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2015-03-19 09:47:51)
标签:

      白釉双龙盘口尊:高28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6.7厘米。盘口,短颈,圆肩,鼓腹,腹下渐收,饼足,平底(图一)。器体两只龙柄连接于盘口与瓶肩之上(图二),龙口探入盘口,似在饮水,为此尊最突出部份。其形给人以匀称稳重之感。同时亦便于提拿,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盘口外壁及尊腹部以弦纹为饰,瓷胎采用白色化妆土施以白釉,釉色透明莹润。釉不及底、底足无釉(图三)。此类器物形成于隋代,盛行于唐代。

      这只双龙盘口尊是初唐时期的典型器物。平底,无圈足,底形同一块圆饼(图四),这些都是隋末唐初的特征。器表呈极强的玻璃质感,有细碎的开片(图五)。最重要的是在这只尊体上我们见到了唐三彩初期的雏形。尊体上有大块的绿色斑痕,呈自上而下流淌状,边缘呈黄色,积釉深处绿色呈翠绿,黄色呈褐色,自然流畅(图五.六.)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1        白  釉  双  龙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二        双  龙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三        釉  面  及  底  部  特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四        饼  足  平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五        肩  部  黄  绿  色  斑  纹  及  开  片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六        器  体  黄  绿  色  斑  纹  及  开  片  

       唐三彩的色彩以黄、绿、白为主,因此得唐三彩名称。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釉陶工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其间历经一个慢长时间,由粗到精的烧造发展过程。唐三彩是釉,算不上彩。专业研究者称其为"唐彩色釉陶",而三彩是约定成俗的称号。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公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武德年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前,这是唐三彩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品种单一,白釉双龙盘口尊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武则天执政后唐三彩逐步走向了兴盛期。随着"安史之乱"之后,唐三彩随之进入衰延期,唐王朝的结束,唐三彩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唐三彩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品种很多,有器物,立体塑像、生活用品,而作为明器使用更多。这与盛唐时期流行厚葬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釉双龙盘口尊为唐代初期邢窑生产,此时白瓷瓷质较粗,并施化状土(图七.),釉色银灰,积釉处泛青,胎质粗糙厚实(八.)。最有代表特征的是其底足为饼形底,修足特征是在底足外墙边缘斜削一圈,即所谓的"削棱足"(图九.),此种做法从隋代一直延续到五代,只不过隋代斜削的比较深。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七        釉  面  特  征  及  弦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八        集  釉  处  特  

唐.白釉双龙盘口尊
图    九        底  足  特  

      白釉双龙盘耳尊造型夸张,其造型是当时中原人受了西域人的影响而造,如今在中东等国仍可看到双手执的器皿,而在国内就很少见到这类器物。这件器物保存的如此完整也非常难得,从文物的角度讲,通过它可以清楚地看到邢窑白瓷的发展过程,以及唐三彩的演变过程。

                                  砚  迷  老  友        赵  汝  

                                                             2015.0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