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云开日朗: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背后
(2022-07-23 14:29:08)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维):
房子漏雨头发白,
旧诗重提有情怀。
夜半两地共一梦,
胜似神仙眷侣来。
我原以为这非小说也类似小说,但今细想也不是,很可能纪实,当然也可以是散文,随笔,评论,还可以是故事,段子。
现在抛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不谈,单说这一集,假设粉笔末真的鸟摸悄地跟大厨后边,两个人做了同一个梦,这事让闫工咋想?让大厨咋整?让大家咋看?
悠悠:
读《鸟摸悄地,你就跟我一起做梦吧》
一起做梦,却不是同一个梦。粉笔末的梦是生活,作家的梦是作品。
因为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点燃了一种热望,激发了一种热爱。也可能因此改变了一个孩子,成就了一位作家。
这本书是闪光的
那位李叔叔也是闪光的
他们是您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明亮亮地照进了您的心里,也照进了您的文字。
充满感恩情怀的文字,是亮的更是暖的!
胡英兰:
鸟摸悄地是东北的方言,就是别声张,悄悄地行动。一句头“上积雪鬓先秋”,又想起了当年在李占田叔叔家看书的情景,那是郭小川诗选里的诗句。老师求知若渴的把诗选抄录下来,这种知识的积累造就了今日的锦绣文章。李叔的偏爱也说明有眼拾珠,看透您将来是有造就的人才。
这篇与粉笔末老师的对话即风趣又温馨,更有收获的是我也学到了头上积雪鬓先秋这句诗句,太形象了。
陈玉亭(网名111):
山沟藏书无几家,独有李叔柜满架。赏识勤读借与我,知我抄录可劲夸。
马瑞华:
@曹利君(原色生活树)老师!拜读新作,赞通篇是对话,讲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旧景重现。
赵晓光:
我也喜欢读书,但基本上都是小说及报告文学类,诗歌散文涉及不多,印象中成套的只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还看过印度名剧《沙恭达罗》的剧本,想来奇怪,到现在都说不清楚为啥会对印度的这两部名著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半个多世纪过去仍然难以忘却!我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红岩》,记得那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事儿,那天放学回家,在母亲的房间里见到了这本厚厚的书,随手翻开,意外发现竟然能看懂里面的内容,当时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此后,我读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陆续读了《杏花村的孩子们》、《小兵张嘎》,还有颜一烟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马忆湘的《朝阳花》、曲波的《林海雪原》等等,但大量且集中读书的时间却在文革初期,那时我和几个同学也像众多"革命小将"一样张罗着出去串联,可我家老爷子担心安全问题,生生把整装待发的我拽了回来,大概是怕我再偷着跑出去,便领着我去了大院里已经封了的图书室,和管事儿的叔叔打好了招呼,于是,我便钻进了书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什么造反串联之类的事就和我无关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革前17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长篇小说包括翻译出版的外国小说我没看过的不多。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看的这些闲书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当然这是后话了。说到抄书我也干过,不过数量不多,只抄过《第二次握手》和本省作家鄂华的《女皇王冠上的钻石》,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了。改革开放后文化界又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我又迷上了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我差不多都弄来放到书柜里了。现在虽然看网络小说的时候多,但看纸质版书籍的习惯还是保留着,仍然时不时地把书柜里的书拿出来翻翻。看到曹兄文章中抄郭小川诗的情景,引发了我的感慨,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
戚玉珠:
大厨的文学梦起源于李叔,知识匮乏的年代能看到那么好的书,拿回家抄写下来,需要毅力,还要持之以恒,大厨之所以有今天,那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大厨不需要再做梦,已经是个作家,出书发表文章,如家常便饭,退休以后,笔耕不辍,就是要把脑子里的东西,像乘客下车一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走出来。粉笔末也有作家梦,本身就是老师,再有大厨提携,不愁写不出好作品,你俩并肩作战吧。
华尔兹:
曹老师由“头上积雪鬓先秋”引出来如何认识的李叔,然后李叔又如何主动地借书给曹老师看的故事。
把郭小川的诗抄下来,曹老师是一直在勤奋好学,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想起上中学的时候,也挺流行写诗的(其实只能算是顺口溜)。学校还请来诗人给我们讲他怎么写成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你是一块钢,你是一块铁,”后来改成“你是一块坚硬的钢,你是一块纯净的铁,”现在还记忆犹新。
“鸟摸悄地,跟我一起做梦”,就算是能一起做梦,谁能有曹老师的梦这般精彩呀!
