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优雅:找回吃延边苹果梨的幸福感
(2022-11-20 23:00:20)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延边苹果梨》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这一篇说的是秋收,冬藏吧!
秋收自不必说,一年的汗水浇灌,终于有了收获,看着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山,农民们一脸的满足。也终于可以歇歇了!
而在城里除买秋菜外,那时候,买苹果,买苹果梨成为时尚。而且买一筐国光苹果好像还不大容易。有那么几年,单位作为福利去外地购买。拉回来的是篓式竹筐装的苹果,每筐五十斤左右。那苹果是绿的,个头不大,但很脆,酸甜。后来再也买不到那种纯粹的国光苹果了。
延边苹果梨,的确好吃。与苹果对比,我更偏爱苹果梨。特别文中写的那种“扁圆的口感好,果肉白而细腻,酸甜多汁,皮儿也很薄。尤其果皮颜色黄中带有红晕的,堪称上乘。”
每一年入冬前也都要买上两箱。
除此之外,这个时候还要买花生,带壳的,不带壳的,作为储藏必不可少。
在北方,“冬藏”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生活智慧。而且还富含人生哲理。 因为“藏”字本身就
具有“隐”“收”“怀”“深”的含义。我觉得“藏”就如一个大容器,它会积蓄太多的东西,太大的力量……
塞外雪:
又是连着三天带孩子,看手机就像去万里跋涉麦加朝圣。刚才起夜,看了熟睡中的孙女一眼,嗯,没有蹬被,心稍安,可是又不安,因为没有完成老师的作业。更遗憾的是没有和那么多评论大师神往去趟延吉,品品延吉冷面,听听看看延吉歌舞,借便休息一下劳碌奔忙的神经。是的,延吉虽然不是省会,但是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去过延吉两次,都是夏天。20多年前的延吉还不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大都市,村镇气息还很浓郁,但是那种洁净和安宁却是令人遐逸。现在怎样了呢?我毕生爱吃面条,不论怎样做都爱吃。炎炎夏日逛街后的午餐,朝族冷面更是首选。当然了,冬储也必备苹果梨。这些已经成为过日子的常例。去延吉给我留下的不全是这两样珍贵吃货,而是我在火车上,清晨驶入延吉地区时,轻纱一般飘渺在青山峻岭间的白云,清澈见底的奔流不息的江水,岸边座座朝族特色的民居,市内随处可见的园林里洋溢大人和孩子们笑声的振缨翻飞的秋千,蜿蜒盘旋而上直奔长白天池的险峻山路。好长时间没去延吉了,印象已经模糊,但是曹老师的《开车去延吉》给我带来了怀念和呼唤,让我起夜后难以重新入睡。不一定非得冒着疫情传染的风险再闯延吉现代风光,留着对仙境一般的永远洁白朴实春意延宕的吉祥之地的初恋也是美好的。
云开日朗(吕维):
从贮秋菜到贮苹果梨,再到邹大夫成箱买苹果梨,大厨的苹果梨记忆是如此般的沟回。吉林人,每个人对苹果梨都有自己的记忆。
我与苹果梨相识在一九八三年十月份,单位分了两筐水果,一筐苹果,一筐苹果梨。此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东西,酸甜、多汁、爽脆、可爱的很。用自行车拖回家,父母、弟弟和妹妹围在一起,嚼出一片欢声笑语,回想起来,那真是幸福和甜蜜到了极致,尽管那时候的家庭并不富裕。
赵小丽吃苹果梨想到的是邹大夫,人家的日子肯定过得好,成箱买水果在那时候是很奢侈的。职工医院的大夫路子广,人脉广,尤其还是女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赵小丽应该是吃过人家的苹果梨,大厨吃没吃过不好说,如果吃过,是借赵小丽的光,还是单独被关照,这得在下篇中期待了。
不知道邹大夫是不是大厨的苹果梨,外表黄中透着粉红,略带细碎斑点,内里瓷白如玉,甜爽适口!
