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果叶.山药豆

(2018-08-24 09:44:08)
标签:

紫葛叶

落葵

紫果果

山药

何首乌

   紫果叶.山药豆

  孔祥东

                   http://s5/mw690/003sHVgqzy7n4FoZogs54&690
                               (这张图十分像我老家的紫果果)

难以想象,我的老家在盛夏和初秋,青菜是如何的紧缺?当然可以到镇上去买,比如六月六包饺子。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买青菜,这时候家家门口的菜地里,有黄瓜、茄子、辣椒、韭菜、豇豆、菜瓜,房前屋后的空地、甚至房顶上有番瓜,树上爬着丝瓜、扁豆。我们家东山墙外还有金针花,菊花脑好像夏秋不是采食的季节。

初秋,中午有时会煮番瓜菜粥、豇豆菜粥,都没有青菜,或者掐几根嫩山芋叶放在粥锅里。秋凉多雨后,偶尔会在路边、场头,发现落下的菜籽长出一两棵野生青菜,如获至宝,觉得特别金贵。门前的菜地,除了韭菜是多年生植物,冬天主要长青菜,少部分地长莴苣、茼蒿、大蒜、米葱。春天首先铲掉青菜,种一交小末菜,随时将黄瓜、四季豆、茄子、辣椒等,间作或移栽在末菜中间,以后这些夏季蔬菜长高了,或搭瓜架、豆架,落下的小末菜便面黄肌瘦、奄奄一息,最后在满是虫眼中消失。估计我们那里偏黏土,夏季少雨,土地板结,不适合长青菜。这时候的野生青菜,叶子上也是千疮百孔。

记得每年秋凉以后,我都会生病,多数是疟疾,也有莫名其妙的头疼脑热,大人说是暑毒。无精打采、昏睡、吃不下饭。每当这时母亲会到隔壁人家摘几片紫果叶,用搪瓷缸放在灶膛里,煨紫果叶菜粥给我吃。

我记得,紫果叶口感极嫩,几乎抿嘴即化,青香味中有点甜。它是野生爬在篱笆、鸡障上生长的藤本植物,不知道我们家为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我家的鸡障每年一换,不是永久性的。最初的一粒种子落下和恒定的场所,是野生植物必备的生长条件。紫果叶,也可以多采撷,在大锅里煮菜粥,但不经常,因为藤蔓上的叶片并不密集。后来我在城里的餐桌上吃到猫耳菜,有点青涩,没有吃出熟悉的味道来,人说是紫葛叶,就是紫果叶吗?我不太相信。

据说,紫葛叶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走红大宾馆的宴席上,被美食家誉为“蔬菜皇后”,当年成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蔬菜,一时身价百倍。查紫葛叶,又称紫果叶、紫角叶,这就与我老家的称呼比较接近了。但说原来是太仓民间的一种不起眼植物,为郑和下西洋时带到太仓。上海、苏州市面上的紫葛叶,基本都产自太仓市南郊。我小时候吃的紫果叶来自哪里呢?莫非与现在应市的不是一种植物?或不是一个品种?

据考证:紫葛叶学名叫落葵。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释草篇》有载:落葵别名蔠葵、蘩露、藤菜、木耳菜、胭脂菜。

好美食者苏东坡有诗句:平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羮。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作蔬、和肉皆宜。

这些特征,大概说的还是食嫩苗,好在有图有真相,落葵就是我们老家的紫果叶。为什么城里吃到的不是原来的口味?我想可能:一、我在老家吃的是藤蔓上摘下的叶片,城里吃的是嫩茎合着嫩叶,成熟的叶片才是我记忆中的那种感觉,但是叶片少,加上采撷耗时,而无法量产;二、仍不排除我们老家的紫果叶是不同品种,口感优于现在流行的。

紫葛叶之所以能翻新流行,依据源自健康食品概念:说它的叶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在老家时,为什么我生病时大人用紫果叶煨粥,原来落葵全草可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痈毒及乳头破裂。还有一样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紫果果,果汁可作为无害的食品染色剂。

我老家,紫果果才是对这种植物的称呼,紫果果叶简称紫果叶。紫果果又指这种植物初秋结的果子,穗状花序上珍珠一般大小、不太密集的小圆球,成熟时显黑色,果皮内多汁,包裹着种子。《本草纲目》记:“八、九月开细紫花,累累结实,大如五味子,熟则紫黑色。揉取汁,红如胭脂,女人饰面、点唇及染布物,谓之胡胭脂,亦曰染绛子,但久则色易变耳。”

