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节”三个称谓释

(2022-09-05 08:22:55)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辛向党作品专栏

                                  “中秋节”三个称谓释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唐朝初年,距今1500年时,就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中秋节,另外还有团圆节”和“拜月节”两个称谓

   被称为“中秋节”,源于农历。8月15日的8月,是秋季7、8、9三个月中间的一个月,15日又是一个月中间的一天,故名“中秋节”。8月,还称谓“仲秋”,“仲秋节”就衍化为“中秋节”了。

       称为拜月,因为我国自古就有祭月、赏月的习俗。古代帝王从周代起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宋、明、清代,宫廷和民间的赏月活动更具规模。祭月、赏月逐渐被俗称为拜月”。拜月在“中秋节”晚上,所以,就称为拜月”了。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河北省冀州的拜月活动是,晚上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红烛高燃,全家女人们依次面对月亮示敬、祭拜。有男不拜月”之说。如遇阴雨天,没有月亮,就向着月亮的方位祭拜。

         称为“团圆节”,因为这天晚上,月亮大而圆满,象征团圆。是日,“归宁(即结婚回娘家的)妇女必返夫家”。所以,“曰‘团圆节’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