小马扎:
大厨又开始嘚啵梨啦。梨分冻梨、脆梨、酥梨、香梨、苹果梨…形势所逼,不得不依了好奇心上度娘上搜查搜查吧。看看大厨讲的大东北冻梨究竟是个啥,啥味。脆梨我是知道的,水浒里郓哥儿擓了筐脆梨在叫卖,被西门庆一帮家犬打翻在地,定睛一看是我常吃的砀山梨,这个不足为奇。
新疆的库尔勒酥梨举世闻名,我表叔每年的国庆节前后总来电喊我去吃梨。这种梨是他远在新疆的老部下不远千里寄来的,并反复交待拿稳喽,溜滑,可千万别掉地上哦。据表叔说它就是西游记里“人参果”的原型。酥梨有多酥?一旦掉地上就看不见了,只剩个把儿!
还有于家沟的于美锦牌香梨,究竟有多么润心润肺,以至于津润到萝卜条白菜心儿…咱也是心心念念着啥时间去于家沟旅游,一定先凭直觉寻摸一下这位姿色徐娘,好好尝尝大厨大力推介的香梨味儿。
今儿的苹果梨是个啥味?就更加叫人好奇了,更加魅惑读者了。由物念人,说到苹果梨想到当年只隔我两路平房的邹大夫;说到厨界的文人,自然就会想到曹大作家来;而提到库尔勒香梨,眼睛就闪烁起泪光来,一颗一颗滴在黎明前的枕头上。那年表叔走得仓促,婶子表情木然,似灵魂游离。她没有哭,而是把我爷俩常吃的酥梨洗净,一颗一颗摆在供桌上。
以上这些,是拜读曹氏非小说之切身体会和殷殷回忆。不禁如此感叹:文学,是叫人见之动容的东西,其感在怀,其情入心。曹氏文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的魔幻排列,还在于其缜密的嵌入了情感要素的组织结构上。大感文字并不是从手上写出来的,须得从心底捧出来。
和平:
读曹老师浅山笔记,增阅历,长知识。
“延边苹果梨是扁圆的口感好,果肉白而细腻,酸甜多汁,皮儿也很薄。尤其果皮颜色黄中带有红晕的,堪称上乘。”
都知道苹果梨是吉林延边特产,每年秋天苹果梨上市也都会买一些。早些年也有过整箱买回来过冬的经历,但不管怎么说,就没有买过向曹老师说的这么正宗的好吃的吉林延边苹果梨。
没有去过吉林延边苹果梨产地,看来也是一种遗憾呀。
陈玉亭(网名111):
当年生活温饱时,白菜萝卜冬主题。收入宽松富裕户,成箱买进苹果梨。
胡英兰:
正像老师所说的一样,苹果梨是黄色有红晕的好吃,而且要延边产地的。现在市场上很少有这样的苹果梨了,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果农种值的苹果梨了,皮厚,青绿,而且口感也不好,里面还有硬心,卖秋菜的市场上都是成箱卖,每年秋天都要买两箱,比一般水果好储藏,而且大人孩子都愿意吃,能吃到正宗的延边苹果梨已经不容易了。
赵晓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到秋天家里总会买几筐苹果和苹果梨,那时候价格便宜,一筐五十斤,十来块钱,几筐梨和苹果能吃一冬天。国光苹果又甜又脆,延边苹果梨个大汁多,咬一口满嘴清香,现在想起来都是甜蜜的回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苹果和苹果梨不好吃了,小时候满大街的国光苹果几乎绝迹,即使在产地也很少见,偶尔见到买点尝尝,的确是不咋好吃,苹果梨也是这样,完全没有几十年前的口感,曾经买过几次产地是陕西和甘肃的苹果梨,味道也是一般化。啥时候在苹果梨收获的季节去趟延吉,在产地挑好的买,估计能好很多吧。
优雅:
吃延边苹果梨的年代是在困难的那些年,最近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超市水果琳琅满目,都不知道选哪一种买,但哪一种都没有过去的味道?怎么也找不回来妈妈的怀抱。人们早已把苹果梨忘在脑后,老师今天把童年回忆苹果梨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写出来,也捡回来我的回忆。
那个年代冬储菜,和苹果梨,家长单位福利分到一袋苹果和一箱梨,
苹果是国光,梨就是延边苹果梨了,这种梨就像老师说的那样,皮毛一半带微红色口感还不错。
好多年没有吃过了,让老师这么一写,勾起了我的食欲,那时梨的味道很甜,水分充足,吃起来顺着口角流下来,就像在母亲怀抱滋润成长一样,幸福感满满的溢出,儿时感觉幸福无处不在,值得回忆。今天去市场寻找延边苹果梨,把甜味品尝,但那种当年吃苹果梨的幸福感还能找回来吗?
