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千山财神庙一游

标签:
文化 |
分类: 侠客行 |

进山之后沿着大道走不远,路的右手边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财神庙。财神庙在中国各处都有,但大都是就一个殿,或者是主寺庙的附属建筑,在寺庙里不太起眼的地方作为配角出现,而这个庙则是个纯粹的财神庙,不止一个殿,里面的主角肯定是财神,而且各路财神都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道教的神仙,这是一个明显属于财神和道教的地方,三进的院子并不豪华,主殿也不大,但是格局对称,很干净整齐的感觉。
首先进门的第一个院子主殿的牌匾上写着“忠义财神”,不用说了,就是关公,关二爷正中而坐,左右是关平和周仓,这是传统的经典三人组。提到关二爷,不得不说起大家常说的一个笑话,应该是郭德纲的段子,大意是:孩子问他爹:“关二爷为什么这么受人崇拜?”他爹说:“丫忠义”。乍一听没什么,但是仔细品一下,真的会笑不停。最近还在电视上听了一个关二爷的段子:“刘关张桃园结义,拜的是谁啊?”“哥几个出来混江湖,肯定得拜关二爷啊。”
当然关羽从人变成神靠的肯定不是笑话,而是他的优点。但关羽有缺点吗,太多了。他最大的失败就是在驻守荆州时背弃联吴政策,导致魏吴联手夹击,从而丢失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这直接导致了蜀汉日后在战略上的劣势,这是他一生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污点,虽然在这之前他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逼得曹操一度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但是大意失荆州却掩盖了这些功绩,还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千古经典。而这重大失误的根源则是他性格上的致命弱点:刚愎自用。马超归顺刘备,他问:超人才可谁比类,就是马超能和谁比,诸葛亮不得不赶紧拍马屁安抚:马超虽然厉害,但充其量也就是黥布彭越,和张飞比比就行了,跟您美髯公可差远了。关羽有个女儿,孙权要给儿子求亲,关羽说“虎女安嫁犬子”,这是三国演义的内容,但是三国志也提到“羽辱骂其使,不许婚”。当他得知黄忠是五虎大将之一的时候,他居然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哥,您就没有老的时候吗?而黄忠当年和关羽在长沙三次对决,平一局,各让一局,不落下风。这虽然是三国演义的内容,但渲染得很到位。
关羽是有缺点的,但不怕有缺点,就怕优点不明显。让他成名的是他的优点:忠义。“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期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三国演义里程昱的话很好的表述了他讲义气的性格特点。关羽本来是打了败仗被曹操抓住的,曹操想留着他,但他还想着找刘备,曹操又惜才,于是就有了降汉不降曹,报恩再走人的事情,然后又渲染了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事情之后,一个不光彩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很美好的事情,这将他的形象推上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敌营似乎忍辱负重倒反让他对旧主的执着显得更加可贵,原来投降也不是坏事,有二心也不丢人,忠义不是就应该不屈自杀么?投降也可以忠义?
关羽的故事给了忠义一个新的定义:忠义不一定非要不屈,屈也可以忠义。在道德体系可能还不太完善的时代,这极大地拓宽了它的范畴,其实也给上古时代相对死板动不动就得用性命来诠释的“忠义“松了绑,秦汉以后,人逐渐变得复杂,社会需要一个新的对“忠义”的定义来缓解对人的约束,统治者也需要这样的典型形象来从精神上约束百姓,从北宋开始关羽就一直被加封。而像义释华容道这样的故事再添加给他之后,他就彻底成了“义”的化身,此人不但忠于旧主,也能为义气放过敌人,按理来说,作战私放敌人可是大忌,但是关羽和曹操被这么一安排,所有人眼里都只有义气,为了义气,放人的后果(假设他不放人,曹操必死)有多严重,似乎也不重要了,这种义气甚至都远远超脱了政治集团之间的对抗了,而这样的故事当然也更有感染力。

忠义财神庙下面的左右两侧有两个小殿,一个供奉的是月老,管姻缘的,另一个供奉的是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他们是东北的仙长,是东北本地常供奉的神仙。

