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简介及主要套路

标签:
功夫体育武术中华武术赵堡太极拳 |
分类: 赵堡太极拳 |
http://s7/small/bcc79182gd5354f446116&690
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赵堡太极拳以明朝山西王宗岳为师尊,在河南赵堡村内单传七代,由陈清平老师传于世人。而以赵堡村传人和兆元老师武艺最精。由于赵堡村规严,世代祖训不外传,所以至今外人对赵堡太极拳知识不多。
简介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发。蒋发又传邢喜怀,有《太极拳道》专述,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由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起源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俗称“街架”。大道渊源,始于老子,经五代传于张三丰(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兆仁先生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杜元化《太极正宗》),是由“云游道人”传祖师王宗岳,王宗岳传蒋法。从此太极拳道就在河南温县赵堡镇扎根开花,一支将发传河南温县赵堡镇陈沟村形成陈式太极拳,一支将发传河南温县赵堡镇南头关帝庙处居住的邢喜怀为“太极拳道”俗称“承架”又称“三合一架”,邢喜怀传张楚臣,张楚臣传陈敬伯和王柏青,陈敬伯传张宗禹,张宗禹传原复孔和侄孙张彦,张彦传其子张应昌和陈清萍;张应昌传张汶、崔东,张汶传张金梅,张金梅传张利泰和张敬芝,张敬芝传王林清、陈应铭(陈英明)、侯出秀等,陈清萍因人施教,传和兆元、牛发虎、张汉、李景颜、任长春、陈景阳、李作智、武寓襄等人,逐步形成了“忽雷架”等称谓,其中传武寓襄创“武式太极拳”(杨班侯从师于武寓襄学习赵堡太极拳,形成杨式太极拳),形成和式太极拳(国家现已承认),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同时王宗岳还传于浙江温州的陈州同,自此,张三丰之武当内家拳即分为北南两大派在中国北部与南部而逐渐流传下来。
南派太极内功由陈州同传于张松溪,张松溪传叶继美,叶继美传单思南,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史称武当松溪派。今日武当松溪派的传人有王维镇,金子弢(爱新觉罗·溥环)、裴锡荣等人。
北派太极即从明朝流传至今六百多年来的中国北方诸家太极拳,今考证应为王宗岳传蒋发,蒋发将武当太极拳以继承张三丰祖师原本风貌的承架为旨规而在河南温县赵堡镇代代秘传下来。蒋发传邢喜怀,邢喜怀传张初臣,张初臣传陈敬伯,陈敬伯传张宗禹,张宗禹传张彦,至此八代均系单传。第八代张彦除传其子张应昌外,还传给了由陈家沟变产而迁赵堡镇并在赵堡镇重新治产经商定居的陈青萍,故张应昌和陈青萍均为第九代传人。由张应昌传第十代张汶,张汶传第十一代张金梅,张金梅传第十二代张敬芝,张敬芝传第十三代侯春秀,侯春秀传第十四代人较多,有子侯占国、侯转运、婿王喜元,其他佼佼者有刘会峙、黄江天、赵策、刘晓凯等,侯占国传第十五代侯亚东、侯彦江,侯转运又传艾光明,其中侯占国、侯转运、王喜元、刘会峙、赵策的太极拳水平已达到上乘境界。
发展
陈青平授拳的年代是赵堡太极拳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陈的功夫绝对顶级,弟子中佼佼者不知其数,尤其以七大弟子著称。而他的弟子中又各自形成了三种拳架和劲道,分别为代理架、领落架和腾挪架。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为“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擒拿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敌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阴阳学说,“以拳演道”,始终贯彻“舍己从人”的艺术;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
名家大师
王庆升
王庆升先生,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男,1932年8月生,属猴,现年75岁,河南温县赵堡镇人。现任赵堡太极拳总会副会长。受聘为台湾中华赵堡太极拳研究协会首席顾问,湖南岳阳市太极拳协会首席顾问。在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广东、陕西等省都有他的学生。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教有学生数百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分别被河北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武当山国际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评审为太极拳名家。王庆升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赵堡镇本土的赵堡太极拳传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赵堡镇,他从小就跟镇上的多位太极拳长辈学练赵堡太极拳,在他21岁的那年,他正式拜邻居陈应铭(外号:老白胡)为师,正规系统的学习赵堡太极拳。因其练功刻苦,勤学好悟,深受其师喜爱,故得其师真传。是当今赵堡镇本土太极拳实力派的突出代表。
