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昭陵六骏”

标签:
文化李世民昭陵六骏战马突厥 |
分类: 石碑刻 |
西安碑林的石刻艺术室所供珍品中之首当属“昭陵六骏”浮雕,摹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6匹战马。“昭陵六骏”原是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2米,高1.7米。昭陵六骏风格写实,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刀工精细,有别于中国传统雕刻,是古代石刻艺术珍品。早闻大名,一朝得见,仍是震撼有加!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驹”,“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兄弟俩,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于陵前。唐太宗除了炫耀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李世民浴血奋战,为大唐创立立下赫赫战功,以浮雕纪念褒奖战马,这种作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为一绝!
史载:唐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诏令阎立本画六骏图,由石刻家阎立德依画形雕刻于华山石上。李世民亲作“六马赞”,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六骏”旁。可见,这6件艺术珍品的规格之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高!
东面第一骏——“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李世民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一昼夜接战数十回,连打八仗。太宗赞:“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属突厥名马,典型的希尔河流域大宛马,即汉代所称“汗血马”。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葛承雍教授认为:“特勒”是突厥汗国高级官号,地位次于叶护和设,统部落,不领兵马。以‘特勒’官号命名坐骑,赞扬骏马,更以突厥赞美英雄勇士的风俗来纪念和炫耀自己的辉煌战绩。特勒骠可能是突厥可汗的子弟进献的。
东面第二骏——“青驹”,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李世民母舅,乘乱自称夏王。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中青骓作奔驰状,身中五箭,均在后部,可见速度之快。唐太宗赞语:"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葛承雍先生考证,可能来自“大秦”国,“青骓”之“青”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秦”“青”同音,故称之。
东面第三骏——“什伐乌”,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坐骑。骏马凌空飞奔,身中五箭。唐太宗赞:“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关于“什伐赤”,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缩译,“马”之意。马用波斯语命名,那么“什伐赤”和“桃花叱拨价最殊”(诗句),“紫陌乱嘶红叱拨”(韦庄诗句)中的“叱拨”
西面第一骏——“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东都败王世充时所乘。牵马拨箭者丘行恭。《新唐书.丘行恭传》载,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洛阳决战,丘行恭营救李世民,一手牵“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
西面第二骏——“拳毛騧”,旋毛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唐太宗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此战后,唐统一大业完成。“洛仁騧”,代州刺史许洛仁进献。许洛仁死后陪葬昭陵,墓碑载此事。一般认为,马若旋毛是贱丑,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名,以彰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葛承雍认为,“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kho”,《北史》称“权于麾国”,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拳毛騧”疑为“权于麾国”来的或与“权于麾国”种马杂交培养。杜甫诗提到:“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西面第三骏——“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赞诗:“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白蹄”源于突厥语“bota”,意幼马或幼驼,“少汗”意,汉译‘白蹄’真正的原意。
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古代良马都有自己名号,就像豪华汽车都有性能标志与外形品牌一样。通过语源学确定昭陵六骏名号也是如此,读来很是有趣。
唐太宗是马上打天下的,又通过战马征服四夷,所以自是重马,爱马,经营马政。唐朝是中国古代马牧业发展的顶峰。唐前期尤是,唐朝的马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持唐朝强大国防军事力量的物质基础。马牧业的发达对唐朝经济军事交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唐朝才能建立发达的馆驿交通,以管理国家广大的疆域。贞观初年,唐朝在陇右创建国家监牧基地。并建立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马政机构和监牧制度。太仆寺设兽医博士4人,兽医600人,学生100人。尚乘局兽医70人,太子仆寺兽医20人。地方州县也有相应机构和人员。唐人李石著《司牧安骥集》,影响深远,传至宋明两朝,官版印刷还广泛发行。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日本人翻译出版了这部名著。
唐朝的马牧业是维系唐朝庞大帝国的一大利器,汉统治达到秦汉以来最兴盛的历史时期。史料记载,汉唐两代战马都超过30万匹,而元史确载忽必烈时期战马13万匹,忽必烈拥有天下所有产马地,却只有汉唐两朝三分之一,虽然感觉匪夷所思,却也有其中道理。吕思勉《中国通史》提到,霍去病卫青出征时,一次损失数万马。除了劫掠所征服地区马匹外,这也是汉唐两代积蓄了数十年的战争力量的总数,而非具体某个年代的数目。
小小六方残刻,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非同寻常;马是重要的古代战争资源和利器,是古代民族生存,发展以及强大的重要保障;正如现代的国际环境一样,没有先进的航母战飞导弹的护卫,怎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观六骏石刻,凝视六骏飞扬驰骋的雄姿,耳边仿佛响彻千年前战场的马嘶风吼,眼前拂过大唐旌旗摇曳间壮士刚烈勇毅的气概;千年轮回,时光飞逝,朝代更迭,荣辱替换,但是血脉贲张的汉唐雄魂还在代代传承。
http://s1/mw690/003ssup2gy6VRehwAfK70&690
http://s2/mw690/003ssup2gy6VReiL8K5f1&690
http://s9/mw690/003ssup2gy6VRejFB9Kd8&690
http://s8/mw690/003ssup2gy6VRekBf1la7&690
http://s15/mw690/003ssup2gy6VRelCCLk2e&690
http://s6/mw690/003ssup2gy6VRemvC3He5&690
以下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http://s12/mw690/003ssup2gy6VRenVqA3cb&690
http://s9/mw690/003ssup2gy6VReop24wd8&690
http://s6/mw690/003ssup2gy6VReoKH2Z75&690
http://s4/mw690/003ssup2gy6VRepOrgD73&690
http://s12/mw690/003ssup2gy6VReqx8lJfb&690
http://s9/mw690/003ssup2gy6VReqPsX6c8&690
http://s10/mw690/003ssup2gy6VRenhtG189&690
http://s1/mw690/003ssup2gy6VReqffk44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