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诗人之达者唯有高适”吗?

(2015-10-11 09:47:55)
标签:

文化

□陶 易                                                

    

     《旧唐书·高适传》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也说:“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但以上说法其实难以成立。

    在我国古代,一般诗人、作家都不是现代意义的专业诗人和作家。大凡入仕的文人学士,他们的基本身份是朝廷命官,以立朝做官为职业,以经邦济民为职志。诗赋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做官之前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做官之后就成为业余爱好了,正如韩愈所云:“馀事做诗人”。如果以此标准来考察,唐代的达官显宦中堪称诗人文士者实在多多,如初唐的上官仪、李峤,盛唐的张说、苏颋、张九龄,中晚唐的李德裕、李绅、牛僧孺等等,他们都做到观察使、节度使,并入朝拜相,其中好几位还封为“国公”,如张说封“燕国公”,苏颋封“许国公”,李德裕封“卫国公”,李绅封“赵国公”,比侯爵还高。以上诸位在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有的诗歌水平还相当高,并不比高适逊色,而其中以文章名世者则更多,如张说、苏颋在当时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张说还是开盛唐文风的“一代词宗”,《大唐新语》卷一说他“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开元后期朝廷的重要文诰也多出于张九龄之手。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外编》卷三中引《唐书·玄宗纪》的一段资料后感慨道:“玄宗开元中,宰相至十数人,皆文学士也。古今词人之达,莫盛此时。”这其中就包括郭元振、张说、姚崇、宋璟、苏颋、张嘉贞、韩休、裴耀卿、张九龄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胡应麟也用了“词人之达”一词,可见他是把所列举的诸位视为“词人”的(皆文学士也),词人而官至宰相,岂非“达”乎?他们可都是高适的同时代人啊。

    高适早年仕途颇不顺利,直到天宝八载四十六岁时,才中有道科而任封丘(今属河南)县尉,后又辞官远赴边塞,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因他多年从幕边塞,历练了政治和军事才干,安史之乱中逐渐被朝廷所器重,历任彭、蜀二州刺史,六十岁时又接替严武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不到一年,即被召还长安任左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县侯。此时他的职事官与文散官官阶均为从三品。左散骑常侍一职属门下省,职责是规讽过失,侍从顾问。这一职务虽已步入唐代的高官行列,但并不掌实权,比起前述出将入相者尚称不上“显达”。所以《旧唐书·高适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人小名趣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