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诗词的路上
常宏涛
一旦与诗词结缘,不知不觉就深迷其中。尽管路上充满荆棘、坎坷,没有名利可言,也会义无反顾,更不怕劳神费力。2015年,我和刘红飞先后加入了县诗词学会,因共同的爱好而相识,经常一起探讨交流,对彼此的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刘红飞有三年军旅生涯,造就了刚毅果敢的品格,他体格健壮,开朗风趣,从不怕吃苦。几年来默默耕耘,功夫不负苦心人,刘红飞的《》终于即将付梓。
刘红飞最擅长散曲,他的散曲作品情感真挚,措辞灵动,博采民间方言口语,质朴自然。散曲固有的特色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屡屡在省市诗词大赛中获奖。如他在山东诗词学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词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作品[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芝麻开花》:
“选山湾、修孔石窑,护粮仓、拴个狸猫。赶毛驴、驮回大嫂,养山羊、踩通财道。[带]搬入平房喜鹊瞧,叼走油糕。一门几代笑声飘,秧歌到,俺妹扭肥腰。[幺]县城买卖呱呱叫,住楼房、梦见羊羔。上大学,(外县)开商号。万元赞助,村建小康桥。”
此曲描绘了一幅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村民的小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图景。尤其大量运用方言口语“修孔石窑”“拴个狸猫”“驮回大嫂”“叼走油糕”情真意切又不失风趣幽默;“笑声飘”“扭肥腰”简单轻松的语句描绘,十分灵动地表达出一家老小内心按耐不住的喜悦,充分显示了刘红飞在运用文字方面的功底,简而清新,实而自然,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倍感亲切。
他的
[黄钟宫•贺胜朝]《走进绥宁》在四川遂宁《绿洲杯》全国散曲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烽火消,寨歌飘,阿妹招。古寺钟声穿小桥,老街阿婆绘彩陶。斟米酒、品青椒,忘归程、寻梦瑶。”
仿佛走进了遂宁,一连串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漂亮的阿妹,好客的阿婆;眼前小桥潺潺流水,远处古寺隐隐钟声,真是赏心悦目。还有美味的特色小吃,让人流连忘返。远近呼应,静动结合,层层递进,循序展开,景色描写在刘红飞的笔下挥洒自如,毫无拘束,顺任自然。笔到景到,景到情到。
又如他的[中吕•山坡羊]《鄠邑区农民画》在鄠邑区全国诗词曲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秦传佳话,人游乡下,一幅画卷民房挂。牧群鸭,采莲花,惊鱼躲在扁舟下,荷叶摇出一对蛙。名,靠大家;图,进万家。”
起拍点明农民画起源于民间,过片写农民画创作题材丰富,用花鸟虫鱼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歇拍让人们知道户县农民画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盛名。这首曲一波三折,有起有伏,看似平淡,一不留神进入叹为观止的画作中,明艳,灵动。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总是让读者有惊喜之获。真可谓独具匠心。
刘红飞的散曲作品题材多样,记游写景、咏物怀古、乡土风情等等,都能随手拈来、信笔挥洒。如[中吕·山坡羊]《清河峡谷》:
“红峡夕照,清河欢笑,芦丛密密无虫叫。上高桥,展猫腰。草厅坐下一行俏,远处飞来一对鸟。来,都叫好;回,都叫好。”
这是在榆林麻黄梁采风时,看到五六个美女诗人坐在路边的亭子里歇脚,被他及时捕捉,“草厅坐下一行俏”真乃神来之笔,令人暗暗叫绝。嬉笑皆文章,万物皆诗词,信手拈来皆俱文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每到前后字数相等的句子,都做到了对仗或者对偶,这是刘红飞散曲作品的一大特色。
刘红飞的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情景交融。他的七律《乡村见闻》得到了中华诗词研究院高度评价:
“东风阵阵暖村庄,翁捧楹联字滴香。
红枣离盘开话匣,黄牛带犊旺农桑。
三弦试曲金鸡舞,万粟归仓贵客帮。
家自升温窗溢笑,一坛米酒待君尝。”
在2020年《中华诗词发展报告总论》中,王兆鹏老师说:“刘红飞《乡村见闻》描写了脱贫后乡村新气象,所谓“东风阵阵暖村庄”,是东风之暖更是政策之暖;“捧”“开”“旺”“溢”几个动作,以及“红枣”“黄牛”“金鸡”“万粟”几个意象,把富裕的村民生活合盘托出,有喜悦有激动;“贵客帮”又与“待君尝”相对应,写出了人们对扶贫干部一路帮扶、无私奉献的感动与感谢。”
他的七律《光棍的喜悦》在“2020年陕西省诗词学会举办的扶贫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扬鞭吼起信天游,惊动乡邻问事由。
昔日柴门蛛挂网,今朝窗口燕回眸。
料理禾苗闻喜信,维修圈舍养黄牛。
偷闲饮酒喉咙痒,莫笑愚侄忘记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扬鞭吼起信天游”先声夺人,扣人心弦,激起读者兴趣。“昔日柴门蛛挂网,今朝窗口燕回眸。”今昔对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圈养黄牛,庄稼长势喜人,光棍怀里抱着酒壶,医治“喉咙痒”,以诙谐幽默收尾。整首诗语句生动,律工韵美,巧融情感。党的扶贫政策温暖人心,乡村人的幸福之感跃然纸上,这亦是刘红飞诗之魅力。
《》是刘红飞第一本个人诗词集,也可以说在诗词的路上迈开了第一步,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尽管永远在路上,只要注入坚定的信念和不离不弃的执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刘红飞一定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