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云开日朗:非远视不能见其形态
(2022-12-09 04:39:32)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辉发山与辉发河》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看了本文,如同在看《航拍中国》,从净月公园一下子就飞跃到了两百公里以外的辉发山与辉发河,而且都像在俯瞰,辉发山连着大桥,像一个巨人衔支竹笛或竹箫,如一个战士在演奏一支古老的《鼓角横吹曲》。非远视不能见其形态。
辉发,源自女真扈伦四部之一,此部落兴盛于此地,故以其命名,沿袭至今。
辉南多山,且奇伟,我年轻时曾在抚民的山道行走一天才寻得一村,至今印象深刻。也曾在牛心顶子寻山一日,但比起辉南的大山来,那都不叫山。
至于水,只对板石河有感觉,清流南去,终年不息。据载辉发河发源于辽宁省的清原县龙岗山脉南部,在辉南县境内,蓝青色的河水流经六十余公里。两岸皆是鱼米之乡。
若论辉南景色,三角龙湾当在首位,火山遗迹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湖泊,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个个如宝镜,收纳天光云影,美伦美奂!
当然了,大厨先得从大处落笔,先亮出辉发山河的轮廓来,然后再精雕细琢,娓娓道来那无边的风月。
悠悠:
跟着文字了解辉发山与辉发河,终于,我清楚了“辉南”名字的由来。
辉发山是一座孤山——近看或从自身角度看。
三面邻水,“只有一面从上到下长满茂盛的草木,且山势较缓些,由此开凿一条登顶之路。”
辉发山不是孤山——远看或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与净月山和净月潭一样,都在隆起绵延的长白山山麓上。”
我喜欢这样写法,特别是运用比喻部分。“远望此山侧面,很像一位巨人的侧脸,从乌央乌央的河水中刚钻出来,正在注视着河那边的沃野良田。辉发河大桥凌空架设,连接两岸。不过,咋看都像衔在这位巨人嘴边,是一个玩具哨子,也是一支横笛。所吹奏的曲调有欢快,有明丽,有辽远,有悠长,有古风,更有今之雄浑与壮阔……”
用心观察首先就值得学习,不然怎会有如此形象的比喻,怎会有如此生动的写法。甚至我觉得曹老师在做描写的时候,心情都是兴奋的,仿佛那山那河就在眼前,就在心里,从而大笔一挥,也便一气呵成了。而且字里行间可见情感的饱满与真挚!可见对那山那水的热爱,也从而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共鸣!
有了情感的文字也就有了灵魂!
昨天还在净月,今天跑去辉南。曹老师的文俯拾即是,同时又可以着手成春,这了不起的功夫令人羡慕不已!
陈玉亭(网名111):
跟着作者游吉林,长白山脉与延伸。辉发山临辉发河,辉南命名含义深。
侯明祥:
吉林省青年作家于海涛写的长篇小说辉发河传是第一部以辉发河为背景和环境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把辉南人作为主人公写在小说里的作家,还是辉南人写辉南写辉发河的第一人,这个第一人当然是以长篇小说作为证据的,那些汗牛充栋的零零碎碎的文章就不入法眼了,不过,煮夫的这个文章例外。应该让于海涛作家看看,我拉一把,来不来我是不管了。
维国:
老同学,你把辉发山和辉发江描绘的出神入化,令人遐想啊!
小成子:
浑发河从辉南县流向桦甸,在桦甸流入松花江了。从梅河口过来的浑发河流经沿岸种植水稻产区。
新村:
大师净月山、净月潭打完卡,纵身一跃到了二百公里外的辉发山、辉发河,宛如神仙腾云驾雾,又似一个跟斗翻到圣地。
接着,大师介绍了辉发山、辉发河的地理位置,重点描述了辉发山雄浑与壮阔的山势,而浮光跃金、日夜奔流的辉发河一笔带过。
我们也跟随大师来到了此山此河,共赏美景,心旷神怡!
沿着长白山脉,下一站应离长白山天池不远了,那里风景更壮观!
走,跟着大师的脚步,神游去!
优雅:
耳听院里有汽车发动的声音,从梦中惊醒的我,睁开眼睛,望着橘色金丝绒窗帘透出的白光,知道时间已不早了,朦胧中在枕边摸到手机,第一要寻找曹老师的微信,他的页面最下面的那篇,一看今天的写作时间是04:55分,这时心中的敬佩之感又一次燃起,点开(辉发山与辉发河-)开始一字不漏的认真拜读。
跟随老师在净月山与净月潭打卡后,一路前行,落定东南200公里外,那里有山叫辉发山,在辉南县境内,都是长白山山脉。有一条山水相连流淌山脚下白亮亮的河叫辉发河,辉发河流经在辉南之南部,因此得名辉南。
凌晨头脑吸取的精神食粮,今天跟随老师脚步沿着长白山脉欣赏了辉南山水,和得名知识,又长知识了。
宋兆文(蚊子~不咬人):
看来,仅是净月潭的风光已经无法满足大厨那颗寻幽探密的心了。这不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自家的地界。
那就跟着一起走吧,走得心也随之飞扬,只要有山有水有“大厨”。
刘丽梅Liuli:
《辉发山与辉发河》熟悉的地方,我在那里生活了40年,经历了很多,引起我复杂的思考。我也一直想为辉发山河写点什么,我喜欢她平常宁静的样子,喜欢她雨后小桥下的急流,山水对视的岁月。今天我在北京,看到你对辉发山河的描写,心绪如天上的云,轻轻驶入我的心海。
海道:
辉发江水奏离歌,
多少悲欢离与合。
山河故里伤春色,
金戈铁马已成昨。
曲中恍惚闻折柳,
故园依稀回望多。
人生悄然过天命,
慨叹半生已蹉跎。
乡音依旧难更改,
乡情如影伴奔波。
纵使村头再相聚,
惊问君是何方客?
