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额尔古纳市,汽车在大兴安岭的零件公路上行驶156公里,到根河市得耳布尔兴安神鹿园。
和驯鹿在一起,是件宽松心境的享受。过去,偶尔去动物园,和所有的动物都隔着一道厚实的铁栅栏,隔断了人们和动物们的亲密接触。可在得耳布尔兴安神鹿园里,数十头驯鹿、梅花鹿,还有十余头毛驴,全都散养在一大片茂密的草滩和树林里。游客可以花20元钱买上一盆驯鹿和梅花鹿们最喜欢吃的苔藓或石蕊,直接喂给驯鹿吃。这里的驯鹿完全不怕陌生人,你端着这一小盆石蕊还没走近,鹿们就会闻着味儿前来,毫不谦让地就从你的手中抢着吃起来。往往,反倒是游客却都笑着躲开驯鹿那贪吃的嘴。由此,整个驯鹿园里,总是笑声一片。
在喂食中,我轻轻地抚摸驯鹿的皮毛,也近距离地观察了驯鹿。
以前,我曾在动物园里看到过麋鹿。因为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而尾巴像驴,所以又叫“四不像”。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物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如《孟子》中就说:“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说明至少在周朝,皇家园囿中就已有了驯养的麋鹿。只可惜,由于“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所以遭到人们的大量捕杀,使得麋鹿越来越少。到了清朝末期,国内仅只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存留二三百只。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的麋鹿被列强劫杀掳掠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直到1985年,中英两国签订了《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由此于当年8月,22头麋鹿从英国运抵北京,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抵江苏省盐城大丰市,麋鹿终于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驯鹿与麋鹿不同,驯鹿的体型中等,头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而麋鹿的体型相对较大,体重也略大,最大的可达250公斤。驯鹿和麋鹿的栖息地也不同,驯鹿大多生活在环北极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中,不怕寒冷;而麋鹿则适合生长在温带沼泽地中,善于游泳。驯鹿的全身长着厚密的粗毛,头长而直,颈粗短,鼻孔大,鼻孔长有短绒毛,尾短,蹄子宽大,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多种,鄂温克人称其为“奥伦”。
驯鹿不分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雌性的角比雄性略小。驯鹿性情温和,易饲养,主要以苔藓、石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为食。
驯鹿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在复杂地形中穿行,驮运能力好,被人们誉为“林海之舟”,是北极土著居民最为倚重一日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工具。
驯鹿最突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越冬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还蜕掉厚厚的长毛,生出新的绒毛。而它们褪下的皮毛掉在地上,也正好成了他们返回时辨别方向的标识。
也正由于大规模的驯养,造成不断的近亲繁殖,致使驯鹿的遗传基因衰退严重,易生疾病,故而驯鹿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驯鹿的体质也大为下降。到如今,在中国已经见不到野生的驯鹿了。
目前,内蒙古根河市的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鄂温克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其中,使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一个分支,因牧养驯鹿而得名。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迁徙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并逐渐定居于大兴安岭的密林之中。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下,山林中的积雪厚度常在1米以上。多年来,使鹿鄂温克人就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靠游猎和牧养驯鹿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吃兽肉、穿兽皮,住着传统的“撮罗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观。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迁至根河市西郊。随着居住地的变迁,这个曾经在高山密林中与驯鹿为伴、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融入了现代社会。
看着一只只温顺的驯鹿,不知为啥,我突然想起圣诞老人驾着满载礼物的驯鹿雪橇驰骋在夜空的经典画面。
在西方神话中,每当圣诞节前夜,长着长长的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尼古拉斯就会穿上一身红色的棉衣,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顶端带有一个红色绒球的帽子,脚上套着一双黑色的大靴子,驾着由9只驯鹿拉着的雪橇在夜空上飞驰,挨家挨户地从烟囱钻进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挂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
据说,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9只驯鹿,分别是鲁道夫、猛冲、舞者、乱舞、雌狐、彗星、唐纳、闪电和丘比特。这9头驯鹿中,鲁道夫是领头鹿。
鲁道夫与众不同的是,它长着一只红色的大鼻子,所以,人们都叫它“红鼻子”鲁道夫。
天下所有的驯鹿,鼻子都是黑色的,唯有鲁道夫,它的大红鼻子格外引人瞩目。所以,其余驯鹿都拿它的红鼻子取笑它,鲁道夫也常为自己的大红鼻子感到很是自卑。有一年平安夜,圣诞老人正准备驾着四只驯鹿拉的雪橇去给世界上的孩子们送新年礼物。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笼罩了大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根本无法找到任何房屋的烟囱,孩子们切盼的新年礼物也就无法按时送到,这会让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感到伤心的。正在圣诞老人焦急万分的时候,鲁道夫出现了,此时它的红鼻子泛着明亮的红光,就像灯塔一样穿透迷雾。圣诞老人立刻给鲁道夫套上缰绳,然后带着一大口袋的新年礼物,坐上了雪橇。很快的,鲁道夫就带着圣诞老人快速地到达了每个孩子家的每一根烟囱旁,圣诞老人也得以按时给每个孩子送去了他渴望得到的新年礼物,并带去新年的祝福。
鲁道夫由此成为天下最有名的驯鹿,并受到所有人的喜爱。红鼻子曾是它的难堪,如今却成了人人羡慕的标志。
古往今来,世界上神话童话无数,但流传最广,最令孩子们(包括成年人)喜欢的,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事——当然,也包括“红鼻子”鲁道夫。不过,鲁道夫虽然成了人人赞颂的大英雄,可它仍然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驯鹿!
