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鹤堂中医科普间:煎煮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些注意事项不容忽视

(2025-10-16 08:46:55)

中药煎煮并非简单的 “煮草药”,它是一门讲究科学与经验的学问。从古至今,中医药典籍都对中药煎煮极为重视,而现代研究也证实,规范的煎煮方法能最大限度发挥中药药效。若方法不当,不仅可能降低药效,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以下这些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源自权威中医药知识,值得我们认真了解。

器具选择:合适的容器是关键

选择合适的煎煮器具,对中药的疗效影响显著。根据《中药药剂学》,金属类容器(如铁锅、铝锅)不适合煎煮中药。这是因为金属材质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铁可能与中药中的鞣质、黄酮类成分结合,生成不溶性的沉淀,改变药物的成分和性质,降低药效;铝在高温下也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相比之下,砂锅是最理想的煎煮器具。砂锅材质稳定,导热均匀,能有效避免药物与容器发生化学反应,更好地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陶瓷锅、搪瓷锅也可作为替代品,它们同样具有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反应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传统器具,不锈钢锅也可勉强使用,但要避免使用内壁有涂层剥落的不锈钢锅,防止涂层物质混入药液中。

用水讲究:水质与水量都有要求

水质对中药煎煮效果至关重要。应选用干净、无污染的水,如自来水、井水、纯净水等。自来水需静置半小时,让其中的氯气挥发后再使用;井水要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异色;纯净水经过净化处理,不含杂质,也是不错的选择。避免使用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水量的控制也有标准。一般来说,煎煮前需将中药浸泡 30 - 60 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用水以没过药材 2 - 3 厘米为宜。对于质地疏松、体积较大的药材,如夏枯草、大青叶等,用水量可适当增加;而质地坚硬、体积较小的药材,如石决明、牡蛎等,用水量可相对减少。头煎时,用水量以高出药材 3 - 5 厘米为佳,二煎用水量可略少于头煎 。

火候与时间:精准把控才能发挥药效

煎煮中药的火候分为文火(小火)和武火(大火),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火候。开始煎煮时,宜用武火迅速将水煮沸,这样能加快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水沸后,应立即转为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药物成分缓慢充分地煎出。若一直用武火煎煮,水分蒸发过快,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未完全煎出就已干涸;而火候过弱,又会延长煎煮时间,影响药效。

煎煮时间因药物种类而异。一般解表药,如薄荷、桑叶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头煎 10 - 15 分钟,二煎 10 分钟左右即可;滋补药,如人参、熟地等,质地厚重,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煎煮时间应适当延长,头煎 30 - 40 分钟,二煎 25 - 30 分钟;其他普通药材,头煎 20 - 25 分钟,二煎 15 - 20 分钟 。

特殊煎法:不同药材区别对待

部分中药有特殊的煎煮要求,以保证药效或消除毒性。先煎的药材多为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矿物类(如磁石、生石膏)、贝壳类(如生牡蛎、石决明)及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先煎时间一般为 30 - 60 分钟,可使药物质地变软,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同时降低毒性。

后下的药材主要是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如钩藤、大黄)。这些药材应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前 5 - 10 分钟加入,避免有效成分挥发或破坏。包煎的药材包括花粉类(如蒲黄)、细小种子类(如葶苈子)、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这些药物直接煎煮容易漂浮或粘锅,用纱布包好后再煎,可使药液澄清,避免刺激咽喉 。烊化适用于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这类药物需另加适量开水或趁热药液烊化溶解,避免与其他药物同煎导致粘锅、糊化。

煎煮中药是确保药效的重要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才能让中药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