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庄稼汉:何如岁月复少年
(2022-11-03 12:25:25)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换季与换衣裳》
浅山评论家群
陈玉亭(网名111):
春夏秋冬来复换,厚薄单棉羊毛衫。衣架橱柜相互调,人靠衣裳马靠鞍。
侯秀坤:
曹大厨今天的文很跟节气,也很温馨,告诉大家降温了,外出要多增加衣服,穿厚点御寒。谈到衣架和换衣服,每个家庭都会有大衣柜,无论是衣架还是隔断都塞得满满的,春夏秋冬的衣服都得捣扯捣扯,来一个大换防,薄的进柜厚的拿出,人们不厌其烦地干着这些生活常态,家家如此,却也乐此不疲。说到买新衣服,这已成负担,是衣柜不愿意呀!满满登登,都没有地方了!这说明人人的生活都富足了!可不像过去就一条裤子的年代了!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优雅:
换季冷暖温差大,出门前很怕冻着自己,又想穿出去的衣服美观又大方,前些年,在这方面没有顾虑,一打眼就把喜欢的衣服从衣柜拎出来,穿上,现在感觉人老了,欣赏水平也下降了,折腾试穿一下就烦了,最后还是考虑保暖第一,其它考虑的一点都不重要啦!自己都灰心了,又不是工作年轻的时候,要衣着搭配得体,现在考虑的是可别感冒,去医院麻烦,如果发烧就更麻烦了,还得去就热门诊,疫情防控期间,少找麻烦,可得注意防寒保暖。
一年四季衣柜不知道要更换多少次?春季和秋季过渡期都相对短了,毛衣秋裤早几年就被淘汰,夏季和冬季衣服在衣柜里展示的时间长,这秋季,衣柜换了一茬又一茬,挂上看了几天,还没来得及穿,又降温,再降温的。反正也有时间,也喜欢收拾衣柜,还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件衣服?女人吗?总是感觉衣服少,一有什么场合,就感觉自己的衣柜里还不够多?就是感觉少一件衣服?
华尔兹:
这两年,电视越来越受冷落了。有时候开着,也没人看它,都在看手机。
降温了,得多穿点儿。家里的衣服也该倒腾了。这时候我家如果让男同胞帮着倒腾,就会唠叨,看看,都是你的衣服,还买买买。有的衣服过时了,有的衣服瘦了,不买穿啥。还是现在生活好了。
胡英兰:
说起换季都有不少心得体会要说,却也是千篇一律,春夏秋冬都有薄厚长短不同的衣服,到了季节都要互换位置,把暂时不穿的放起来,该穿的拿出来,现在吃的好,穿的暖,每人的衣物都很多,就是棉服也要有几件,衣服的质量又好,一时半会也不能淘汰,所以越来越多,也成了负担,把个储藏间都放满了,不光衣物,还有厚被和薄被,这样调换要半天的时间,也是个不小的工程。想起小时候,全家五六口人的衣服,两只黄箱子就够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看来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因此倍加珍惜。
优雅:
曹老师早上好!今日头条发表的换季与换衣服非小说已拜读,衣着和衣柜是女人的最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只是感觉一年四季春季时间短,没换二件衣服就到了夏天,秋季也是,找出来刚挂上没穿呢?又更换了?穿过的衣服有自己的气息,它很幸运还没被主人抛弃,仍时不时的出现在衣柜里,偶然的机会还能随主人云游四海,高兴着呢?那些早被淘汰的衣服,有时也会猛地想起,但不知道它跟随了哪位主人?
悠悠: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足以说明它的重要。在我们北方,季节与换衣裳密不可分。刀切般的季节转换,常常令你猝不及防,提前做好气候变换的准备,多么重要!从而也就有了这么一次大的倒腾,有了柜子与柜子之间衣物“换防”。这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天气预报“降温”写起,接着写为迎接降温已做好了“柜子与柜子之间的换防”。
柜子近在床边,需要时找起来就方便。而放得“远的”,是暂时不需要的搁置。需要的就是重要的,而不需要的当然就不重要了。当然这不是人的厚此薄彼,而是季节的选择!我忽然想到有些势利眼的人,这多像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啊!
然后,文字又聚焦衣架,放在客厅门口,穿取信手拈来,无论你挂上衣还是裤子,无论谁轻谁重它不在意,反正都要自己承担,即使给它戴上帽子,衣架也只是衣架,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挂衣服,供人们随时取换。至于它什么样没人在意。也只是在买的时候有过挑拣,那是为了让它体现更大的价值!
