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得记》之六:恩福满满-回归篇

(2013-03-18 14:07:53)
标签:

圣经

路得记

讲章

分类: 释经信息-《路得记》

波阿斯清早赶到伯利恒的城门口,召聚众人开会。他与另一个有可能娶路得为妻的亲属,当着十个长老的面讨论宗族中已经去世的以利米勒的遗产继承和遗孀再嫁的问题。那个亲属在权衡利弊之后当场脱下自己的鞋给波阿斯,弃权,一切交由波阿斯处理。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你们今日作见证,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玛伦的,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 侠义郎君波阿斯宣告他将与贤德女子路得结婚,并赎买以利米勒的全部家产;众人齐声赞扬。现在,到了大结局揭晓的时刻。

http://s6/mw690/bd2a7bf6gd82cec219c25&690

4:13 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与他同房。耶和华使他怀孕生了一个儿子。14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15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16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怀中,作他的养母。17邻舍的妇人说:「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卫的父。

18法勒斯的後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19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20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21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22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这段经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13节到17节是故事的尾声。波阿斯娶了路得为妻,并且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俄备得,这个俄备得是赫赫有名的大卫王的祖父。第二部分1822节是一段家谱,从法斯勒一直记到大卫,共有十代。

本来有了大结局,故事似乎已经结束了。而这段家谱成为全书的跋(附录),使这本书与以色列的整个历史衔接起来。

再仔细看一下尾声和附录,贯穿这十节经文的线索是什么?儿子!整本书的结束都归拢到波阿斯和路得所生的儿子身上,每一节都在谈儿子的事。13节报喜生了儿子,14节愿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声,15节说他会奉养拿俄米的老,16节拿俄米把孩子抱在怀中,17节给孩子起名字,最后以孩子在家谱中的地位结束全书。为何这孩子如此重要?并非以色列人也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母以子贵。第15节点出了答案:“他必提起你的精神”。“提起”在原文中是שׁוּב (šûb/shuwb) 意思是“回归”,即“恢复”和“重建”;“精神”在原文中是נֶפֶשׁ (nepeš/nephesh) ,指人的全部生命,包括身、心、灵。

孩子的出生非同小可,他代表了曾经失落的人的回归,代表了神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

还记得《路得记》第一章前五节,也就是全书的序言的重点是什么吗?那一段的标题是“两手空空失落篇”,重点在失落。而今天的重点反过来了,是回归。“恩福满满回归篇”。由失落到回归,历史走过了一个周期。信仰的道路不平坦,常常会有风雨崎岖的时候,有时我们信心软弱偏离了正路,但神有怜悯、有恩惠、有能力把我们带回来。读了这本书,踏着拿俄米、路得、波阿斯的足迹,走过了他们的信仰之旅,学到了哪些属灵的功课?

 

一、回归神的家 - 从空空到满满 [信的功课]

《路得记》是犹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不仅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而且结构严谨,布局讲究。全书的序言由开篇的五节经文组成,共71个希伯来字。尾声四章1317节,也是五节,也是71个字。文笔修辞之精妙,让人惊叹!

回想序言所勾画的以利米勒一家人的境况,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惨”!饥荒逃难,远离故乡;父亲去世,儿子双亡。还剩下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有!国中没有君王,仓里没有食粮,妻子没有丈夫,母亲没有儿郎。序言的“两手空空”到尾声完全都翻转过来,波阿斯与路得结成眷属,妻子有了丈夫;俄备得出生,母亲有了儿郎;从家谱向前展望,大卫接在两代之后,以色列的君王,遥遥在望;至于仓中的粮食,早就不是问题了,故事的整个舞台,田野和打谷场,都是在伯利恒大丰收的背景之下。“四无”变成了“四有”,两手空空变成了恩福满满,凄云惨雾变成了欢歌笑语,这是怎么发生的?