紫果果应该不好吃,没有尝过。我们小时候只是将它摘下来,放在搪瓷缸里捣碎,用紫色的果汁涂在脸上,手持木棍,假扮孙悟空舞一通金箍棒,打闹一会,那时候脑子里没有其他戏词和招式。等到推广样板戏时,我已经不玩这种游戏了。现在农村里婚丧寿庆,都会请草台班子搭台唱戏,见人家看得有滋有味,不免叹息自己在农村时的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

又听说,紫果果晒干研成粉,再调成面脂,是上等的美容产品。不知我少年时的玩耍,有无对如今的容颜起到一点维护作用?

 

我说,我的老家饿不死人,闭起眼睛一想,好吃的东西就浮在眼前。秋天里与紫果果差不多同时,有山药豆,也是野生的,在墙角的枯枝上,在竹林里,在篱笆上,一种比紫果果更瘦弱,叶子更稀疏,但藤蔓更坚固柔韧,不用刀割几乎扯不断,不起眼地攀援到很高。到了秋后,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藤上的叶腋间就多出了许多果实,圆形或近圆形,如指甲盖状,大的小的分别似大拇指和小指的指甲盖吧。

http://s3/mw690/003sHVgqzy7n50m0WZ4d2&690
                 (我记忆中山药藤上叶子的形状,但没有这样光鲜和密集。)

    http://s11/mw690/003sHVgqzy7n50pw2Aa1a&690
      (可怜的山药豆就这样长在稀疏的叶腋间,藤没有这么壮,叶子换成上图的样子就对了。)

也许是秋天的下午,太阳已经没有劲道,无聊中我们会找找还有没有漏掉的芦粟棒头,忽然就想起去找山药豆,采下来,放在http://s7/mw690/003sHVgqzy7n4PvZWQuc6&690子粥锅里煮熟,味道和山药棍差不多,但入口是粉的。这是意外的收获,初秋、仲秋的晚饭锅里,少不了的是饭红豆、绿豆,还会有长过了头,老了剥去壳子的豇豆米。

真的该感谢大自然各种植物给人类各样的馈赠,山药豆不是山药的种子,而是腋芽的变态,即侧枝的变形,相当于地上块茎,也叫做气生块茎或株芽。我在老家时,不知道山药豆和山药棍是同一植物所生。记得那时吃的山药不是现在的棍状,而是扁的块状。也许野生的山药块根不发达,也许长在墙边、竹林里不便于采挖。山药豆如今也是有极高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并且与野生山药的块根具有同等的药用价值。只是野生山药豆数量不多,没有过如美食家所说:烧鱼炖肉、煮熟后炒鸡丁,为配菜佳品,还可以用山药豆做鱼肉丸子。

提起挖山药,我在老家倒是常常冬天里挖何首乌,不知道为什么何首乌就长在田边好挖的地方?将田边挖出大坑,可以栽树,或者翻出新土,来年栽种扁豆、丝瓜、南瓜。记得何首乌块根的形状与现在的山药棍差不多,有时挖到地下很深还没有穷尽。听大人说,吃何首乌可以黑发,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我并无意义。我挖何首乌可能更主要的是挥洒过剩的青春激情,有几年,我不遗余力整治我家东山墙外布满树桩的废地,盘根刨起老树桩,栽上树苗,开出一条新路。这都是没事找事做的表现。

母亲把我挖出的何首乌用小砂锅放在灶膛里,同样以煮饭后的余火煨熟。最近有一位朋友,与我说起农村里天天在灶膛里煨猪食,我忽然想起,那是一个圆桶状的砂罐,上口不会超过20cm,梢有一圈突出的上缘,两边对称有不大的耳,盖子是一块简陋的陶板,嵌入罐口凹处。当年农村养猪,饲料以稻糠为主,猪也嘴刁,不肯吃,就不长肉,农家像侍候小儿一样的设法让它吃得香,把稻糠煨熟了,猪肯定就会觉得口感好,也便于消化吸收。我差一点以为就是拿这个罐子煨何首乌的,细想来,还有一种带把的小砂锅,穹形的盖子上有圆形抓手。

煨熟的何首乌像山药豆一样粉,味青涩,不难吃,有时放糖才觉得口感好一些,最好是与红枣一起煨,青涩就成了特别奇特的芳香。我在农村时没有少吃何首乌,同样不知道如今的白发是否比同龄人少一些?

           2018年8月23日于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养虫与捕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