王庆升先生较全面的继承了其师张鸿道的武学风格和技艺,[1]其拳架中正工整,舒展大方,虚实分明,开合有序,圆活自然,浑然一体。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其拳架不花俏,身手不妄动,手到脚即到,意到气即到,其走圆不但圆而顺,且满而稳。其整劲之好,根节之强,稍节之满,四大节之活,腰间之松,丹田之实等,最难得的是太极拳十三法在其盘架时总是含而不露,可一旦“点破”,又似乎处处可见。王庆升先生常说,太极拳是先天拳,盘架子就是要盘出先天的自然之劲来,而不是在那里用后天的勉强之力。有时当你看到王庆升先生和年轻人一起盘架子的情景,年轻人常常是几遍拳下来已是气喘吁吁,可王庆升先生这位老者却平和异常,连大气都不喘,自然人们总想向他探出其中奥妙。他很朴实而直截了当的说:“要想练出太极拳的东西就要练出先天的东西来,要想练出先天的东西就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用意不用力’”。他说:“练赵堡太极拳越是用力,越是‘拿架’(做作)就越是累”。由此不难看出他那自然、柔和如行云流水般的拳架使人越看越出味的根源了。
王庆升先生的推手风格体现在“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方面,用赵堡镇许多老拳师的话来说:许多人在推手时大多是采用的是“先发制人”的战术,尤其是现代推手竞技赛更是如此。而王庆升先生的推手则是采用“后发先至”的真正符合太极拳推手理论的技术。所以,有许多太极拳好手与王庆升先生推过手后都赞叹他的推手才是真正的“借力顺势、引而后发”的太极味极纯的推手。王庆升先生的推手特点还表现在即不顶不抗,也不匾不让。常看到他对付力大而主动攻击者时,往往是对手往里进,他只是脚下虚实一倒,浑身一松之间也往里走,当对手觉得落空想退之时,却不知何时已被他封住了退路,甚至是动弹不得,只能等着被他连根拔起而被腾空发出。更奇妙的是王庆升先生他能够通过听劲和粘连粘随的技法,用恰到好处的整劲和中定之功与对手“撞上气”,被撞者往往是一触即被弹飞出去。另外,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跟王庆升先生进行推手练习还是对抗性的推手,你都会感到你着不到力点,感到王庆升先生的手臂极轻、肩胯极活、腰里极松、脚下极灵。总之,王庆升先生推手时其引化之轻灵,其肩胯之松活,其上下相随之巧妙,其根、中、稍三节之整合,其听劲拿人之灵准,其“过劲”发人之随意,均有其独到之处。据赵堡镇的老拳师陈学忠等说,王庆升先生无论是拳架还是推手,与其师陈应铭先生极其相似,可谓是全面继承了其师的拳学思想和技艺。
王庆升先生不但功夫深厚,而且武德极好。他从不与人争雄,总是低调面对武林。从来不称自己是什么大师,也不让学生们如此称呼。他不好虚名,总是说功夫练不到身上,说什么都没有用,他惜艺如珍,凡不忠不孝,不尊师重道者他决不传授,对个别武德变坏了的学生,他一概不准进家门。他授徒不搞“终身门人”,不搞“挂牌门人”,不认亲唯贤,他总是说前辈们的惯例就是谁练出来了,谁就是传人,否则就是七叩八拜也成不了传人。他从来不背后随意议论人,教徒弟时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对别家的拳不可随意点评,有异议的通常都说“看不懂”,而不能说人家练的不对。他还跟学生们讲过去老辈拳师相互切磋,虚心好学的故事。他对武林界的事总是尊重事实,以所见为准。尤其是对长辈们的拳从来就不搞玄说,实事求是,是一说一。
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武协常委,青铜峡市武协副主席,西安武当赵保太极拳会委员,河南省温县赵堡太极拳研究会训练部部长。
王长安于1957年出生於河南温县,父亲为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伯英的傅人,从小受父亲熏陶,随父亲练习七十二势(和式)太极拳。
1961年郑伯英去世,大弟子郭士奎接任赵堡太极拳大架西安掌门人。1979年王长安拜郭士奎门下习艺,其为郭士奎的关门弟子。
1988年王师傅早於四川省成都市授徒,再於1992年在广西南宁授徒时十年。
1995年参加邯郸永年第三届世界太极拳赛得冠军。
2002年参加银川市第一界武术比赛获赵保太极拳第一名。
200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邀请他拍摄赵堡太极拳大架教学VCD,在全国公开发行,其中内容丰富讲解详细,被评为讲解最透彻的赵堡太极拳教学碟,因而大受好评。
2002年至今其间在广州,东莞、香港等地傅授赵堡太极拳大架。