转折点就在第一章的第67节,婆婆拿俄米在异邦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时,作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从摩押地归回,回到神的家,犹大地去。

路得记的故事从人的回归开始,以神的祝福结束。

以利米勒带着全家,逃离神的家园,在外邦一住十年,这是他信心上的失败。他离开了信心的道路,走了世界的道路。走世界道路的特征就是凡事依靠自己,自己想办法,怎么对自己当前的情况有利就怎么做,一切也是为了自己。走信心道路的开始就是转向神,单单依靠他,投奔他,仰仗他的恩典。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不顺利的时刻,会有许多的困难痛苦,基督徒也不例外。在人生低谷,痛苦绝望的时候仍然要信靠神,靠主的恩典胜过苦难,这是路得记给我们的功课。人遇到难处的反应是什么?第一是逃,第二是抱怨。以利米勒逃,拿俄米抱怨。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拿俄米先说“耶和华伸手攻击我(1:13)”,又说“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1:21)”,所以她不让别人再叫她拿俄米,拿俄米本是“甜”,但她心里都是苦,她让别人叫她玛拉(苦)。我们也常常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埋怨神,发牢骚,好像都是神的错,不去省察自己的罪。更严重的是向神发脾气,甚至离开了信仰。我见到有的人因为自己的亲戚生病去世,而怀疑神的存在,最后自己在信仰上跌倒的例子。拿俄米的可爱可敬之处就是,她嘴上虽然抱怨,但她心里从未怀疑神的存在,她心里一直相信神的主权和神的时间。所以她一定要离开外邦,回到神的家中,死也要死在犹大地。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全然的相信,全然的依靠。不论环境如何,信靠神的心不改变。

有信心的人不言放弃,有信心的人在苦难中坚持谨守,等待天亮的时刻。路得在人生的困难时刻,下决心走信仰的道路。她决定和婆婆拿俄米一起去伯利恒时,看不到前途如何,她是抱着要跟随婆婆的神,死也不怕的心志踏上这条道路的。经过了等待,盼望和磨练,路得终于从一个拾麦穗的女子,成为大卫王的祖母。

回归神的家,需要有对神的信心;而信心又是从神的应许来的,是神的恩典。正如经文中妇人们的赞美,“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今日没有撇下你使你无至近的亲属(4:14)”。神对我们的爱是完全的爱,他的爱不弃不离。新约《希伯来书》中说:“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麽样呢?(来13:5-6)”《哥林多后书》讲到也强调,属主的人,虽“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林后4:9)”,因为我们的神是不弃不离的主。耶稣基督亲口对跟随他的人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以利米勒带着全家逃走,离开神所赐的家园,十年间娶了两个儿媳妇,却没有得到一个后代,眼看就断子绝孙了。而拿俄米路得,孤婆寡妇回到了神的怀抱之后,不仅重新有了一个家,而且路得马上怀孕生儿子。经文强调说“耶和华使她怀孕生了一个儿子”,生这个儿子代表神极大的祝福。从此不再两手空空,而是恩福满满了。神所看重的,是我们愿意回到他的家中的心,在神的怀中,必蒙护佑。

 

 

  •        四无变成四有,信心就是仰望真神不疑惑,因神掌管逆境顺境
  •        苦涩转为甘甜,信心就是坚持信仰不放弃,因神承诺不弃不离

 

二、回归神的约 - 从蒙恩到见证 [爱的功课]

神的家为何可贵?因为有神的爱和神的约。在路得记中有两个词值得特别注意:一个是חֶסֶד (esed)“恩待/恩”(出现3次,1:8, 2:20, 3:10),还有一个是גָּאַל(˒al)“至近的亲属”(出现六次)。前一个Hesed是旧约中的“爱”字。其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有仁爱、恩慈、怜悯、善良的意思,更是侧重于忠信和责任。这叫作“约中之爱”。耶和华是公义的神,他的爱不可能是没有原则的溺爱和放纵,那种爱不是真爱,会害了我们。耶和华是慈爱的神,他的爱博大深远。《申命记》七章9节,“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所以我们说,耶和华是“守约施慈爱的神”。神的爱无条件,神的爱不改变,但承受他的恩典的人必须守他的诫命,待在他的圣约之中。

