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盂采用捏塑成形,辅以堆贴、模印的装饰手法 。盂口在蟾蜍的背部、呈不规则变形圆口。椭圆腹,中空为盂腔。。腹面模印凸弦纹和八粒大乳丁和若干小乳丁纹(图三)。尾部用两条凸线纹间隔出一个区域模印图案(图四)。
蟾蜍头部微仰,堆塑出眼、鼻、耳、花翎等。头似龙首,两眼圆睁,鼻似象鼻向后弯曲垂落,鼻孔两侧龙须呈波浪形自然向后舒展。两道竖眉呈扇形,眉缘锯齿状。眉后捏塑两只兔耳(图五)。龙嘴为猪形嘴,上唇上卷,下唇下翻,口凹,中间一圆孔。腹下内收成弧形底,堆塑三足,足面刻弦纹、前两足上端捏塑结状物,结面划横纹、三足均为三趾。底足露胎,胎质坚密细腻,胎澄色,足面有窑沙沾连和灼烧痕迹,并有火色红斑痕。(图六、七、八)。
水盂即专为研墨的贮水器,多呈扁圆形,阔口,无流,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使用时,以小水匙盛水,滴于砚上,再用墨锭研出墨汁供书画。水盂与砚滴的功能相似,都是为研墨注水之用,但水盂与砚滴造型的最大区别在有注水口无出水口,即无流水的嘴。而在这个青白釉水盂上,既有水盂的功能,又有砚滴的功能,其嘴孔可以出水。使人感到惊奇,它既可装饰美化盂体,又可实用,令人赞口不绝(图九)。
蟾蜍形水盂釉色青白,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可见自然开片纹。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流动性较大。盂腔内壁未经修整。有明显轮制人工手指旋纹,中部有凸起接胎痕。
蟾蜍形水盂造型奇特优美,制作精良,十分珍贵,在同类中出类拔萃。造型,釉色、纹饰,胎质和工艺具有南宋景德镇青白瓷的鲜明时代特征。1991年9月20曰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出土了一只与此大小、形状相似的青白釉蟾蜍形水盂,只是器身纹饰略有差异,现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图十)。

图
1
青 白
釉 蟾 蜍
形 水 盂
(一)

图
2
蟾 蜍
形 水 盂
侧 面 图

图
3
盂 腹
大 小 乳
丁 纹

图
4
盂 尾
腿 足 纹
饰

图
5
蟾 蜍
头 部 纹
饰
图
6
蟾
蜍 嘴 部
特 征

图
7
蟾 蜍
前 腿 纹
饰

图
8
蟾 蜍
底 足 特
征

图
9
蟾 蜍
嘴 部 小
孔 与 盂
腔 贯 通

图
10
藏 于
四 川 宋
瓷 博 物
馆 的 蟾
蜍 形 水
盂
砚 迷
老 友
赵 汝
俊
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