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釉兽首来通杯

标签:
青釉来通杯 |
来通杯是古代西亚和欧州常见的器物,被富足人家作为酒杯使用。"来通"源于希腊语,学名Rhyton,为倒酒器。因为可以灌注神酒,被当时人们视为圣物。
最初来通杯为陶质,后发展到金属质地、有金、银、铜及玛瑙玉质等,大约在公元五世纪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金属来通杯逐步被瓷质取代并汉化。唐代开元十六年,外国使者就献给唐玄宗一只兽首玛瑙杯,此时是中国封建统治顶盛的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当时的黄金年代。
天青釉兽首来通杯,高(至口):10.5厘米、长:16厘米,宽:4.7厘米。兽首,身为杯,隋圆型口及平底,全器里外施天青色釉(图:1.2.3.)。兽眼睁圆,头一小尖角竖起,脑后一对长角连结于杯口。杯口下刻两道弦纹,器身下部刻长条卷云纹饰小圈纹,上部及杯身刻片状羽纹,如同美丽的孔雀羽毛(图:4.5.6.)。器面有不规则开片纹,杯口,底边及棱处釉薄处露香灰色,底部有四支钉痕(图:7.8.9.)。
兽首来通杯造型秀美,小巧灵动,温婉隽永,其形似鹿、似羊、又似犀牛,给人留以想象的空间。天青釉色淡雅,釉面光洁、随光变色。形态逼具,线条简洁富有张力,夸张的双角与杯身形成和谐的弧度,巧妙地成为酒杯的把手。睁圆的眼球炯炯有神,迷人而雅致的青色彰显瓷质器形独有的气韵和风采,逗人喜爱,此器应该出自于宋代名窑。
来自于丝绸之路的来通杯自进入中国后,既保留了西方的形状,又有了中国特有的材质和工艺,形成了东西方共有的特色。它最早出现在东魏石床屏风竹林七贤画里、隋唐时古人便加以改造,使它逐渐融入中国器物中。五代、北宋,人们终于将兽首来通杯与中国古老酒器"觥"融入一体、这种外来器物被深深地汉化,驶入了中国这璀璨瑰丽的文明之路。
砚 迷 老 友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