赵堡太极拳大架特点是以技养身,技击于养身并重,不是一般人认为太极拳只是一种健身运动的印象。王师傅教拳宗旨是明理授拳,亲身教授,详细讲解。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牛西京,人称“西北大侠”。祖籍河南,出生于陕西西安市。博览群书,寻求武学真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太极拳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它能代表所有的拳术,在太极拳中能找到任何拳的影子,但其它拳术不能包揽太极拳。为了研究太极拳,他购置各类太极拳书籍,为探究太极之奥秘,钻“易理”,学“内经”,深究“老庄”学说。并向多位“名人”学习过陈式太极拳和它派太极拳,曾上武当向高道朱诚德道长求教过武功和中医。后又拜西安著名太极拳大师武当赵保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刘瑞先生,从师学艺数载。多次到武当赵堡等地探根寻源,深得朱诚德老道长的喜爱。朱道长感其诚,遂秘传“太极道诀”,老子“四象八卦九宫拳法”和三丰先生的“108式太极拳”和武当镇山剑“108式太极剑法”,并授道号“信灵子”,成为道门第二十五代太极传人。经数度寒暑春秋,牛西京先生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均得太极之精髓,出神人化,正如自然门掌门人刘焕军大师所评价的:“无形无象,无迹可寻”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生于1952年,祖籍河南温县,自幼喜武,曾练习多种传统拳法,八十年代初师从刘瑞先生习练郑悟清先生所传和式太极拳,在刘师的悉心教导下拳艺突飞猛进,被录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太极拳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书籍》。1999年出版《太极拳道》一书,并提出“三层九级制”的训练方法,2003年出版《太极拳道诠真》一书,在国内外太极拳界产生了很大反响,2010年荣获陕西省太极拳交流赛论文一等奖。郑琛与牛西京等人研究将拳分为不同层次训练,为了还原赵堡太极拳原貌故称为“太极拳道”。
李随成
原籍河南盂县。1948年生于西安,1963年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师,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40多年。1984年曾获陕西省太极推手75公斤级第一名。现任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法人、馆长兼总教练。西安武当赵堡太极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际太极易拳道总会名誉会长。《武当》封面文章,《武魂》杂志均刊登有关太极拳搏击文章。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报多次报导传拳事迹。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光盘达一年之久。2003年10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倡导太极推手道,立志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内家拳法武术竞技代表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武术对抗项目比赛。在第三届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推手擂台赛陕西省参赛资格选拔赛中,6名弟子全部获得各自级别的第一名。
在第二届焦作国际太极拳推手擂台赛获得65公斤级银牌、70公斤级铜牌、80公斤级第四名、75公斤级第五名,60公斤级第六名的成绩。这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亮相,也是陕西省参加中国推手比赛历来最好成绩。2005年10月18日在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香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天津、河南、河北、陕西等25省市66支代表队,参赛队员700多人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馆长李随成先生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家表演一等奖,参赛队员荣获套路竞赛团体第一名。太极椎手56公斤级第一名、二名;60公斤级第一名、70公斤级第一名;75公斤级第一、二名;80公斤级第一名;80公斤以上级第一名的成绩。己完成太极推手道教学光盘英文翻译工作,将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武当赵堡太极拳,推广太极推手道。
