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祖坟冒青烟了”,此话即是讲先人安葬于吉地,修好墓穴,福及子孙后代,出富商权贵。可以看出,古时候对阴宅是很看重的。
坟既是:底下下葬有棺椁,地上筑有土丘,其后人财力有限或者其他原因儿无法立碑作记,既称为坟。缺点是:随着时光推移,后人难找确出切位置,和坟墓朝向,导致坟茔丢失,则先人无法享子孙祭祀,此种情况皆称为塚或荒塚。
新葬之坟,即时立碑者可正式称为坟,但见有很多人,在棺椁上堆个圆土堆,再在前方立个石碑记其姓名和墓志铭等,虽功能齐全,但碑与土堆脱节,此种安坟法只能起子孙记念哀悼之用,但风水的作用大打折扣了。正确的做法:即棺椁上土堆应和棺椁立向一致,即不是园形,要有方向,前方刻字的碑下有基石,左右有撑鼓石,上有盖石,此四块石组合起来称为墓,加上碑石就称为立碑安墓,且后面陪土一定要护住碑石背面,勿使碑石背面暴露,若有暴露或脱节,则其后代恐有虚脱之灾,新旧坟墓碑齐全可称为莹,亦有资格称为阴宅!墓碑之立一定要往前一点,千万不可压在棺材上,否则不吉。
另有旧坟之运己停不佑其后,如遇今时其向为旺向,可将碑拆开在阳光下晒一星期左右,再选吉日安上,则此坟新运即立,无论新旧坟莹之向遇运为旺之时,吉日吉时重立墓碑,可促其时运转换,使先人安,子孙顺,让后世获天地之赐福,做人上之精英,为人子孙者,应让祖先埋骨之所被称为坟墓及墓茔,决不可让其成为坟塚或荒塚而不得享祭。如不虔敬修筑,后人必然悖逆无纲,常言无福,非吉之事甚多。
近日去东莞广州发现,有些客家丧葬习俗是:葬入土下满三年后,再掘开捡拾枯骨放入坛中,上用沙钵䨱盖封口,再寻一地放置且不入土,而露于外。这个应该是对祖先遗骨即不安全又不合理的葬亲陋习之一,但有其优点,如得浮气迅速,反之如遇到恶风,恶事亦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