耶和华神在与亚伯拉罕立约时承诺,他将赐大福给他和他的后裔,叫他的子孙多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将拥有美好的土地,并成为大国(创22:16-18)。约中的承诺有四个方面:福气/子孙/土地/国家。后来在西奈山,耶和华向摩西重申这个约,“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全能的神;… 我与他们坚定所立的约,… 我也记念我的约。… 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出6:2-8)”在路得经历中有许多奇妙的“巧合”,她去拾麦穗,“恰巧”就到了波阿斯的田;她本来已经要离开了,波阿斯在最后一秒钟出现,两人才有了第一次相遇。后来波阿斯夜里在打谷场又“恰巧”一个人睡在了最远的谷堆旁,使路得有机会躺在他的脚前,两人暗夜中互诉衷肠。当波阿斯决心赎路得而赶到城门口时,他要海里捞针般寻找的另一位“至近的亲属”“恰巧”就从那里经过…。神的命定,神的主权,清晰无误地从这一系列的“巧合”中显露出来。这不是巧合,是神在约中向他们所施的慈爱,是神的Hesed。

约有两方,当神在约中施爱时,神也要求他的约民以爱来回应。在旧约神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叫作 Do Hesed,就是说人要在约中履行爱的责任。“至近的亲属”这个概念,提醒每一个属神的人,你有责任爱身边的亲人,以自己爱别人的行为,见证神的爱。新约中的“爱邻舍”、“爱人如己”是同一个意思。履行爱的责任,使神的形象在我们的身上反射出来;履行爱的责任,人才能活出完整的人性和品格。这就是拿俄米、路得、波阿斯给我们榜样。看看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世代,人离神越来越远。神的形象的失落必然带来爱的匮乏,爱的匮乏必然带来人性和品格的堕落。整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诚信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路得记所处年代与今天差不多,“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路得与波阿斯的爱情故事,是那个弯曲悖谬的世代里的一股清流。拿俄米、路得、波阿斯,他们每一个人都活在神的约中,遵守神所定的生活规范,因而都展现出美好的品格。他们至少有三个共同的特质,是我们这个世代的人的榜样。第一,舍己。无论是婆媳之爱,还是婚约之爱,都是为对方着想,为所爱的人付出,不求回报。第二,负责。婆婆为儿媳筹划未来,儿媳想供奉婆婆,波阿斯愿意尽亲属的责任把路得和拿俄米的产业都赎出来。波阿斯在应允娶路得的时候,没有什么甜言蜜语,而是庄重地向神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3:13,可见他的责任感是何等强烈。第三,诚信。这三位主要人物都是实话实说,表里如一。特别是波阿斯,他的诚信特别表现在他对路得的尊重上。暗夜里,谷场上,只有路得和他两个人,面对心仪的女子,他恪守神的圣约中所定的生活规范,不做任何越轨的行动,悉心保护路得的名誉和爱情的纯洁。这样的男人,舍己、负责、诚信,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让人敬佩!

神在呼唤我们回到他的家中,回到他的约中。我们基督徒要在这个时代为主发光,作美好的见证。今天谈回归神的约,就是要好好遵行神的话,一切按照圣经教导的生活规范去做,不打折扣,不向世俗投降。

有个弟兄被美国的一个广告公司聘用作高管。上任后发现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数据是假的:广告效果百分之几,可能盈利多少,都是编出来的,没有经过真正的研究调查。于是到客户那里,登门到歉。一回到公司就收到通知,你被解雇了!在这个世代,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公司后来又来找他,说尽好话请他回去复职。原来公司的客户们拒绝再和公司作生意,除非这个人回来作主管。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教会中的道德规范要超过世界的标准,而不是随着世界堕落。现在世界上拿离婚、同居、造假、投机这些都不当回事儿,教会不能同流合污,属神的人要分别为圣。像波阿斯那样,作舍己的人,作负责的人,做诚实可信的人。愿我们教会中,夫妻恩爱,婆媳融洽,父子和睦,母女贴心,显现在这个黑暗的世代,好像明光照耀!

