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常会听到一些小学生的父母说,绘本太幼稚,上小学认字了根本没有必要再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许多优秀的绘本不仅同样适合小学生,也适合父母阅读。一本好的绘本会带给我们直抵心灵的温暖和感动,值得在不同年龄去感受去品味,正如著名儿童作家及阅读推广专家彭懿老师所说“绘本让孩子心中永远有一块温润的地方”。
今天,和大家分享亚丁妈妈的亲子绘本阅读心得。
关于绘本,我的态度一直都是多大的孩子读都不会嫌晚,多多益善,同一本书不同年龄的孩子、甚至成年人能读出不同的寓意。女儿三年级了,目前每周差不多读十几到二十本绘本,有些她喜欢的还会反复读,当然同时她也读长篇幅的故事和漫画。
大部分绘本故事情节和语言简单,有些让人感动,有些让人捧腹大笑,但其中的哲理却可以直达根本,触及世界和生命的本质,让人长久回味。另外,绘本的画作本身也可以很美,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感。
不久前和女儿一起读了蒲浦兰的《大象的算术》,读了几遍,也有些许讨论,女儿在对着大象的粪球哈哈大笑的时候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没想到接下来家里发生的事让读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可以分享的故事。
《大象的算术》出自德国图画书大师赫姆?海恩(Helme Heine),讲的是大象数自己的粪球,更是小象、大象、老象的生命旅程。我拙劣的语言不足以复述这个故事,它原本就太简洁和完美了,这里摘录两段原话。“大象明白了。如果他能活一百年,活了五十年时,他的一生已经过去一半了。在已经活过的这前五十年里,第一年每天拉1个粪球,第二年每天拉2个粪球,第三年每天拉3个粪球……第五十年每天拉50个粪球,每年都增加一个;后面的五十年,每年都将减少一个。要是这样的话,最后和最初,一模一样。大象感到很幸福。”“老象很幸福。他明白了,活了一百年,就回到了零。他再也没有什么事要去想了,草和树叶,加法和减法,都不用想了。他轻轻地转过身,慢慢地走了,到老象们最后都要去的地方……在那里,他也将变成零,静静地消失。”
读完《大象的算术》第二个星期,我93岁的外公在平静与安详中离开了我们,女儿参加了葬礼。这是女儿第一次参加葬礼,回老家的路上我们又谈起了大象的便球,她似乎获得了一些力量来接受太公公将不再跟我们在一起了的现实。葬礼上她平静地接近仿佛熟睡的太公公,向他告别。我想她明白了太公公和老象一样回到了零,再也不用想草和树叶,他幸福地离开了我们。
送完太公公后的又一个星期,女儿养了两年的小鱼翻起了肚皮,张大了嘴呼吸。那天晚上女儿很伤心,她觉得小鱼快要死了,而她无能为力。第二天早上我还没醒的时候女儿悄悄地爬到我床上,小声地哭泣,她说小鱼死了,她要把小鱼埋在自己种花的花盆里。女儿和小鱼的感情深厚,连暑假去姐姐家小住都把小鱼带去,每次外出之前都要把小鱼安排妥当才走。我原本以为她会嚎啕大哭,象她失去心爱的玩具一样吵闹很久,这一次她却默默地埋葬了小鱼,吃完早饭去上学,她接受了小鱼的寿终正寝。小鱼也将变成零,静静地消失。
这就是《大象的算术》的故事,女儿和我,都获得了力量。最后和最初,一模一样。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LLt3IXPeL._SL500_AA300_.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