新村:
看了上集“开车去延吉”,我把内容讲给老周听,她说,老高同学的这位延吉朋友,就是我俩夏天在大师家酒聚的二位。
真是缘分呀!
在曹老师家做客时,我们把从山东带来的咸煎饼,和长白山购买的大米煎饼,分出一半送给了她们。
华尔兹:
苹果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里买过,价格比苹果便宜。我那时候嫌它不够酸,觉得没有安梨好吃。
延吉苹果梨没吃过。要是打算上延吉旅旅游,应该选择苹果梨收获的季节来,才能吃到最好吃的苹果梨吧。
戚玉珠:
苹果梨延吉产的正宗,前几天亲戚送来一箱延吉苹果梨,跟大厨说的一模一样,可是孩子们不买账,不太喜欢吃,理由是口感粗糙,只有老两口像完成任务似的每天吃一个。同学说吃不了冻上,比冻秋子梨还好吃,索性冻了几个。触景生情吃苹果梨想家乡忆从前,也是在怀旧,如今市场繁荣,什么水果都有,苹果和苹果梨有了替代品,香梨就比苹果梨细腻,苹果更是品种繁多,人们也不再是情系一两种水果,这就是时代变迁,品味也在提升。
淡淡香茗: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对于农民来说要抢在下霜之前忙着颗粒归仓,而城里人也要准备冬储菜,其实,猫冬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已经淡化到虚无,现在超市,农贸市场比比皆是,水果蔬菜应有尽有,但老一辈和我们这代,一到这个季节还是买买买,腌酸菜,泡咸菜,萝卜土豆总是要储存一些的,尤其是这几年疫情,家里有老人的更是多买点。至于储存水果,那个年代也就是国光苹果了,家里能有一箱苹果梨,就很奢侈了,说到延边苹果梨,那可真是咬一口脆爽多汁,满嘴顺甜。现在市场上各色水果都不缺,只要钱到位,网上也是啥都可以买到,但是想找回当年的感觉和滋味,已经很难了,因为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的口味也随着食物的多样化,变得越来越挑剔,但当年第一次吃到苹果梨的滋味,一直荡漾在脑海里……。
泉水叮咚:
如今市场流通很快 东南西北的水果吃个遍 我还是觉得延吉的苹果梨最好吃 水分足 甜度高 重要的是有家乡的味道 我的祖籍是延吉珲春 。
棉布鞋店奚继玲:
老师真正的写出了大东北,冬天的美食传承,苹果梨是东北最主要的|冬天储藏水果,围着火盆啃着冻梨,那是杠杠滴呀!凉透了心儿,冻透了牙。
晓莉:
欣赏老师的《延边苹果梨》,聆听评论家们的美评。苹果梨甜脆爽口,生津解渴的感觉漫布全身,勾起了满满的回忆。我的记忆里,一到初冬,爸爸妈妈就忙着储大白菜,大萝卜,土豆,水果要等到年根底 才买点冻柿子,冻秋梨。橘子、苹果、香蕉很少吃到。后来除储菜外,还能储国光苹果了,储冻柿子,冻梨了,再后来也储到苹果梨。最好吃的苹果梨还是延吉产的,皮薄肉厚,脆甜爽口,多汁,个头偏扁圆,皮色有红润。选苹果等也要选这样的,因这些水果日照充足,相比之下较甜。现在,家家储存苹果,苹果梨早以习以为常。不过要想吃优选冻梨,我还是喜欢绥中冻白梨。果肉细腻,皮薄多汁,清甜爽口。谢谢老师!
智昊:
延边苹果梨很有名,今年我在早市买了挺多,除了吃就是做辣白菜用了。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30、不是八卦
31、厨房听歌,最讲究的是味道
32、开车去延吉
33、延边苹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