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海为古时文人墨客案头陈设器,小的叫笔筒,大的称为笔海,是插笔用的文房用具。<<红楼梦>>笫四十回中有:"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青花花鸟纹笔海高20.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厘米(图 1)。敞口,束腹、近底微外撇(图
2)。口沿之下,近底部饰青花双圈环纹(图 3)。腹部绘山石,梅枝花鸟蝴蝶纹,一对绶带鸟分别立于假山石和梅枝上(图
4.5.6),一对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图 7)。整器内外满釉,釉面白中闪青(图
8),图器根斜削,玉碧底,宽圈足修整光洁干净,可见极细密的修胎旋纹,凹底,底施白釉,青花双圈款(9.10)。
此笔海规整硕大,胎体坚实,釉水光泽含蓄内敛,釉色圆润,青花发色深沉,分水层丰富,墨分五色。外壁以青花绘花鸟蝴蝶纹,构图丰满、错落有致。整幅图案以梅枝花卉,山石作衬托,以一对绶带鸟和一对蝴蝶突显主题,使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对绶带鸟双双栖息梅花丛中暗寓”齐眉祝寿“;一对蝴蝶在花丛上空飞舞,寓意“天长地久,比翼双飞“,尽显吉祥之意。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渴求悠闲、自由,快乐,阳光雨露、鸟语花香的自然心境。
绶带鸟又名寿代鸟,练鹊,一枝花等,十分讨人喜爱。雄鸟体长,中央两根尾羽修长,形似绶带,故名。雌鸟体态美丽,体型似麻雀大小。因''绶''与''寿''、''带''与''代''谐音,因此自古以来便被视为长寿的主题纹饰,寓意“代代寿仙“。又因绶带原为古代官吏佩官印所用,代表着官吏的身份和品级。因此又有“高官长寿''之意,成为富贵的象征。
绶带鸟作为主题纹饰自古即被作为仁爱宽厚的象征,它代表着统治者“仁布天下“的思想,绶带鸟被封为官鸟,并严禁民间私养。绶带纹图案在魏、晋、隋、唐时期流行于墓室壁画和织物图案中,唐代绶带纹之物即为贡品。所以绶带纹器物均为当时极有身份人方可使用。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中则常见花卉绶带鸟纹,为吉祥纹饰。
"蝴蝶"在中国古典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代表着永恒的爱情和一种美好的传说。梁祝故事结局是:"祝英台路过梁山伯墓地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此时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这一流传于民间1700余年的爱情故事可谓家谕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用蝴蝶为象征的情感也是人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就象现代歌曲<<两只蝴蝶>>所叙述:"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的玫瑰。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你跟着我,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这红尘永相随。"诗情画意般的恩爱情感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
图
一
青
花 花 鸟
笔 海

图 二
敞
口 束 腹

图
三
口
沿 及 底
双 圈 环
纹

图
四
雄
性 绶 带
鸟

图
五
雌
性 绶 带
鸟 及 松
竹 梅

图
六
山
石 松 梅

图 七
两
只 蝴 蝶
纹

图
八
笔
海 内 侧
图

图
九
底
及 宽 圈
足

图
十
凹
底 双 圈
款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其釉质细润,绘画工细精丽,造型典雅优美。大器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制瓷业空前繁荣。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
青花花鸟纹笔海胎体细密坚致,沉稳厚重;釉质坚硬贴骨,粉质白口,底足无釉细密滑润,有细密旋纹。这些均为康器的特征。其造型风格挺拔、秀丽、俊雅。从线形上体现了造型的阳刚之美和优雅神韵。青花釉色明丽青翠,层次分明,可以在画面上分出深浅不同的层次,使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显现,更具立体感。而高超画技,细腻的绘工,丰富的构图是康熙瓷器造型和装饰成为统一的整体,是艺术风格的有机谐调。因此,这只笔海应该是同时代青花笔筒中的精品,尤其是保存至今完整无损的大笔海颇为罕见。
砚 迷 老
友
赵 汝
俊
2015.01.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