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檀越祠

标签:
成了檀越年间三宝盖顶文化 |
分类: 古建筑 |
那么,何为“檀越”
为“檀越”建祠之作法由来已久。就闽地而言,泉州南安石泉院有“洪氏檀越祠”,莆田景祥寺有“徐氏檀越祠”,漳州南山寺有陈氏檀越祠等。
其实,宗教界与世俗是一样样的,甚至更加强调“感恩”。富人捐建学校,医院等,门楼里必定是供着捐建者父或母的灵位;再不济,校名或楼名起码得以捐建者的父名或母名命名。
“檀越祠”
开元寺的“檀越祠”是开元寺为“大施主黄守恭”所建,黄守恭子孙也都以“檀越祠”为祖庙。寺方感激其始祖善举,时至今日,也常开中门迎接黄氏后人。
“檀越祠”本是“伽蓝祠”,明万历年间改为“檀越祠”。
黄守恭是泉州望族“紫云黄氏”的开宗人。黄守恭(629~712年),曾任东晋晋安郡太守,后隐居福州“黄巷”。(去年参观“三坊七巷”,特意寻访黄守恭遗迹,不得。)
《黄氏宗史谱》载:黄守恭以“桑开白莲”为约舍地建开元寺。寺成后,常见紫云盖顶,故又称“紫云寺”,即“紫云黄氏”开宗堂号之由来。
“檀越祠”为典型闽南建筑,红砖画彩,飞檐雕栋;寺内两颗桧柏苍劲古拙,据说有600年树龄;有重修开元寺记事碑一块,是明万历年的遗物;大厅供有黄守恭灵位牌;前后三进,两个天井,虽然不大,却也精致。
衬着对面的“桑开白莲”园,“檀越祠”越发的神秘---一棵怪异的树,催生一段迷人的传说;一段迷人的传说,又引发一场空前的建设;最后,舍地建寺的人成了不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