 

 

  •         永恒的圣爱,神已大施怜悯,拯救赐福,立下生活的规范
  •         至近的亲属,人须履行责任,爱人如己,活出属天的品格

 

三、回归神的路 - 从后裔到救主 [望的功课]

多年前教会夏令会,请了焦源濂老牧师作讲员。他讲的是《路得记》。还记得他是这么评价拿俄米的,拿俄米名字的意思是甜,拿俄米也人如其名。焦牧师说拿俄米有“四甜”,口甜-总是说关怀、安慰人的话;心甜-体贴儿媳、无微不至;人甜-与邻里和睦相处、得众人喜爱;最重要的是,路甜-她带着路得回归神的家、回归神的约,苦尽甜来,走了神的道路。走神的道路的人是有福的!全书以众人的欢呼“拿俄米得孩子了”作为结尾,凸显神藉着这个孩子祝福她。按说波阿斯娶路得,路得是玛伦的遗孀,这孩子应该算在玛伦的名下,是拿俄米的孙子。怎么拿俄米成了孩子的养母呢?波阿斯是以利米勒的“至近的亲属”,按照律法他该娶拿俄米,为以利米勒留下后裔。但拿俄米老了,过了婚嫁生育的年龄。路得是作为拿俄米的使女,代她嫁给波阿斯,所以生的孩子可以归在拿俄米名下。神用这种奇妙的方法,嘉奖她的回归。

路得记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外邦人归向神的道路,就是路得所走的路。她离开故乡摩押地,离开父母,离开自己过去熟悉的一切,凭信心走跟随耶和华的道路,以爱别人的行动来回应神的爱;所以神看她为宝贵,把她从卑微升为尊贵。路得不仅得到众人的赞扬,“有这样的儿妇比又七个儿子还好!”她更是成了救主耶稣基督家谱中所记载的四位女性中的一位。在“因信称义”的信仰之路上,路得是先行者,是我们这些外邦人的榜样。我们只要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基督作生命之主,信靠他,跟随他,我们的人生就会出黑暗入光明,走上蒙福的道路。有一位不久前在教会受洗的姊妹说,以前在国内时生活没有方向,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夫妻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于是就倒腾房子。看房子,买房子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前后买了九套房子。她女儿说,妈呀,别买了,再买您就成了“神经病”了!确实,我们每个人在信主前都有病,我们需要主的医治,我们需要神的救恩!这位姊妹在布道会上决志信主后,生命有了方向,生活有了喜乐。她今后要跟随耶稣,走永生的道路了。

 

 

  •     因信称义的先行者-当效法路得,走信仰的道路
  •     恩主耶稣的家族谱-来跟随基督,得生命的救赎

 

《路得记》的全书以一段家谱结束,这段家谱同样出现在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的第一章。新约圣经是以这个家谱开始的,可见这段家谱的重要。这家谱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人类的救赎历史。《路得记》中反复出现“至近的亲属”这个词,意思是“救赎者”。这段家谱蕴藏了一个深远的期望,就是在这条族谱线上,将有一位最重要的“救赎者”要来。他是我们的至亲,他要为我们舍命,他要把我们带到永生的国度中去。他是谁?耶稣基督!

 

 

异邦十年心怆茫,洒泪摩押归故乡;
田边主仆谈孤苦,灯下婆媳论富康;
华襟谷场情真切,草履城门义刚强;
喜见老妪亲幼子,贤女信德胜儿郎。

   

    路得记在向我们呼唤,向这个失丧沉沦的世界呼唤,回归耶和华,归向爱我们,为我们舍命的救主耶稣基督。

 

 

回归神的家-在信心中起步,离弃过去的罪恶
回归神的约-在真爱中生活,操练属灵的品格
回归神的路-在盼望中成长,走向永恒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