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一些point
(2022-04-02 15:13:56)分类: 供应链-计划 |
一个计划经理说,他的团队50%的时间用来催货,另一个经理说更多,60%的时间在跟缺料作斗争。但是,对于公司和供应链来说,计划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催料,它是供应链的引擎,驱动采购、运营和物流等三大执行职能,可以说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计划不到位,就得执行来弥补。计划落后一步,执行就会落后三步、五步甚至十步。就拿上面这个公司来说,如果计划团队50%以上的时间是用来催货,那真正用在计划、预测上的时间会有多少?计划、预测不到位,势必造成更多的短缺,让计划部门花更多的时间追料,结果用在计划上的时间更少,造成计划、预测更加不到位,导致整个供应链上的恶性循环。同理,计划职能的员工资历、能力不足,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在这个公司,计划职能的影响这么大,为什么没人愿意做计划?我想关键原因是公司没有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并赋予它合适的职能。比如有些公司认为,所有的计划都是错的,特别是在需求变动剧烈的电子和快消行业,所以随便做做就得了,最后还是得执行职能来弥补,要加强也是去加强执行职能,比如花更多的钱,给采购部门雇更优秀的员工,以便更好地驱动供应商来救火。这不但在一些本土企业挺常见,北美的一些企业也是如此。
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有成十年是负责全球计划和预测,深刻体会到你不能寄希望于完美的计划和预测,因为各种因素决定了计划和预测不可能100%准确;但是,尽管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错得多跟错得少还是区别很大,不能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放弃计划。就如人生来都是要死的,但你不能因此就躺着等死。在计划上,有所作为远胜无所作为。
英语中有句谚语,a fool with a plan can beat a genius
without a
plan(计划在手,傻子也可以打败没有计划的天才)。
计划其实是西方管理的精髓。所谓管理,其实就是计划加控制,即先计划,再围绕计划来执行、根据执行来完善计划。如果说本土企业跟欧美企业的差距,我认为最大的就是计划。
企业总体上分三层。在战略层面,老总制定战略目标;在战术层面,职业经理人把战略目标翻译成层层计划,并且就战略的可行性反馈给战略层,供调整战略;在执行层面,基层员工把计划付诸实施,并就计划的可执行性反馈给战术层,供调整计划。三层结合,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执行,是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那么欧美企业的优势又在哪里呢?在战术层面,即职业经理人层面。职业经理人做什么?职业经理人做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两件事:计划和控制,即把目标细化为计划,根据执行情况来完善计划。欧美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竞争力,在我看来,关键是在于职业经理人——他们通过完善的计划,有效弥补了战略层和执行层的缺陷。我在北美做了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对此深有体会。职业经理人就如军师,运筹帷幄,而运筹帷幄就是计划。如果说企业家的强项是战略和方向,职业经理人的强项就是是把战略细化成计划方案。比如企业家说明年营收要增加30%,职业经理人经过细致的计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告诉老总是否可行,可行的话代价是什么。就如统帅与军师,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是相辅相成、互为补益。计划是本土企业的短板。这成十年来,我跟大量的本土企业接触,感触颇深的就是有些企业做事欠缺计划、没条理。
后一篇:采购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