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珍姐论事:独特的经历
(2023-01-18 12:36:07)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新年说梦·两本稿纸》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完犊子了!大厨写材料遇到了瓶颈,卡住了。
以我的经验,写材料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感觉,基本上是动笔之前就成竹在胸,写作只是个过程,是把成熟的想法具体地落实到纸上,一气呵成。那才叫行云流水,水银泼地。
此时的大厨,望着绿格子稿纸发呆,谨慎地怕每个格子里的“秧苗”漂秧不活,这么亦步亦趋地推进,不但写不出好文章来,而且简直是活受罪!
大厨对笔墨纸很有感情的。这是文人的雅好,对爬格子也是情有独钟的,否则,也不会在此中濡染了大半生。
也是,你看那散发着墨香的绿格子稿纸,肯定会联想到散发着雪花膏味的苹果绿的女副主任。想想她吧,这是你大厨的动力,人家那么信任你,关心你,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能掉链子啊!
此时的大厨急需一瓶开塞露。可是,隔山吊远的,谁也帮不上忙,或许把撕下来的那摞“写作方法”再翻看翻看,或许能有点启发,说不定碰巧哪篇文章就是一剂开塞露了。
悠悠:
两本稿纸,是从长春带到内蒙古的。因为好用,也因为副主任的碎碎念。
她多像一位操心的母亲,那么细心,且面面俱到,关怀备至,让人倍感温暖!
小胡的“变戏法”,会计的表情、语言,还有小胡夫妇的韭菜馅饺子,都表现了他们的热情,以及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喜欢稿纸,笔墨纸砚是爬格子人的情有独钟。尤其因为“清一色淡绿”总让人“想起五六月份斯大林大街和解放大路两旁高大的杨柳树”,感觉亲切,舒服。
像极了“一块块耙完的水田地,就等着把一棵棵秧苗插栽下去。”
多形象啊!那就是水田地吧,不正等着您这位“农人”在那些方格中播种插秧吗?不久,在您的辛勤耕耘下,那一个一个的绿色格子中定会长满蓬蓬勃勃的秧苗……
远离家乡,跑来内蒙古写总结材料,但并不孤单。因为背后有副主任们的支持,这里有小胡们的爱护,让年轻的心充满了感激。今天,回忆这段经历,拿起笔来写那些人,感觉清晰如昨,记忆犹新,可见印象的深刻。
新村:
大师临行前,副主任事无俱细地嘱咐,说明她对曹干事的关切,也是她亲身经历或经验之谈。
领导的重托和期待,是压力也是动力,只能成功,不能有任何闪失。
稿纸上淡绿色格子,似一块块耙完的水田地,等待一棵棵秧苗插栽下去,不仅仅是不丢苗,而且要保成活。这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不亚于武士战场上的冲杀,或似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
从何处入手呢?我们也为曹干事着急呀!
爬格子真不是什么好活,如果一旦秧苗葱绿,也就丰收在望了。
大师是胸有成竹的,他不过给我们一个焦急的等待!
