如意。遗憾的是,郑氏过门五年不育,婆婆抱孙心切,甚为焦虑。听人言传老君山老君爷甚为灵验,婆婆即与郑氏商量,上山求子。四月八,婆媳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上的山来,诚心求拜,心诚则灵。第二年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儿。自此开怀,一连生了三四个子女,人口倍增,使这个小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但不幸的是婆母忽然全身瘫痪,一病不起。本来欢乐的家庭,笼罩在了忧愁的气氛中。郑氏主张卖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为婆母请医买药,但仍不见好转。婆母卧床三年不起,丈夫忙于地里的活,家中事务全有郑氏包揽。郑氏对婆母细心照料,喂药喂汤,檫屎刮尿。夏天扇风驱蚊,冬季烤火取暖,三年如一日,无一句怨言。郑氏心想:婆婆的病不能就这样熬下去,要想办法治。她想起了老君爷,何不求助于他老人家。征的婆婆丈夫同意后,她只身上老君山朝拜老君。她满着婆婆,许下“舍身”大愿,为婆婆赎罪。并与道长约定:“ 婆婆今年病好,明年四月八上山还愿。”祭过老君求了药,回到家中,简述了拜身求药的经过,喂婆婆喝了求来的仙药。七天过后,病情已见好转;三个月后,能够下床活动,生活逐渐能够自理,全家欢喜万分。又一年的“四月八”即将来临。郑氏虽为贤孝之妇,舍身已定,但与丈夫生离死别,未免要有一番思虑和交代。郑氏指东说西,比桑说柳地向丈夫透露了舍身救母的既定心愿。丈夫也是个孝子,面对贤妻还能说什么呢?只有鼓励她按他的意愿去做。

四月八庙会的前三天,郑氏好言好语向婆婆作了上山还愿的告别,婆婆殷切嘱咐一路小心,早去早回。临别时丈夫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最后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不送了,快回去吧。好好侍侯母亲,好好管教孩子,半个月后我不回来,请到山崖下收我尸体。”夫妻二人抱头痛哭,挥泪告别。

郑氏不辞辛劳,晓行夜宿,一路无话,四月八这一天来到老君山上。朝拜老君后,向道长说明来意。道长问:“你可是真心为婆母舍身?”郑氏坚定地说:“弟子愿婆婆早日康复,决心已定,不惜一死,决不后悔。”道长说:“施主真乃罕见贤孝之媳,必有好报。”说罢命道姑领入道房,好好招待,今晚沐浴净身,明早救苦殿羽化。第二天由道姑引领郑氏来到救苦殿,朝拜毕,郑氏走进舍身洞府,穿过洞口,站在悬崖上,下临万丈深渊,郑氏神态安详。道姑手持拂尘,口中念念有辞,不知说了些什么,郑氏跃身跳下悬崖,自觉一阵昏迷,醒来却坐在一个园子里。回想起来说:“难道这就是西天吗?”仔细一看,是自家的后院,惊喜万分。她起来活动活动,走出后院来到院中,只见婆婆丈夫和孩子正在院中吃早饭。夫妻俩同声喊道:“这不是在做梦吧!”孩子们妈呀一声,围了一圈。婆婆说:“回来的这么早,累了吧。”郑氏向婆婆说了实话,全家人惊喜万分,对老君爷崇拜的五体投地,到处述说老君爷的功德,自此“孝媳舍身归家园”的贤名到处传扬。“舍身崖”由此而得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