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去看虎丘塔

2022-07-19 11:31:34

       本世纪之初在上海参与东海大桥的施工时,偶读明代袁宏道的《虎丘记》:“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此文激起我的兴趣。苏东坡也曾说过: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既然前辈都这样指点了,我等怎可违背?于是,趁闲暇之时,去了苏州。

       其实,1981年,我就曾和单位的一众朋友到过虎丘。不过那时,大家都只惦记着去得月楼吃松鼠桂鱼,所以,只在虎丘园里草草转了一圈,便匆匆离去,故而几乎毫无印象。此次再到虎丘,必须要好好一转,借以弥补我欠下的一大憾事。

       如今的虎丘,早已属于城区,就在苏州火车站西北侧。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病故,就安葬这里,所以叫闾丘。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吴王阖闾入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而也叫虎丘。虎丘不高,大约三四十米,却景色秀丽,是苏州城内第一名胜。

       刚出门时,艳阳当头。可到了虎丘,天却阴了下来。虎丘的面积很大,我又不认路,索性就跟着感觉走。走哪儿是哪儿,这样一来,反倒不觉得烦倦。也就是这样不期而遇的风景,才最令人难忘。

       一个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四字,浑厚遒劲,说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儿子颜頵所题。圆洞门内,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是宋代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是王羲之题写。不大懂一点地方,竟有多处名人题壁,可见其名闻遐迩。

       虎丘最著名的,一是剑池,一是虎丘塔;剑池在山下,虎丘塔在山上。剑池是虎丘最为神秘之处,传说吴王阖闾的墓,就在这剑池底下。传说,当年还曾在此为吴王阖闾殉葬宝剑三千把;还有说,当年孙权曾在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挖掘而成的深坑。如今,这里已是一汪深涧,四周藤萝丛挂,景色极是怡人。

 虎丘剑池

       剑池旁,一片巨石横卧。记得一篇文章曾说,虎丘山下有一大块土红色巨石,叫“千人坐”。说是当初吴王夫差调集上万民夫,在虎丘下为他父亲阖闾修建陵墓。墓造好后,夫差将上千工匠请到这片平坦的巨石上喝酒,然后把他们全部杀死。工匠的血染红了巨石,日久不褪,这块巨石因此得名“千人坐”。因为记忆中对此印象颇为深刻,所以见到那片巨石,自然心动,便急步走了过去。巨石前有一方石碑,上书“千人坐”三字。只不过旁边文字说明并没有提及夫差骗杀工匠一事。仅介绍说:“千人坐”,古时是晋代高僧生公讲经处,听众千人,就坐在这方巨石之上。

虎丘千人坐

       剑池旁有一座“古真娘墓”。其如同杭州西湖西泠桥旁的苏小小墓一样,也是为一名青楼女子修造的墓。传说真娘从小聪慧娇丽,工于琴棋,为逃避安史之乱,从长安流落到苏州,被人诱骗到山塘街妓院,因才貌双全很快成为了当时的头牌,但是她只卖艺不卖身,苏州城里一个富家公子王荫祥,看上了真娘,便用重金买通老鸨,想在真娘房间留宿,没想到真娘刚烈异常,为保贞洁悬梁自尽。王荫祥后悔莫及,将真娘于虎丘自唐代以来,来虎丘游览的文人名士多为其作诗填词,以致真娘的墓碑上,墓亭石柱上,写满了各色诗句。就连刘禹锡、白居易、李绅这些名家也来凑热闹。后来,一位名叫谭彦良的唐朝举子,对此颇为不满,就写了一首绝句,这才令后人不敢再来咶噪啰嗦。谭先生的诗是这样的:“武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好一句“何事世人篇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直戳骚客文士尽皆好女色的痛处,痛快!

       沿着“千人坐”旁的石径,缓步上山。过虎阜寺大雄宝殿,有一处石台。石台旁,有间不大的“小吴轩”。“小吴轩”旁,有一间“五贤堂”,祭祀的是唐宋时期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苏轼五位和苏州有关的贤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都曾当过苏州刺史,宋朝的王禹偁当过苏州知县;苏轼虽没在苏州当过官,但他曾多次游览苏州,均留下词章,也算是与苏州有缘。有了这些文人撑掌,苏州又怎能不文运冲天!苏州人自然也对他们感恩不尽,在如此自然美景中为他们立祠祭祀,理所当然。

       那位写下《虎丘记》的湖北公安县人袁宏道,也曾当过吴县(今苏州)的县令。他在吴县任职不到两年,就六次游历虎丘,他在《虎丘记》中还发过感慨:……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韦应物)、白乐天(白居易)诸公于其中。只可惜,虽然袁宏道在吴县任职期间,颇有政绩,深受地方拥戴。只可惜任职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为韦应物和白居易等立祠,就辞职了。

       离五贤堂,虎丘塔豁然入目,巍巍然高耸入云,不由不令人敬仰。

虎丘塔

       虎丘塔,又叫云岩寺塔,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塔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后来,因遭到雷击,遗留的塔身47.7米。砖塔为空心,可拾级而上。因塔身向北东倾斜2.34米,为安全起见,禁止有人攀登。

       自建成以来,虎丘塔历经七次火灾,塔身外附的木结构均已烧毁,只剩下砖结构的塔身。由于历经风雨沧桑,塔身多处砖块脱落,残破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葺虎丘塔,用混凝土加固了地基,用铁箍灌浆法加固了塔身,这才保住了这座千年古塔。

 虎丘塔是座斜塔,走近了看得更明显

       千多年来,虎丘塔一直就是苏州城的标志。苏州地势低缓,在虎丘山上建这么一座数十米高的佛塔,确实极有用处。方圆几十里内,人们抬眼就能看到它,这也使虎丘塔具有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号召力。

       原路返回,边想边悟;虎丘美景,在于其绝:丘绝在虎、墓绝在传、池绝在谜、塔绝在斜,观赏感悟,此生无憾!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