徐艳丽:
@曹利君
优雅:
鸟摸悄地 你就跟我一起做梦吧!
已拜读,作者和粉笔末没机会见面,微信闲聊 ,聊的热火朝天,关心人家房子是否修好?又把郭小川的诗词用上了,还设想去看恩师,会鸟摸悄地带上粉笔末,都是做梦娶媳妇的事?知心梦想,不过小说里这样写知道是夸大其词 ,但也是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谁说?男女不可能做知心朋友?我到不这样理解 ,在一起切磋共同爱好,有共同语言和话题,不超越底线,没有非分之想,做好哥们好姐妹,心怀童真坦荡做人,和家人公开未尝不可。不要把事情都往邪路想,纯真友谊还是存在的 。让世界充满爱,那将有更美好和谐家园,和文明自律的社会。
和平:
“头上积雪鬓先秋”
一句诗,引出记忆深处的往事,感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吉林辉南山沟。
“山沟里人家少,家里有藏书的更少。
“能够读到郭小川的诗,得感谢一个叫李占田的叔叔。他是我爸爸那一辈人。”
感动之余,我们也都“鸟摸悄地”跟着曹老师一起做梦吧,都是好梦。
晓 莉:
读《鸟摸悄地,你就跟我一起做梦吧》
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改变命运”!说得一点不假。从老师的文章里就看出了老师一直喜欢看书,嗜书如命。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喜爱读书的人!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为老师提供读书的机会。本文中提到的李叔,家里有藏书,对前来借书的人一律“休开尊口”。而对老师格外开恩,不仅借书,还让老师抄书。老师的作家生涯,足以证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真理!加之老师的头脑聪慧,勤奋刻苦,已成为人们非常仰慕的大作家。为老师点赞!
小马扎:
书柜里挤挤插插地摆了那么多书。这“挤挤插插”一词用得非常恰当,颇有农家味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虽是单调但也很富足,所谓的幸福感那是满满当当的。不比目今网络时代,大伙都忙着静不下心来,什么微信、抖音、短视频…教人日不暇给,繁剧纷扰令人琳琅目眩,精神错乱。
那个时代,营造国人的精神风尚也就是读读书,练练字,别的你想吧还有些什么?
特别是我们农家人,往往逮住一本书就照死里读。至少能读他几十遍,甚至把薄薄的一本书,翻烂了变成两倍那么厚还不够,还要把它抄下来。
赞叹大师用词考究!一枚简单的叠词就把爱好读书的农忙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人道是你是嘛人,你眼睛里所看到的就是个什么人。朴实善良文风端端正正的李占田叔叔影响了“我”,我将之分享出来,便受益万方。这,就是一字之师、一个词的意义的由来!
说到这儿,学生有一悟:你的文字,如果推敲得当…或者说你的用心之作一定有某一处是闪光点,会让读者铭记终生。这是缘,很奇妙,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颗心不经意间就传递到另一颗心上。前提是一个用心写,一个用心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
关注今日头条:朋友们的生活
城市街道系列(曹利君著)
33、生活的脚步是纷乱的
34、有点儿怪想她的
35、想吃红烧鸡翅了
36、你还是自己留着看画吧
37、重回学生时代
38、她能有什么故事呢
39、秘密,奔牌子来的大叔
40、解封以后,这件事情值得记述
41、看上去更像撩闲
42、一张白纸没有负担
43、雨夜摸黑,给自己挖个坑
44、有人入梦,有人离开,还有人呢
45、比你会玩的大有人在
46、以对话快闪的日子和情感
47、花海人海,两个二婚者在海里过招儿
48、水果观:粉笔末的讲述
49、粉笔末老师买西瓜
50、吃瓜群众:粉笔末和闫工
51、花事人事,都是情事
52、一大锅炖菜
53、找到共同语言了
54、那都不是事儿
55、想不成怨妇都难
56、别在非小说这里耽误功夫了
57、如影随形有那么好吗
58、鸟摸悄地,你就跟我一起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