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语文学习之道

(2013-02-01 09:17:08)
我的语文学习之道 

作者简介王博文,20127月毕业于江苏省天一中学,喜欢读书。2012高考以433分的成绩位居江苏省第三名,语文单科成绩无锡大市第一。先后获得“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江苏省第二名);第25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1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江苏赛区)二等奖;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二等奖等。高中期间,高二参加教育部组织的“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访日活动,高三暑假获得免费去澳大利亚游学考察活动。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求学。



    时常有人问我有什么推荐书目,我却始终没能列出一个理想的书单。一则我读书不多,对此没有什么发言权,二则我并不认为文学气质的差异就在那同一架子书的资料里,仿佛底蕴是可以量化的东西,这使我深表怀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出去玩,母亲总是说:“先把这篇文章看完吧,看完复述给我听。”就是在这样一个下午的疯玩之前,要认真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去感受一种静谧的美。那时虽小,但渐渐的,我竟也感到了一些有关语言风格的东西。


     有些将读书作为任务的做法,我大不以为然。对于爱阅读的人,当看着一本书觉得实在是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也不总是能在一种巨大的内在推动力下读完那本书的——读不下去的时候,把书合上,放在一边,就这么简单。然而,儿时母亲的引导使得我有一种特殊的阅读情结,让我明白,重要的不是一时把多少书从你未阅读的书单上转移到已阅读的书单上,而是阅读的习惯,就像你生活的一部分。


    我以前时常感觉:读书是痛苦的,既然是痛苦的,每次读书都要有所得。所以我阅读的东西必须是杰作,甚至是已逝世的作家的作品。此种看法虽显偏激,但现在想来却是个不错的选择标准。能经过时代淘洗的书籍,自然有其特殊的价值。到后来,倒也不是选择标准有了彻底的变化,而是在不断的寻找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不可替代的语言风格,遥远时代的共鸣的思想,以及一读就会有感觉的语气,那种语气最能打动人。阅读却也是一种亲切的交谈,阅读的快乐大概就是“遇”吧。后来也渐渐认识到,每次读书也不一定要有具体的收获,有些书在开始读之前就是准备好重读的,重读的快乐甚至要大于初读,这就是书的生命,散发这样生命力的就是杰作。而对于高中生,阅读的范围不只在小说,因为看到的不仅应该是情节,对于其他文学体裁也应该有所了解,文论、散文、传记、诗歌、哲学,都应进入一个中学生的视野。


    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即使是高中最紧张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段时间不阅读,就只能看得见自己的生活,视野也渐渐地变窄,一个人需要不断的阅读,因为他总是在生活。我常常看到有关“书呆子”的看法,略感可笑:这个时代喜欢读书的人实在是不多的,而他们都能深沉地爱恋自己的命运。相比之下,似是电子产品造成的“呆子”要更多一点。


    至于写作,仿佛就是一个顺便的事情了——“顺便”这个词,并不是说写作时可以抱以一种随意态度,而是说有思考自然就有了表达的需要。刚入高中时,我总是花很长的时间写一篇高分作文,在文风还未形成之时,需要不断的尝试。而就考试来说,就是要寻找一种老师所认可的文风。我在高二到高三上半学期的时候,陷入过一个误区,一写作就喜欢“掉书袋”,大部分都是呈现在自己的阅读面,语气上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有时甚至刻意将浅显的道理说得不明白,或是讨论一些小众的话题。对此,老师看法不一,一部分老师持鼓励态度,另一部分老师极力反对。后来,才发现他们对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鼓励的让我坚持了议论这条路,反对的让我在作文中有了更多的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引例,不断的改进中,文笔渐渐成熟,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又能结合社会的实际。我后来对文字有了两种追求,文字力求简洁,而情感偏于悲怆,这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语气。而看看当时的高二的作文,即使拿到了高分,也是有很大过渡性质的,也是不足为训的。


    语文素养,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字。小时候母亲常常要求我练字,就是在小小的客厅里,练毛笔字,或是将漫画书上的台词抄下,或是随手涂鸦,在孩童的笔体里,午后的时光缓缓流淌。时常有小伙伴跑到窗下,“出去玩呢。”而母亲说:“出去玩自然有出去玩的时间,而练字的时候就要沉下心来。”我每每在练字时,眼前就浮现出那一个个宁静的午后,看到自己的字体日渐大方,自然也会爱上练字。


    语文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仅在课堂上,更是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在不断的与文字的亲近里,在对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中,在随时随处的广阔思考里。学习语文就是一种习惯,也许不是立竿见影的,时常在不知不觉中,当回望自己的学习历程的时候,无意间感到一种宏大的美。                       
                              (该文于2012年8月高考结束后应天一中学沈校长要求而作)


从小学到高中喜欢阅读的书
http://s8/mw690/bd360a2agd681f9964847&690

http://s1/mw690/bd360a2agd681fa254470&690

http://s16/mw690/bd360a2agd681fae8595f&690

http://s6/mw690/bd360a2agd681fbaf9c15&690

http://s2/mw690/bd360a2agd681fc657771&690

http://s10/mw690/bd360a2agd681fdde3fe9&690

http://s14/mw690/bd360a2agd681fefa988d&690

http://s12/mw690/bd360a2agd681ffed72db&690


http://s7/mw690/bd360a2agd68202141ad6&690

http://s15/mw690/bd360a2agd68208a280ee&690

http://s9/mw690/bd360a2agd68209888b68&690

http://s5/mw690/bd360a2agd6820a1fffa4&690

http://s6/mw690/bd360a2agd6820c624295&690

http://s5/mw690/bd360a2agd6820d28c0c4&690

http://s14/mw690/bd360a2agd6820e3f6bcd&690

http://s13/mw690/bd360a2agd68210a8c94c&690


http://s6/mw690/bd360a2agd68212f360d5&690

做的摘记
http://s13/mw690/bd360a2agd6821709f94c&690

http://s1/mw690/bd360a2agd6822c526010&690

http://s1/mw690/bd360a2agd683458c6e60&690


http://s11/mw690/bd360a2agd6822d63b74a&690

http://s9/mw690/bd360a2agd68348552758&690

(红色的为评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