夜来举头望明月,
飘零半生谁与说,
立德立言终无悔,
亦庄亦谐亦洒脱。
——2019年4月5日回乡偶感
华尔兹:
离开净月山净月潭,到200公里外的辉发山辉发河,只是纵身一跃,它们都是在长白山麓上。
曹老师对辉发山与辉发河,只是做了个远景的描写。比做雕刻的话,还没有精雕细刻,但是也被那三面临水石崖一面如巨人侧脸构成的山和白亮亮的水所吸引了。还有那凌空的桥梁,在大山面前,怎么就显得那么渺小了呢。太想去看看了。
我们今年就跟着曹老师逛吉林了。
戚玉珠:
大厨走出净月来到辉发山看辉发河,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有山就有水,有山有水就有故事,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想起冰峪沟,那里也有土山更多的是石山,土山有茂密的树,千姿百态,石山千奇百怪,巨大的石头一块又一块,大小混合如刀切,整齐划一,(不知道是不是人工制,)有的吊在半空中,看似摇摇欲坠,让人望而却步,惊奇,刺激,再看河水,旁若无人,不知疲倦源远流长,奔向远方,辽阔的大地,自然景观,如若站在山顶往下看,美景尽收眼底。大厨还要继续前行。
淡淡香茗:
今天拜读大厨文章,脑子里跳出来这几个字——跟着书本去旅行,那是央视的一个栏目,而我是跟随大厨的文字去旅行,也可以叫行走,行走在城市公园,城市周边,昨天在“净月山和净月潭这里打完卡”,游兴正浓,今天一大早,天没亮就出发了,准确点说,时间4.55分,直奔净月东南200公里外,因为那里有辉发山和辉发河,因县城地处辉发河南岸而得名辉南县,那里山水相连,地名也叫的响亮大气。我最喜欢文中老师对辉发山的描写,“它三个立面临水,但皆为石崖。只有一面从上到下长满茂盛的草木,且山势较缓些,由此开凿一条登顶之路。树林阴翳,这山路是在远处看不出来的。”看到此处,就好像自己真的跟随大厨老师的脚步来到这里,远观山景呢!
再远望此山侧面,先是看到一位巨人的侧脸,在巨人嘴边好像衔着一个玩具哨子,又像一只横笛,正吹奏着欢快,明丽,辽远,悠长的一首乐曲,从乐曲里,我似乎听到了 “ 有古风,更有今之雄浑与壮阔。日夜流淌的辉发河,浮光跃金的万古传唱。” 这一段描写,就如同一幅秀丽壮美山水画,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就在画中,“注视着河那边的沃野良田,还有日夜流淌的辉发河”。
晓莉:
吉林真是一方风水宝地,人杰地灵。老师就是地理仙,带领我们游完长春游辉南。老师是真下了一番功夫,从净月潭南行200公里,来到了辉发山、辉发河。写山写水写县城,一幅俊美壮观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前几年随朋友去过辉南的三角龙湾,吊水湖景区。一路上,道两旁绿树掩映,远望田园风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惬意极了。今赏老师美文,又勾起我的回忆,。如有机会,我还去看看辉发山,辉发河,不能错过这美美的景观。谢谢老师!
和平:
净月山和净月潭这里打完卡,继续前行的话,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愿意纵身一跃就纵身一跃,愿意抛个媚眼就抛个媚眼,反正心同此心,游兴正浓,一起落定东南200公里外吧,那里有辉发山和辉发河。
不管咋样,都得跟着曹老师呀!
辉发河那可是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所在地,努尔哈赤灭辉发部落后,征服百姓,将其迁往原建州属地,分而居之。而辉发城,成为了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四子)的封地。
了不得,曹老师这一跃千年!
其实,辉发这个名字(与辉南县名来的)也一样。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
39、丁家沟
40、丁家沟与日本房
41、玫瑰谷和户外运动
42、净月林海
43、步行漫道
44、青松岭和孙老四
45、净月神思
46、大美净月,大在自然,美在文化
47、到公园去
48、风月无边
49、无关风月
50、辉发山与辉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