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5-12-24 21:05:12)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51224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负责人

 

车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修改中提出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现在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学习对于已有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然而以往的课堂中,孩子们基本不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有的孩子有问题也不愿提,害怕讲不清楚,或者担心自己讲不清,害怕老师会批评;有的孩子没有问题,或者说没有提问题的习惯;教师也不重视,害怕浪费时间,耽搁自己的教学任务。种种原因,导致孩子们对问题的敏感度的降低,减少了孩子们对问题的好奇的程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的局限我们从最开始的预习做起。如何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从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而且在课堂上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以及提出的数学问题,这就要从培养学生如何预习,有效评价机制和家校合育这三个方面相结合,互相整合,提升孩子们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提问题,并提不同的问题,并愿意和同学们互相分享交流自己从不同角度提的问题。也是本次课题的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善于质疑。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对于低年级来说,好奇心质疑的根本,如何“保鲜”好孩子们的好奇心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有意的鼓励孩子质疑,提出问题,有效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有效。

除了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外,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和思维局限,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才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并要提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确实比较浪费时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先学习后交流解惑还要课堂上有时间检测孩子们学习效果呢,我觉得那就是预习,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以情景为主,让孩子们从情景中做到仔细观察---掌握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预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还需要家校的合育。通过家校合育使家长理解预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举措:

1、做好数学课堂实录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

2、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3、开展以预习过程中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开展制定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有效评价机制主题的研讨活动。

5、加强巩固学生的预习习惯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表达自己的预习内容。

6、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整理自己的预习过程中所找到的数学信息以及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7、培养学生自觉检查自己的预习内容,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8、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观察主题图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然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12---20162月)

1.   理论学习,做好现状分析。

2.   明确课题方案,制定实施方案

3.   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63---20168月)

1.初步开展课题探索与研究,普遍开展写作与评价方式的实践,并整合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积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适当修正部分计划。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预习内容。建立鼓励学生预习积极性的评价机制。

3.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内容并适应低年级的学生预习方式。

4. 探索总结本课题研究的技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三.总结阶段(20169---201611月)

     撰写结题报,整理整合教案以及教学资料,反思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制定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以及家校合育三方面的步骤,意义和做法,为深化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结题报告

2.    相关论文

3.    教学随笔

4.    案例分析

5.    教育教学叙事

6.    教学课件、课例、资料照片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