陈玉亭:
自备稿纸带台头,方格横格田陌畴。填充如同插秧苗,辛勤耕耘庆丰收。
戚玉珠:
两本稿纸把我们带到那个年代,稿纸红格的绿格的,直线的。没线的。单位名称红头字的,真真切切浮现在眼前,为了写材料,不仅要背参考资料还要背稿纸,大厨不高大的身躯超载负重,真难为你了,没想到当地有稿纸,还是喜欢自带的,大厨爬格子是春种,完成任务是秋收,有耕耘就有收获,产量高,不仅仅是领导满意,自己也陶醉。如今大厨不顶重发,跟那时候挑灯夜战有直接关系,现在想想也值。没有当年的辛苦,哪有日后的步步高升,那可不仅仅是照片贴在墙上那么简单。
华尔兹:
爬格子太费劲了。像插秧,“就等着把一棵棵秧苗插栽下去”,“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填空”。曹老师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是在写作初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那以后轻车熟路的写作,是不是就像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一气呵成,挡都挡不住了吧。
这绿格子的稿纸,现在还有印象。上学的时候,如果老师让写的东西挺费劲,就用稿纸,字数少,交上去,两页纸写了一页多还不那么难看。这要是用红线条的信纸,只有几行字,太难看了 ,估计还可能被老师退回来,让重写。不过老师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也有被老师逮着,说,你这才写了几个字啊。看看你这纸,啊?那个时候真是无地自容。
今天才知道稿纸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格子,旁边留那么大的空,原来是给修改写字用的。
和平:
两本稿纸,一般性的办公使用,一次领一本就能用好长时间,曹老师一次领两本,足见写作任务挺重呀。
“两本稿纸,一个牛皮纸封面封底的笔记本和两支圆珠笔,都是从吉林长春背到内蒙古东升庙来的。”
今天的浅山笔记把当年使用稿纸油笔写作细节描述的很细致,放在当下的环境里,感觉这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不通过这样的回忆,也就感受不到呀。
回忆妙处多多。当年使用稿纸的确跟随着个人感受乃至于情感。用毛笔写作的年代讲究八行笺的颜色,纸张质地等。那才是真叫“爬格子”呀。
用硬笔写作的时期,是信纸还是稿纸区别很大,稿纸每行多少字,一页多少行,一页总共多少字,有没有批阅修改栏,天头地脑变栏大小,还有纸张质地,格子颜色,都有很大差别。
遇到喜欢的稿纸,写起来会很顺手。其实也有喜欢直接使用白纸写作的,没有格子,字与行大小不拘,很是舒展。
已经不记得挥别的具体时间的。
进入键盘写作年代,稿纸不需要了。估计以后科技发达了,人脑与电脑联网,作者想一想,稿子就出来了,也未可知。
徐歌:
这些内容都是曹老师的自传。看来自传已经开始写了!这种形式很好,以后把它们串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某某的传记”,这个传记除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尤其对自己压力大的事情,和决定命运甚至改变命运的事情,它便是传记重要的组成部分。瞎猜的。
l qtz:
机关里的材料主要是应用性强。大到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小到通知、请示、批复等。所以过去都叫机关应用文。很多人就是通过写材料上去的。但在机关里材料不能写的太好,如果写的太好,你肯定上的慢,甚至一辈子上不去,退休时给你个享受什么待遇。在机关写材料的人对稿纸是有讲究的。机关应用文不像学生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标题是空4个格,然后写到头,不够就另起一行,顶头写,不讲究好看。而机关应用文就不是了。标题要根据字数的多少去设计成上短下长、上长下短、上下短中间长等。
写材料是苦差事。费烟卷儿省粮票,掉头发尿黄尿。
珍姐论事:
独特的经历,有了对笔墨不一般的感情,才能多年后还如此历历在目!
晓莉:
年龄大了,有时满满的回忆都让人兴奋不已。老师上“战场”了,地点:从吉林省长春市出发,目的地:内蒙古东升庙村(省地质勘探大队),所带武器:两本稿纸、一个纯牛皮封面封底笔记本和两支圆珠笔。这些“武器”还来之不易,来时还受到过“盘问”。哈哈!这是那个年代,要是现在,老师是笔记笔电脑一背,拉上拉杆箱就出发啦,免得多少麻烦。老师喜欢作文格稿纸,有单位名头,二百个格子,淡绿色。两边还有修改的地方,非常方便。再用红、蓝色笔分开写,更是一目了然。老师年轻有为,精力旺盛,又会联系群众,又得领导喜欢和重用。材料一定会写好,任务一定会圆满收官。插稻苗也好,爬格子也罢。总之是一门脑力劳动的苦差事,谁干谁知道,这个滋味只有自己明白。谢谢老师!
