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美的历程》读后感

(2015-10-26 12:50:07)
标签:

教育

分类: 书籍读后感

一、龙飞凤舞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与其说审美,不如更多的说是图腾。   

  早期传达的更多是活泼、生动、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晚期则转向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

  

  原因是母系社会逐渐转向父系社会。进入早期的宗法制,大规模的杀戮开始。艺术更多表现权威的统治力量。   

  陶器的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是基本纹饰。神秘怪异。并成为青铜器的前身。   

  

  二、青铜饕餮   

  青铜器,他们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他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等等,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时代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饕餮形象,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方面又是保护的神邸。

  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沉淀了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

  同时早期宗法制和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青铜器的四个阶段:

  滥觞期:简陋、乏美可赏。

  勃古期:成熟期,青铜艺术的美的标本。

  开放期:走向解体。

  新式期:新的趣味、观念、标准和理想在勃兴,但是技巧有余,厚重不足。   

  

  书法:

  毛公鼎、散氏盘达到了金文艺术的极致。它们或圆或方,或结体严正,章法严劲儿刚健,一派崇高肃毅稚气;或结体浑圆,似疏而密,外柔内刚,一派开阔宽厚之容。

  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如同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一般。成为真正“有意味的形式”

  书法由于接近于绘画雕刻,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的表现艺术的魂灵。  

  

  

  三、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

  儒家对后世文艺的影响主要在主题内容方面,道家则更多的在创作规律方面,也就是审美方面有了很大的影响。    

  建筑艺术:国外建筑和中国建筑的比较。   

  国外建筑:主要是供养神的地方,高耸入云、指向神秘上苍。

  中国建筑:是为活着的君主服务的。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   

  国外建筑:阴冷的石头。

  中国建筑:温暖的木质。  

  国外建筑:获得紧张的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和激情。 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里,感到渺小恐惧而寻求上帝的保护。

  中国建筑: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使人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   

  

  四、楚汉浪漫主义   

  楚汉时期更多描绘的是人鬼神共存的世界。天上、人间、地下连成一气。

  人间生活的兴趣并没有因为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了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

  

  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朴,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笨拙的不合现实的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企及的。

  

  五、魏晋风度   

  人的主题: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想)。“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阮籍和陶潜: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事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

  

  六、佛陀世容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如醉如痴的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和逃避。

  北魏、隋、唐、五代、宋,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分3个时期来谈:

  魏: 黑格尔谈论宗教艺术时说过,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故事因咯爱宣扬忍受痛苦,自我牺牲,悲苦冤屈也不要忿怒反抗。以换取屡世苦修成佛。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悲苦,生命宛如朝露,身家毫无保障,命运不可捉摸,生活无可眷恋,人生充满着悲伤,惨痛,恐怖,牺牲,事物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和合理,也毫不遵循什么正常的因果和规律。于是人们把因果寄托于轮回,把合理委之于来生和天国。

  北魏的佛像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形成了中国雕刻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和希望都寄托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冷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平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越摧残,心灵愈丰富;身体愈消瘦,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匐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是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沉重现实苦难的不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隋唐:由于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佛像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到唐代的健康丰满的形态。

  菩萨不再向前倾,而是安安稳稳的坐着或者站着。菩萨也有了分工。形象具体化,世俗化。天上和人间不是以彼此对立而是以相互接近为特征。奏出了一曲幸福存梦想,以引人入胜的幻景颂歌。   

  盛唐后:神像越来越小,人的形象却越来越大,壁画开始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禅宗开始盛行,开始陶醉在思辨和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中。   

  宗教雕塑,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两者结合胜。

  

  七、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草圣”张旭,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的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盛唐的草书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吗?   

杜诗颜字韩文: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和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效仿的格式和范本。

  

  八、韵外之致   

  中唐文艺不象盛唐之音那样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更加的五颜六色,多彩多姿。真正展开了文艺的灿烂图景,普遍达到了诗书画各艺术的高度成就。

  在美学理论上突出来的就是对艺术风格,韵味的追求。文艺中的韵味、意境、情趣的讲究,成了美学的中心。

  更重视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自然的美。如同宋瓷,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   

  苏东坡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他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人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得哲理高度。对后期的传统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九、宋元山水意境   

  如果说雕刻艺术的高峰在六朝和唐,那么绘画艺术的高峰则在宋元。这里讲的绘画主要是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无我之境:代表人物,董源和范宽。一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董)。一写关峡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在艺术家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的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情感和思想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形似,而要表达出内在风神,这又要建立在对对象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基础上。这是无我之境:情感思想不直接外露,而是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而传达  

  2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优雅而精细的趣味在南宋达到最高水平。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下、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被称为“残山剩水”的马远、夏珪便是典型代表。马远的山水小幅中,空间感非常突出,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 北宋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变而为南宋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前者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后者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领千秋。  

  3有我之境:倪云林比黄公望和王蒙更加能代表这个时期;形似和写实迅速的被放在很次要的位置,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在元代,画上题词作诗,以诗文来配合画面成为主流。一方面使书、画两者同样俄线条美来彼此呼应。更重要的一面,通过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倪元林的作品,几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枝风竹,这里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在这极其普遍而常见的简单景色中,通过精炼的笔墨,却传达出闲适无奈、淡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沉默。

  

诗、词、曲:诗境深厚宽大、词境精工细巧、曲境酣畅明达、直率痛快。诗境厚重、词境尖新、曲境畅达。各有其美,不可替代。

  

  十、明清文艺思潮   

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反映是世俗人情。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情爱成为流行而突出的题材或主题。

  明代版画的辉煌,戏曲小说的插画所放射出来的光彩是史无前例的。   

  绘画在明末清初,以朱耷、石涛为代表,转入另一个阶段。风格上继续发展着徐渭,简练的构图,突兀的造型,奇特的画面,刚健的笔法。构成了他们作品的独特风貌,强烈的感染着人们。这是直接抒发强烈悲痛愤恨的绘画。

  

一幅美的画卷是没法分割的,处处是精彩,处处是感受

1李泽厚展示的中国美学史不是一片杂乱无章、混乱无序的“乱象”,也不是一些偶然个别事件的堆积或罗列,而是呈现为一种有机的、有序的动态演变系统,一种凸显着“逻辑”的历史阐释和描述。

2乎肉体越摧残,心灵越丰满;身体越瘦削,精神越高妙;现实越悲惨,神像越美丽;人世越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越睿智、高超时代精神的火花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是人一唱三叹,留连不已

3艺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4《美的历程》描绘的是民族心灵精神的历程。理解了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内涵,才能真正体会到前人艺术中跳动的生命。(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没有传承就没有未来,我们了解我们的的祖先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会看的更清晰)

5冯友兰曾如此称赞《美的历程》:“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些不同的部门,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6他把这些东西的演化(抽象)的过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出来,从图,抽象成象形文字到现在的文字,每个字都是高度的抽象,这有利于去学习古典著作《黄帝内经》《易经》等。

7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式的教育只会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价值判断,至于“为什么”则从来没有“为什么”。美术老师说《韩熙载夜宴图》画得好,为什么好?因为老师说好。审美教育的缺失使我们只得审丑,我们早已不具备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高考语文考古诗词鉴赏竟都能有公式的套用:某某字用得好,化静为动,描写了一副什么景致,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但话又说回来,欣赏美的眼睛是单纯的教育无法赋予的,同时还有赖于环境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养成,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8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9人们的压抑通过艺术可以表现,艺术的成就能反应全面就像人的身体好才会看起来好看一样。

 

参考了大部分的豆瓣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