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枫亭塔斗山清代石刻

标签:
文化蔡襄双流枫亭塔斗山清代 |
分类: 石碑刻 |
这首诗据传是宋代名臣蔡襄所作,诗人伫立塔下仰望苍穹深邃悠远,俯瞰山下溪海浩荡汇聚,心底油然生出豪迈之情,思绪联翩,眷恋自然而不愿离去;天色渐暗,山腰的“会心书院”灯火阑珊,先生的讲经声隐隐约约传入耳朵,弥弥之中仿佛悟出了道行;面对大自然的壮阔无际,一直苦苦探索人生宇宙真理的诗人似乎得到了解脱,心情格外轻松,昏黄的月升起,挂在松树梢,一切是那么宁静恬淡自然;所谓的“道”在自然,也在人心,只有心与自然融为一体,道才成其道。“讲经成底事(何事)?秋月系松萝!”这或许是一种积极理性的浪漫主义观?
这首诗勒刻于塔斗山宋塔下的一块石上,落款是:“X月
这块巨石分为两面,夹角270°,另一面上书疑似“徽
诗中所提到的“溪海双流处”位于如今枫亭镇“沧溪村”,境内有“枫慈溪”和“沧溪”,因而古代得名“双溪村”。蔡襄塔斗山观海溪交汇奇观,赞之曰:“此乃沧溪也”,故又得名“沧溪村”。
另外,又有一首无来由的有诗曰:“沧海双流合,乾坤一塔峨,扬帆游天下,坐帐谱潮歌”。这下很令人摸不着头脑,究竟这首“名诗”是谁所作,原作如何?
其实,塔斗山自宋初建塔以来,塔,山,溪,海,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泼墨的对象,民间一直流行诸如“溪海双流,乾坤一塔”之类的对偶句(比如塔斗山有一联:“绕足双溪流大海,当头一塔立中天”。),而并非某人一人一时的“创举”;后人多是引用改造该对偶句,所以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诗句。
因为蔡襄的一句“此乃沧溪也”的感叹,许多后人便假借蔡襄名义“著诗”,这事古来有之,俺也经常干过,故有此念。
那么,据传的撰写者林肇棋又是何人?
林肇棋,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1930年),枫亭学士街新店人,号颐道人。林肇棋自幼父母双亡,兄长早逝,由寡嫂苏氏培养成才。他矢志习书画,成名于清光绪年间,与李霞、李耕齐名,成为我国东南画派主要代表画家之一。传世作品有龙、虎、猴、鹿和山水花鸟,“名鸣于世”。诗、书、画,金石艺术俱工,誉满八闽。
20世纪初,重修蓝鹿桥,于溪南掘到一三角形(70厘米)绿豆色光滑洗衣石。据传说及考证,系蔡襄母洗衣石。(很是无厘头的考证?)林肇棋亲笔撰写文、诗镌刻。首行为“蓝溪捣月”四字,正文:“父老相传,蔡端明母卢太君,未宇时寻月捣衣于此,甲寅(1914年)夏月重修蓝鹿桥,堤增一扶梯,径长九仞,等诸施此名。并题怀古一石云:‘陈庐园畔蓝溪头,古月还留一勺湫;蔡母捣衣声已渺,何妨涤砚溯前流’,落款颐道人肇棋”。草书笔力遒劲雄健,时人称蓝溪捣月石为五绝:即“石头、文、诗、书法、刻工”。此石今镶于新店会龙境土地庙墙上。
宋代名臣与清代名家“穷且益坚、独善其身”的清高情操遥相呼应。联系至此,似乎可以找到“汇流诗”与蔡襄及林肇棋之间的“交集点”,不可谓不完美了?!当然,蔡襄著有诗词370首,诗文清妙;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入
“此乃沧溪也”,一句感叹,居然赢得千年人寰喟叹甚至喋喋不休,但也敌不过世事变幻。当年的“苍溪”在1992年11月郭姓恢复回族后从“辉煌村”分离,单独设立“沧溪回族行政村”,历史颇为有趣!
而“苍溪”之上的“塔斗山”古号“青螺峰山”,又名“麒麟峰”,形如麒麟独角,又有“摘斗岩”之称,登其峰巅,孤峰独耸,俯视烟火万家,玉带双流,全里风景,森列在目,昔人赋诗云:“远近七十二峰,峰峰环立,周围三十立洞,洞洞澄清。东望沧海茫茫,海潮涨落,风帆出入。晓旭东升,俨若泰山日观”。
再且,山上的“会心书院”(始建唐永徽至开元(650-741)年间)兴起,培养了无数的国家栋梁:南康郡王、杞国公陈洪进,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及胞弟进士蔡高,宋徽宗时宰相,太师蔡京及弟宰相蔡卞,元代状元林享,明市政司右参议陈迁,户部主事薛大丰,明崇祯癸未年进士徐稚佳,明朝兵部尚书林兰友等。
所以,一方简简单单的石刻却也凝聚了“塔斗山”千年的文风精华,融合了“溪海流”数朝的人文荟萃,难能可贵,意义重大。
http://s7/mw690/003ssup2gy6LCf1djHo96&690
http://s1/mw690/003ssup2gy6LCf4t1zq10&690
http://s16/mw690/003ssup2gy6LCgkTmAub6&690
http://s15/mw690/003ssup2gy6LCgji1yO12&690
http://s15/mw690/003ssup2gy6LCghWTyE80&690
http://s1/mw690/003ssup2gy6LCgg0wn81a&690
http://s8/mw690/003ssup2gy6LCfp7ewn87&690
http://s7/mw690/003ssup2gy6LCgdRIFGf0&690
http://s1/mw690/003ssup2gy6LCgc0C6ke0&690
http://s11/mw690/003ssup2gy6LCgacs9of6&690
http://s3/mw690/003ssup2gy6LCg7O1Tb41&690
http://s13/mw690/003ssup2gy6LCg5TCX983&690
http://s9/mw690/003ssup2gy6LCg3lps4b8&690
http://s13/mw690/003ssup2gy6LCfTDQhb51&690
http://s12/mw690/003ssup2gy6LCfPZfDJ43&690
http://s7/mw690/003ssup2gy6LCfLSaducc&690
http://s5/mw690/003ssup2gy6LCfEypdF4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