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共崇上元节

标签:
佛学 |
分类: 佛道玄学 |
上元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人们要点燃彩灯,放孔明灯,燃放焰火,观灯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同庆佳节,可谓是其乐融融。
节日来源
天官说
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敬佛说
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节日历史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上元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上元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节日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过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药饭”或“五谷饭”,早晨还喝“聪耳酒”。据说喝“聪耳酒”可使人们耳聪目明,因此男女老少都要喝一杯,喝不了一杯也要喝一些。“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材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五谷饭”代替。“五谷饭”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等五谷代替,意在盼望当年五谷丰登。
上元节的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
赏灯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为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多种形式。
杂耍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
猜灯谜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00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