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案形砚体呈青紫色,有鱼脑冻、青花、火捺,蕉叶白等石品花纹。在案面中部及案边有两条横贯案体的长条状翡翠带,中部一条宽约4厘米、边上一条宽1.5厘米(见图一、四、六)。条带中部为翠色,两条边为翡色。案体周身均匀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翡翠斑。此砚石品在端砚中极其罕见,是端石名坑一一麻子坑中的极品。
翡翠斑痕在端石中可分为翡翠纹、翡翠斑。有点、条、带状。翡翠纹有别于石眼,但它跟石眼有着密切的关系。"翡翠条状青脉,青脉者心有眼"。即按青脉的走向追下去采砚石,一般情况下会有石眼。故人说"腰石,石脚多有青脉"。也就是说腰石石脚会有石眼,石眼是砚石的名贵品相。因此,翡翠纹在砚石中极其难得,而条状、带状更为罕见。有诗为证:"羚羊归去无常物,三洞精英俱品题。高卧黄龙翡翠里,胜于午夜趋朝鸡"。
麻子坑砚石是继唐代老坑、宋代坑仔岩后,于清中期开采的又一著名坑口。书中这样描述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档。如用各自坑口的最佳石比较时,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石层层次清晰、石分三格、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石品,用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
此砚造型奇特,石质细腻、石色艳丽,纹饰清晰、雕工精湛、包浆自然莹润。形状别致典雅,具儒雅之气,其形似书案,令人联想古人临案著书的情景,环状翡翠带恰似腰间的玉带。砚上的"寿"字纹是古代祝寿文化在砚上的一种表现。此寿字的写法流行于清中期。寿字上的山形如意纹寓意"寿比南山"、"万事如意"。为给老者祝寿用字。此砚即为"祝寿砚"又称"寿砚"。制作这么大一方华丽、儒雅的砚,从经济上讲在当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原因一,需要硕大精贵的砚材。所需用料是成品的一倍以上,麻子坑砚石在当时非常珍贵,是高档的砚材。二,需用精湛的雕工。从砚型、纹饰,雕工上分柝,只有精准的设计加上高超的雕刻技术才能制出这样砚,且费时、费工、费料,制砚的成本极其昂贵。此砚上并没有砚主的名款、可想而知,砚的主人是既富有又尊贵的儒者,不是皇亲国戚至少也是达官贵人。制砚时期应该在清中期,此时端砚的制作达到了空前繁荣,在端溪砚材的种类、名坑砚石的选择,砚石的形制、雕刻技艺、石品花纹都有很高的标准。制砚工艺十分精致、刻工纤巧、风格苍劲古朴,砚雕艺术更臻精致华美。其观赏功能远远高于实用功能。案形紫端砚正是体现了清中期这一时代特征,观主题纹饰一目了然。
砚台为古代文人的必备书写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工具的现代化,砚台的实用性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面对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和集聚了中华文明、凝结了古人智慧与汗水的瑰宝,在欣赏之余,一定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一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
砚 迷
老 友
20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