这才是神话永存的魅力。
得耳布尔看驯鹿
离开额尔古纳市,汽车在大兴安岭的零件公路上行驶156公里,到根河市得耳布尔兴安神鹿园。
和驯鹿在一起,是件宽松心境的享受。过去,偶尔去动物园,和所有的动物都隔着一道厚实的铁栅栏,隔断了人们和动物们的亲密接触。可在得耳布尔兴安神鹿园里,数十头驯鹿、梅花鹿,还有十余头毛驴,全都散养在一大片茂密的草滩和树林里。游客可以花20元钱买上一盆驯鹿和梅花鹿们最喜欢吃的苔藓或石蕊,直接喂给驯鹿吃。这里的驯鹿完全不怕陌生人,你端着这一小盆石蕊还没走近,鹿们就会闻着味儿前来,毫不谦让地就从你的手中抢着吃起来。往往,反倒是游客却都笑着躲开驯鹿那贪吃的嘴。由此,整个驯鹿园里,总是笑声一片。
以前,我曾在动物园里看到过麋鹿。因为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而尾巴像驴,所以又叫“四不像”。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物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如《孟子》中就说:“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说明至少在周朝,皇家园囿中就已有了驯养的麋鹿。只可惜,由于“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所以遭到人们的大量捕杀,使得麋鹿越来越少。到了清朝末期,国内仅只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存留二三百只。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的麋鹿被列强劫杀掳掠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直到1985年,中英两国签订了《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由此于当年8月,22头麋鹿从英国运抵北京,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抵江苏省盐城大丰市,麋鹿终于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驯鹿与麋鹿不同,驯鹿的体型中等,头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而麋鹿的体型相对较大,体重也略大,最大的可达250公斤。驯鹿和麋鹿的栖息地也不同,驯鹿大多生活在环北极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中,不怕寒冷;而麋鹿则适合生长在温带沼泽地中,善于游泳。驯鹿的全身长着厚密的粗毛,头长而直,颈粗短,鼻孔大,鼻孔长有短绒毛,尾短,蹄子宽大,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多种,鄂温克人称其为“奥伦”。
驯鹿不分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雌性的角比雄性略小。驯鹿性情温和,易饲养,主要以苔藓、石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为食。
驯鹿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在复杂地形中穿行,驮运能力好,被人们誉为“林海之舟”,是北极土著居民最为倚重一日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工具。
驯鹿最突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越冬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还蜕掉厚厚的长毛,生出新的绒毛。而它们褪下的皮毛掉在地上,也正好成了他们返回时辨别方向的标识。
也正由于大规模的驯养,造成不断的近亲繁殖,致使驯鹿的遗传基因衰退严重,易生疾病,故而驯鹿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驯鹿的体质也大为下降。到如今,在中国已经见不到野生的驯鹿了。
目前,内蒙古根河市的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以饲养驯鹿为生的民族。鄂温克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其中,使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一个分支,因牧养驯鹿而得名。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人从贝加尔湖流域迁徙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并逐渐定居于大兴安岭的密林之中。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下,山林中的积雪厚度常在1米以上。多年来,使鹿鄂温克人就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靠游猎和牧养驯鹿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吃兽肉、穿兽皮,住着传统的“撮罗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观。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迁至根河市西郊。随着居住地的变迁,这个曾经在高山密林中与驯鹿为伴、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融入了现代社会。
看着一只只温顺的驯鹿,不知为啥,我突然想起圣诞老人驾着满载礼物的驯鹿雪橇驰骋在夜空的经典画面。
在西方神话中,每当圣诞节前夜,长着长长的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尼古拉斯就会穿上一身红色的棉衣,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顶端带有一个红色绒球的帽子,脚上套着一双黑色的大靴子,驾着由9只驯鹿拉着的雪橇在夜空上飞驰,挨家挨户地从烟囱钻进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礼物放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挂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
据说,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9只驯鹿,分别是鲁道夫、猛冲、舞者、乱舞、雌狐、彗星、唐纳、闪电和丘比特。这9头驯鹿中,鲁道夫是领头鹿。
鲁道夫与众不同的是,它长着一只红色的大鼻子,所以,人们都叫它“红鼻子”鲁道夫。
天下所有的驯鹿,鼻子都是黑色的,唯有鲁道夫,它的大红鼻子格外引人瞩目。所以,其余驯鹿都拿它的红鼻子取笑它,鲁道夫也常为自己的大红鼻子感到很是自卑。有一年平安夜,圣诞老人正准备驾着四只驯鹿拉的雪橇去给世界上的孩子们送新年礼物。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笼罩了大地,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根本无法找到任何房屋的烟囱,孩子们切盼的新年礼物也就无法按时送到,这会让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感到伤心的。正在圣诞老人焦急万分的时候,鲁道夫出现了,此时它的红鼻子泛着明亮的红光,就像灯塔一样穿透迷雾。圣诞老人立刻给鲁道夫套上缰绳,然后带着一大口袋的新年礼物,坐上了雪橇。很快的,鲁道夫就带着圣诞老人快速地到达了每个孩子家的每一根烟囱旁,圣诞老人也得以按时给每个孩子送去了他渴望得到的新年礼物,并带去新年的祝福。
鲁道夫由此成为天下最有名的驯鹿,并受到所有人的喜爱。红鼻子曾是它的难堪,如今却成了人人羡慕的标志。
古往今来,世界上神话童话无数,但流传最广,最令孩子们(包括成年人)喜欢的,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事——当然,也包括“红鼻子”鲁道夫。不过,鲁道夫虽然成了人人赞颂的大英雄,可它仍然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驯鹿!
这才是神话永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