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领域,尿液相关问题不仅反映着人体健康状况,还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尿液作为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排出途径,无论是排尿困难、尿道失控,还是尿量过多或过少,往往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今天,我们聚焦于中医针灸在控制尿失禁方面的独特疗法,为大家分享几个对控制尿液有显著效果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能辅助治疗尿失禁,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主要围绕末端尿的控制展开,对于尿失禁的病因治疗,还需遵循原发疾病专科医生的专业建议。
具体而言,小儿遗尿、中老年妇女漏尿、脑血管病引发的尿失禁等情况,都可以尝试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进行改善。接下来,我们以小儿遗尿为例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从中举一反三。
曾经接诊过一位 11
岁多的女孩,她深受遗尿困扰,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效,由爷爷奶奶带着前来就诊。针对她的情况,我们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具体选取的穴位包括头维、太渊、中极、阳陵泉、足三里、下巨虚、申脉。
这些穴位的针刺方法和位置各有讲究:头维穴,需朝着百会方向平刺 1 寸,它位于额角发际上 0.5 寸;太渊穴,直刺 0.3
寸,在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中极穴,直刺 1 寸并采用提插补泻之补法,处于前正中线,脐下 4 寸;阳陵泉穴,斜刺 0.5
寸,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足三里穴,直刺 1 寸,位于髌骨外下缘下 3 寸;下巨虚穴,直刺 1 寸,在足三里下 6 寸;申脉穴,直刺
0.3 寸,位于外踝下方凹陷中。除中极穴外,其他穴位均双侧选穴。按照每周 3 次的针灸治疗频率,经过 2
周的治疗,女孩的遗尿症状竟然完全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穴位除了用于针灸治疗,患者或家属也可以进行按揉操作,同样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为何选取这些穴位呢?这其中蕴含着中医的精妙理论。中极穴,作为膀胱募穴,是膀胱之气输注汇聚的关键部位;阳陵泉穴,素有 “筋会阳陵泉”
的说法,对筋脉的顺畅和关节的灵活起着重要作用;申脉穴,是足太阳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具有调节上下经水的功效,因此也被称为
“鬼路”,不仅能调节泪液,还对尿液调节有独特作用。
通常来说,小儿遗尿多是由于膀胱约束功能不佳或力量不足,传统治疗方法大多从补益肾和膀胱入手。然而,在中医理论中,控制尿液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路
—— 调卫气。医学上有 “开鬼门,洁净腑” 的说法,其中 “鬼门” 指的是汗毛孔,“净腑”
就是膀胱。膀胱归属于太阳经,在人体阳气中属于阳中之阳,又称
“巨阳”,它主要负责人体体表的卫外功能,特别是在腰背部与督脉并行,进一步强化抵御外邪的能力。卫气主宰着人体的体表防御,而它的物质基础正是胃气。所以,在治疗膀胱失约导致的尿失禁时,注重补益胃气至关重要,只有胃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才能使卫气充实;同时,调达卫气,能够让膀胱约束有力,关节活动灵活。按照这样的思路选取穴位进行临床治疗,往往能收获不错的效果。
中医针灸在应对尿失禁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希望这些知识能为大家带来帮助,让更多受尿失禁困扰的患者找到新的治疗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