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郑悟清先生入室弟子,为弘扬武当赵堡太极拳及悟清拳法和人类健康及福祉奋斗余生,先生足矣。吴忍堂2010年到美国德州传授赵堡太极,为中华武术造福人类作出了贡献。
1949年,吴忍堂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吴汉章是响誉西北的易学家及名医和道学养生家。自幼随父亲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受到道教思想的熏陶,并对道教哲学、易学和传统医学有所研究。同时在名师指导下习练长拳、棍术、剑术等,并得其精髓。
父亲于1961年春节带吴忍堂去拜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师。他牢记师父教诲,坚持每天到师父家学习,接受师父一招一势的训练,等75势学完之后,串联起来反复习练整套拳架。恩师对他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在练拳架时要求中、正、平、圆、轻、灵、柔、活、自然,以慢而柔,以匀而活,手脚相照,周身相随协调,自然而然。按规矩尺寸,要求将身形适当放大,以练柔韧根基稳固,松胯圆裆,松肩沉肘,以达松柔、舒展、大方,就连细小动作也不容我忽视、放过,并亲自示范、捏架,感觉身体是怎样发出劲力的。四十余年的孜孜追求、刻苦研悟,吴忍堂将传统医学及易学辨证理论融入太极拳科学规范的训练之中,发挥出独特的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奇妙功效,并在太极推手、擒拿、分筋错骨和散打秘传等均有建树,搏击技艺灵活多变。
近些年来,为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光而大之积极奔走南北,八方传艺。并以扎实的太极功底,独特的赵堡风格,科学有序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得到武林界专家的好评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赞扬。均认为我能严传身教、能行、能讲、能用,特别重视对太极拳搏击技艺的研究,在授拳时注重对弟子实战技能培养和训练,是对传统太极拳教学的一个突破。
作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家、有影响的传人,2002年陕西电视台多次播放吴忍堂演练的具有独特赵堡风格的太极拳。在数次西安古典传统武术大赛上,获得太极拳一等奖和组织奖及贡献奖。2004—2005年北京《武魂》杂志曾两次刊登吴忍堂封面人物照,并发表多篇论文。2005年武当杂志乙太极拳名流风采展示他的拳照、刊登封面人物照,并撰文进行宣传报导。同年被西安市武术协会聘为市武协委员,并组建了武当赵堡太极拳西安悟清拳法研究会,任会长和总教练。荣任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湖北十堰市三丰拳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河南温县赵堡太极拳总会常务理事、高级研究员。在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上获得名家称号,名家表演一等奖及太极拳论文二等奖,并带领的武当赵堡太极拳西安悟清拳法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其弟子亦获得多项金银大奖。会后国内外众多媒体进行采访,称是当今赵堡太极拳界实力派名家。2005年被编入《中国太极拳辞典》一书,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赵堡太极拳学练指南》二碟,国内外发行。同时编制《武当赵堡太极拳集锦》一套四碟,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好评。2006年被编入《当代中华武坛精英名录》一书,由中国国际武术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武坛精英奖”。
孙永成,男,汉族,曾用名:孙永城,河南焦作武陟县人士,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第四代传人,拜师于赵堡太极拳十二代明师岳崇和先生门下,对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深得师父教诲,并成为岳先生得意弟子,现为河南温县郑悟清拳法研究会会员、教练。
赵堡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
第七式
第十二式
第十六式
第二十式
第二十四式迎手捶
第二十八式
第三十二式
第三十六式
第四十式
第四十四式
第四十八式
第五十二式
第五十六式
第六十式
第六十四式
第六十八式
第七十三式
第七十七式
第八十一式
第八十五式
第八十九式
第九十四式
第九十八式
第一百零二式
第一百零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