忠义财神殿的后面第二进的院子的主殿叫财神殿,更大些。这个殿里的塑身很多,都不小,坐在一起给人很拥挤的感觉。这里除了没有前面的关羽,其他财神全都出现了,有东南西北四路财神,还有赵公明,范蠡和比干,以及不算财神但长寿的彭祖,几乎就是财神大会。财神里,关羽和赵公明比较常见,但是范蠡和比干,我还真是第一次在财神庙里看到。
范蠡和王阳明类似,都是那种能在两个关系不大的领域同时登峰造极的人物。王同时是最顶尖的军事家和哲学家,而范则同时是最顶尖的政治家和商人,而且此人不惜财,舍得散尽家私,又能再次致富,被后世奉为商人的鼻祖。当然,他最值得肯定还是能够在政治大潮中急流勇退,在辅助越王勾践称霸后选择了离开,在齐国任相国后又选择了离开,尤其是前者,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范蠡不为富贵名利所羁绊,这是绝大数人无法做到的,用他的话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他能够做到这样的舍弃,是因为他很清楚福祸相依盛衰交替的道理,“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辞了齐国的相国之位。而且他看人很准,离开越王后,他给另一个辅助越王称霸的重臣文种留了封信,劝他离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在多年的政治风雨中,他很清醒地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而且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勾践其人能够共患难而不能共享福,所以毅然选择了离开。而文种并没有听他的,最终被越王赐死。
这个世界能力强的人不少,但是善终的并不多,因为过于追求权力和财富,会蒙蔽人的双眼,从而导致人失去应有判断力。像范蠡这样的人,能力强,干啥啥行,谦虚谨慎,知道分寸,不居功自傲,知道有舍有得,能够急流勇退,敢于放弃名利,堪称是完人。能入世,也能出世,他的一生被认为是儒道互补的典范。
但范蠡并不是这个财神殿的主神,这个殿的主位上坐着的是比干。比干是商朝最后一个帝王帝辛(纣王)的叔叔,因为强谏无道的纣王,遭挖心而死。据说比干是七窍玲珑心,而《封神榜》里把这个事情又渲染了一下,比干因为杀死妲己他们一起的一群妖狐而遭嫉恨,妲己装病,胡喜媚说必须取七窍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才行,从外地弄太远,而朝歌里只有比干是七窍玲珑心,于是比干就遭了毒手。但之前姜子牙给比干留下个符,嘱咐危急时刻可用。于是烧了符,喝了符水,所以挖心之后他并没有死,而是上马出去了,在路上他碰到一个妇人叫卖无心菜,他问:“怎么是无心菜?”妇人说:“民妇卖的是无心菜。”他又问:“人若无心,如何”?妇人说:“人若无心,即死”。于是比干大叫一声,就死了。姜子牙的符的功力,可以护着无心的比干不死,但却被那妇人一句话破了,如果那个妇人说:“人无心还能活”的话,那他就会不死。这个故事有点奇特,看来,比干也认为,人无心是不行的,所以当这个理被点破之后,支撑他的精神力量顷刻就消失了。
比干被封为文曲星,后来成了文财神,但为什么成了财神,这个殿门口的对联很直白的做了表述:“无心无私无偏无向济贫困,有德有智有勇有谋施善财”,因为无心,所以没有偏袒,无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又成就了他死后被尊崇的地位。
据说比干是七窍玲珑心,事实上人的心脏是没有孔的,但传说中认为心有七窍的人天赋异禀,很聪慧。比干被认为是圣人,所以纣王杀比干的时候,嘴上的借口是:“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心有眼的说法应该也可以引申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眼多,多个心眼多个心思的人,算是比较聪明的。《红楼梦》里,当林黛玉第一次来到贾府的时候,作者描述她在贾宝玉眼里的形象,其中有两句就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圣人比干的心还多一个孔,这个评价应该算是非常高了,这林妹妹是有多聪慧,而同时,她确实也很多心,总是想得太多,最终算是死于心病。


财神庙的后面第三进院子的主殿叫元辰殿,这里面的主角是福禄寿三星,他们的周围除了两个不太认识的女仙,居然还有略小些的六十甲子太岁的塑身,六十年一个甲子,他们每一个代表了一个干支,我数了一下,确实正好有六十个。这又是一个人数更多的众神聚会,屋子不大,六七十个神仙坐在一起,感觉很拥挤。而且六十个太岁从门边上开始饶了整个屋子一圈,门又没大开着,进去后感觉就是被众神围着盯着,颇有点小紧张。
这样的财神庙真是第一次见,这完全是一个由几个大财神张罗的集合了其他相关神仙的道教pa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