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闹钟效应”害了孩子《幸福力提升系列(三)》

(2014-12-03 14:42:43)
标签:

刘莉萍

亲子

教育

性格分析

拖延

分类: 家庭教育类

http://s9/mw690/003sRwxEty6O5MwgETSe8&690



周末和几个妈妈聚会,聊着聊着不知不觉话题又转到了孩子身上。一位年轻妈妈Debbie说她7岁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每天早上为了能让孩子按时出门、准时到校,Debbie都要不停地催促,甚至与孩子发生争吵。无论前一天准备得多么充分,第二天早上孩子还是会磨磨蹭蹭,迟迟出不了门。这个事情令她很抓狂,因为每天早上她必须准时赶到公司,而孩子却无法很好地配合。

刚开始Debbie以为孩子不懂道理,所以苦口婆心地耐心说教:“宝贝,早上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要抓紧时间才行!”孩子是懂非懂地回答:“哦,好~”可动作起来还是很慢,于是Debbie给小姑娘买了一个闹钟。闹钟刚买回来的头几天,小姑娘还能听到闹钟响就起床,后来又恢复了原状,Debbie每天又要开始催促。一旦Debbie生气,说不送她上学了,小姑娘就忍不住会哭,看着女儿泪汪汪的摸样,让她既心疼又疲惫,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

Debbie的话引起来在座另外其他妈妈的同感,看来这种磨蹭的孩子还不少。另外一位10岁小孩的妈妈Susan说,她不仅给孩子买了一个闹钟,手机上还设置了闹钟,但孩子还是经常迟到,而且经常忘记东西,有时是书本,有时是文具,到了学校又让爷爷奶奶送过去。于是她还专门给孩子列了一个检查清单,让孩子每天晚上检查书包,可是遗忘东西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因为孩子经常会忘记去“看清单”。到最后,看清单、检查书包的事情又变成妈妈或爷爷奶奶的事情。每天晚上和早上家里都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提醒声。

听了这些妈妈们的话,我突然想起了心理学老师曾经说过的“闹钟效应”。我们为了帮助孩子生活自立,特意买了闹钟,手机上也设置了闹钟,自己还经常当人工“闹钟”,不断地在提醒,可是孩子们独立生活的习惯还是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闹钟响得越厉害,孩子仿佛越听不到,越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因为这样的“闹钟效应”已经培养了他/她的依赖性,一旦没有“闹钟”,他们更不习惯。那要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过性格分析的人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孩子也是如此。动作磨蹭,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多半以S型为主。S型的性格特征就是行动迟缓,做事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如果遇到像Debbie那样D型的妈妈,就会忍不住去催促孩子,但S型的孩子是越催越慢,催促到最后就变成妈妈生气、孩子委屈。

其实S型的小孩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做事细致、有耐心,你去看幼儿园里的S型小朋友,他们虽然动作慢,但衣服穿得最整洁、被子叠得最整齐、饭吃得最干净,只是你需要给他/她足够的时间。所以,我们家长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既看到他们的优点,也接纳他们的不足,然后我们再以平和的心态去帮助S型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首先,做计划是没有用的,像Susan那样给孩子列清单,对S型的孩子几乎没用,因为S型孩子觉得计划和清单都是很麻烦的事情,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迫于压力列出的计划也是没有重点的,毫无意义。所以计划和清单对他/她来说起不了太大作用。那么,提醒和催促呢?上面两个妈妈的案例可以看到,同样没用,而且“闹钟效应”反而会加深孩子的依赖性。

因此,对于磨蹭拖延的孩子,我们可以先制定规则,比如说好几点出门,如果他/她因为没听到闹钟或动作慢不能按时出门,要么不能吃早餐,要么只能自己去学校,至于是否饿肚子、迟到或被老师批评,就是他/她自己要承担的。自己的书包自己负责整理,刚开始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整理,边整理边教会他/她整理的要求,慢慢就让他/她自己学着整理,不断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和孩子说好,如果因为自己没整理好书包遗忘了东西,自己解决,家人不负责送。俗话说“狠不下心,教不好孩”,只有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才能真正开始成长。

对于已经因为“闹钟效应”养成了依赖的孩子,实施难度可能要大一些,家长们要多一些耐心。因为如果一下子放手不管,可能孩子不能适应,所以需要分步实施。比如先告诉孩子,一周中有一天家人不提醒,要自己起床、完成自己的事,做到了就及时肯定和表扬;然后再增加到两天、三天……最后到完全放手,逐步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因孩子的行为激怒。因为怒火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恶化彼此的关系和沟通的效果。记住,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因他们的性格不同而不同,也与他们已经养成的习惯有关,多一些接纳、包容和耐心,你和孩子可以收获更亲密的关系,孩子也可以更茁壮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