优雅:
稿纸故事,还真扣我心弦,我虽然不会写什么,但下乡在集体户,当户长,户里12个人都要树立在农村有扎根思想,要出满勤,养了一头猪,做思想工作,甩开小姐,少爷的做派,由于户友积极参与农村生产,这样户就成了先进集体户,去县里开演讲会,我就得自己写。说的有点走题?我就是想说,一个人想点什么,稿纸很重要,特别是上班以后就非常喜欢单位的稿纸,上边印着吉林省**县**单位,因为我喜欢自己的行业。但我工作在操作岗位,想得到稿纸的机会很少,一旦有机会得到几张,那就入货之宝,收藏保存起来。自退休以后都后悔,怎么没找局里的宣传干事要一本呢?
曹干事的稿纸我也能喜欢。以后有机会见面给我几张吧?要是上班时能得到带有吉林省**字样的还不留到现在啊?
泉水叮咚:
我在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长春市钢厂设备科工作
因为专业是焊接专业
一天正在办公室忙着画图 保卫科的小田要我去一趟保卫科 我想保卫科平时就管些小偷小摸或安全防火之类的事和我有啥相干啊 小田边走边说厂里最近出了点事你不知道吗 啥事我不知道哇 前一段时间省委大墙贴出一个反标 用的纸是我们钢厂发的稿纸 经过比照设备科和技术科嫌疑最大 因为根据反标内容应该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我们厂这两个科室工作人员都是大学学历 所以要从这俩个科室筛查 。
进了保卫科对门的位置坐着一个便衣公安 客气的让我坐下 先聊了几句家常话 问我爱人在外地调来市里了吗
我回答已经调入市局 但是没有住房我俩仍然俩地分居 他住市局地下室 我住单位宿舍 调来时明确说明单位数千人无房户太多 不能解决房子 我们当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没有那么多的奢求 。
这个干警觉得再没啥可问了忽然话题一转 说到他们一直在侦察一个反革命案件 现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了 省委墙上的反标上面半截纸被撕掉了 想找你来帮助分析一下 是什么原因 我当时想我又不是福尔摩斯 谁知道是因为啥
我要是会分析还有你们这些公安干啥 毕竟是心里活动 嘴并没有说出来 这时候又一个科里的老同事也进来了 公安人员给他倒杯水 老同事一边在洗手盆里洗油呼呼的手 一边说你们要我的指纹我连脚纹都给你 …当天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让我们回去找发过的稿纸。
一本本的稿纸写过的和空白的都交了上去 唯有我连一张稿纸都没找到 我就成了重点嫌疑人 作案动机是夫妻长期分居 没有住房便对社会不满对领袖怨恨 。
但是没有直接证据就用敲山震虎的方式震慑一下 没有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 就在节骨眼上对稿纸又做重新鉴定发现和我们厂的纸有微小的差别 前期工作白费了然后立马撤退重新调查 几个月后支部书记开会说明我们厂的嫌疑解除了 经过公安的周密侦察 原来是一个精神病所为 …
一场虚惊过去多年 给我的教训是发的稿纸或笔记本 用完都保留…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
39、丁家沟
40、丁家沟与日本房
41、玫瑰谷和户外运动
42、净月林海
43、步行漫道
44、青松岭和孙老四
45、净月神思
46、大美净月,大在自然,美在文化
47、到公园去
48、风月无边
49、无关风月
50、辉发山与辉发河
51、辉发城和李家沟
52、辉发山:回望与再望
53、山水人情故事
54、殉情与殉道
55、百密一疏
56、意念这东西
57、老薛婆子和杨军
58、所为何来
59、如获至宝
60、辉南的旅游资源
61、五月尚早
62、天地一片苍茫
63、走进腊月
64、早该如此,还是理当如此
65、上下邻居左右家
66、门洞群和羊事儿
67、老韩老婆和偏方
68、新年说梦:人在旅途上总得有个相互照应
69、新年说梦:写东西话赶话
70、有证太
71、城乡结合部时代的女人代表
72、老韩老婆和于福
73、得其所愿
74、于福请客
75、蓝牙耳机
76、新年说梦:燃放烟花爆竹和上坟烧纸
77、羞于启齿
78、新年说梦:那年五月
79、新年说梦:总支书记
80、新年说梦:材料范儿
81、新年说梦:大队来的
82、新年说梦:小胡夫妇
83、新年说梦:两本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