文字到此有了延伸,把人比喻成衣架,而且是游走世界的“衣架”。但人的特点是挑剔!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舞台是舞台,还有光怪陆离的T台——要适合身份、年龄,职业,还必须时尚、合体,喜欢……决不可以随意!
结尾处写到买衣服,感觉文字更加生动起来。文中说得对极了,“你张罗给他买吧,他横挣地不同意……买回了,你看穿得比谁都欢实……”
哼!表里不一的家伙!可能很多读者尤其是女同胞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因为感同身受!
新村: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工作期间,习惯穿西装,退休了,还觉得西装正统。
妇人老是嘟噜要改一下穿戴了,休闲装得体,穿着舒服。
我俩着装观点不同,她老责备我跟不上潮流,非得给我买休闲装。结果,装上以后,还真得体好看。
人要衣裳,马要鞍,老观念是要改一改了,这方面,还是妇人老道。
必须向真理屈服!
戚玉珠:
换季家家如此,一顿神折腾,衣柜再大好像都放不下,年轻人更是,有的衣服标签还没拿掉竟然说没衣服穿,大厨穿戴讲究都是牌子,什么耐克了,福斯特了,出门还得挑挑拣拣穿,摸透赵小丽脾气,磨叽几次,就会旧貌换新颜,穿上新衣服,心里美,老人也和孩子一样,喜欢听夸奖,这是通病。为了衣柜宽敞点,把一年不动的衣服撤下来,可以给困难亲戚,小区都有捐衣箱,老年人也要懂得断、离、舍,别再舍不得。想要跟上新时代,老年人一定不要穿和年龄相同的衣服,多学学大厨就知道了。在没品尝大厨这顿早餐时,今天早上把一大包衣服放到楼下的捐衣箱里。
和平:
日月轮转,季节变换。
听老人家说,人穿的是树叶,树叶落了就该穿厚衣服了。还有知道的东北匪话当中,把衣裳叫做“叶子”。
天人相应,衣着随季节,人自是应季而动。
换季不换心情。
季节转换,替衣柜和衣帽架担忧,有趣。
添新衣也添情谊。
无论是给家人购置衣物还是家人为自己添置新衣,都是心仪和欣喜的事情。
徐歌:
衣裳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它能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和档次也能彰显一个人的性格和嗜好。
要说换季着衣人人皆知,只要身心健康生活能自理那就不用他人操心。但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那学问就大了!要看经济条件,条件好的要穿名牌,同样的衣裳,品质就不一样,穿出来的效果和舒适度也不相同。相反,质量差的衣服,洗一水就变形了。我所说的名牌,不是指奢侈品,是指正品,非仿造。
曹老师今天的《换季与换衣裳》是一个常识性的文章。只要我们活着,就不能回避这一些。
晓莉:
老师好!小说改版了。这两天美文我都一口气读的,没等换口气,戛然而止。没看够!不是说老师写得篇幅少,而是短小精悍,回味无穷,美文应时应景应季。季节交替,更换衣服,是东北人的常态。这与南方不同,南方四季如春,花红柳绿,温差不大。而我们北方就不同了,气温如骤降,会让你防不胜防。所以说,北方人,要注意保暖,别得气管炎,关节炎,老寒腿,还不容易去根。老师的提醒非常好!让夏秋两季衣服“下岗,”让存放衣物的箱子“换位”,找出适合冬季穿的衣服,鞋子。别想“美丽冻人”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冻坏了零件不好配。谢谢老师!
庄稼汉:
入冬人人换衣衫
山川草木也一般
繁华褪去皆清冷
霜雪替了五花山
季节易序知冷暖
北雁南飞懂炎寒
换季何如换岁月
翁妪再复美少年
关注今日头条:朋友们的生活
1、读书人的阅读与书写
2、一机在手,老男人怎样生活
3、喜家德:饺子馆里的江湖
4、赵师傅
5、人是衣裳马是鞍?
6、一位男宾
7、抽烟,还是喝奶
8、免费衣裤
9、喝茶
10、烟民
11、作家梦
12、使用句号的创作谈
13、系列网文的快意恩仇
14、河南小白楼
15、四平师范学院
16、换季与换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