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戚玉珠:敬畏与爱恋
(2022-12-06 12:13:32)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风月无边》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在大厨的作品中,写景壮物的有许多,但那多是铺垫和陪衬,而大肆铺排,浓墨重彩地寄情山水并不多见。
这篇《风月无边》是典型的风花雪月。大厨把一腔挚爱凝于笔端,把冬天里的净月潭写得清纯静美,卓然不群,华彩照人。
优美晓畅的文学语言具有强大的张力,严谨整饬的逻辑思维和清丽浪漫的艺术手法让整个作品色彩鲜亮明快,给人以阅读之美,仿佛一首抒情的小夜曲在舒缓地拨奏,又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在人的心上流淌。
美文共欣赏。大厨加油!
悠悠:
有诗句这样写
西湖风月无边景,都在诗翁杖履中。
而我说
月潭风月无边景,都在老师此文中。
写雪
背阴处,边缘处,“也似波涛飞沫,微有些凝固的意思罢了。”
这里有个句子
“但也人似的,躲避着什么。”
躲什么呢!太阳?风?不想被“融化”,只好找一个阳光照不到,风吹不到的地方躲避去。像个性十足的人……
写雪后
太阳“爬上来”,渲染着,变幻着:
酱紫——橙红——大红大白——超凡脱俗,洒脱,把自己悬挂在半空
“爬”“悬挂”,动感且生趣盎然。这描写也真是美得超凡脱俗且有点可爱!
塔楼也“不断地变幻着,先是显现,继之隐形,现在倒是无所顾忌,重新把自己置于固定之处……”
毕竟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塔楼就是塔楼,我就是我,一副自信且胸有成竹的样子。这形容像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柞树,凌乱,灰头土脸,勾勾巴巴……
樟子松,有些绿意,“又可以托举着雪,借势造势,把自己扮相得异常丰满,且半绿半白,宣誓不输时令。”
读到这里,很容易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样的诗句,不着痕迹地赞美!
桦树,树干雪白,不动声色注视着这里的一切。有趣的“只有这一只眼睛瞪给你看,而另一只从不同时出现。”
这即是它的特点,又有深藏不露意味。其实,一只眼睛就够了,一目了然啊!
落叶松,落光了叶子,是梳理,是回望……
我想即是对一年的总结,又有对下个轮回的展望。
“树影不是树影,光影不是光影”,很有禅意的样子。
雪后的净月潭“风月无边”,美不胜收!
珍姐论事:
边读边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以前有些文坛大师的笔法,浅山先生一定是对他们的文章熟稔于心,才会不知不觉带出来,但却是经过酿造内化,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再美的景也要会欣赏的人,否则难以全尽领略,如果会赏之人又极其会写,这于风景真是大造化啦!
晓莉:
冬月近半,老师神游。把净月山、净月潭描绘的出神入化,风月无边。那山、那水、那树,那仅存下一点痕迹的雪都描绘地唯妙唯肖。让人感到我们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春、夏、秋三个季节美,而且冬天更美。那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每天都是好时节。让我们追随老师的脚步,尽享东北一年四季美好的时光,幸福、平安,快乐地生活吧!一句话,有机会一定来净月潭,看看净月的山,观观净月的水,登登净月的塔,敲敲净月的钟。呼吸大森林里的清新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谢谢老师!
于指南:
今天老师讲了游净月潭的路线和简略的风景介绍。净月潭如此之大,而今令我心驰神往。但老师夲文最后一小段连续几个动词使本文更生动耐看。
陈玉亭(网名111):
今年冬雪来的晚,碳排增加天变暖。零星小雪落地化,满山落叶松针软。
王克江:
一夜风高,风景这边独好。净月潭净月山,在作者的笔下,灵动起来了。
刘丽梅Liuli:
我想《风月无边》文题有些过,冬季的长春净月山和净月潭能有多美。仔细想想,原来“风月无边”它不只是景色的描写,主要的是作者走心入情的爱,把自然界的美代入文章,把读者的心代入自然界。所以《风月无边》才是作者最真实的表达,梦一般的意向。
优雅:
这把净月潭景区描绘的山有神,水清澈,塔有灵,树有氧,游在路上心舒畅,老师住在神仙都向往的地方,读者要不是因为口罩的问题,会长上翅膀飞到塔尖去观望。
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心灵享受,让我们了解净月的美,净月的狂,它是我该去游玩的地方。
新村:
大师似一个游客,雪后来到净月山和净月潭,向我们描述出它们雪后的风景:
山后、山前、潭水、微风、日出、塔楼各具特色,神神密密、羞羞答答!
山中的柞树、樟子松、桦树、落叶松,迎风挂雪,个个风彩各异。
呈现的是五彩缤纷的画卷,它们都有了灵气,成了风花雪月的美人,迎候着观山
这里的景,这里的物,都有了灵魂,似乎都在活动,与游人戏戏!
真是“风月无边”!
戚玉珠:
大自然赋予的内涵,从下到上,从根到叶,让大厨描述得淋漓尽致,看出来文字功底。今年冬季来临,人们盼望已久第一场雪,飘飘洒洒来了,似乎有点温柔,尽管不那么丰厚,也得到满足,有冬天的样子,特别是在疫情严重时刻,盼望雪能给人们带来福音,消灭细菌,期盼疫情早点过去。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景物的爱恋,都来自心情,不是吗?有美好的心情,才能迸发出如此美丽的词句,带给人无限遐想。
淡淡香茗:
老师对净月美景真是情有独钟,这几天一直都在此地转悠,恐怕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来了,那就当净月深度游吧。今日一文,老师以春城第一场雪入笔,着重描写了净月山水,景点建筑,森林树木,雪后的景色,以及夜里的微风,晨起的阳光,让这些被雪衬托下的景色,显得那样灵动,那样绰约多姿,如人儿一般活了起来,生动形象,精彩绝伦!
华尔兹:
好像是一台戏,各种各样的角色都登台表演一番。曹老师这样拟人化的描写,真是又细致又有趣。
“只有柞树还披挂些凌乱的叶子,但也是灰头土脸,勾勾巴巴的”。看到这里,真想上有柞树的地方看看。上网一搜,这树长得是不咋好看。老一辈人经常叨咕的“玻璃(音)叶饼子”,好像用的就是这种树的叶子。
曹老师带领我们又一次地关注大自然,真需要向曹老师学习,发现身边的美。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
34、裘田这个人
35、毫无征兆
36、要么你来,要么我去
37、净月山和净月潭
38、仙风与龙骨
39、丁家沟
40、丁家沟与日本房
41、玫瑰谷和户外运动
42、净月林海
43、步行漫道
44、青松岭和孙老四
45、净月神思
46、大美净月,大在自然,美在文化
47、到公园去
48、风月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