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64、《谁》《跟》《被》三篇热议

(2022-06-17 20:49:29)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1、谁跟谁更适合


泉水叮咚   故事的转折也太狗血啦,明明是女教师的丈夫出轨,令女教师蒙羞,以在事业上拼搏寻找精神安慰, 她的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和第三者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没交待就自杀啦,结论是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女教师在这个事件发生时是否给了丈夫刺激……

 

戚玉珠  大厨今天真给人绕蒙圈了,她老公不是自杀了吗?这咋又是跟前夫离婚了呢,哪跟哪啊,她这速度真快,昨天老公自杀,今天就有新欢了。谁跟谁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勉强维护的婚姻,其实都痛苦。她为自己选择了幸福,也看出很满意,只是文化低了点,高低无所谓,在家又不是拼学历,拼能力的地方,把平凡的日子过出热气腾腾的样子,对得起自己,值了。

 

胡英兰  人生苦短,一个女人没有家庭也是很不容易的,即然有了对的人组成家庭也是好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相互间是互补的,只要诚心过日子就好。以前的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差异虽大,不也过的很好吗。但愿她走出阴影,幸福的生活。

 

和平  《谁跟谁更合适》前几段讲的还真好!好就好在讲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阅读都是在为写作背书,在打基础。

用曹老师文中的语气,你读的巴尔扎克司汤达哈代海明威辛格,老舍汪曾祺杨朔秦牧刘白羽,是你心中的“神位”,既然是神位,就是头顶三尺之上的,的确有些高不可攀。

不过这些巴尔扎克司汤达哈代海明威辛格,老舍汪曾祺杨朔秦牧刘白羽,也都是写作的基础。谁给跟谁更合适,不定哪个句子里就有海明威,那篇文章中就有秦牧。谁跟谁,都在作者心里,名著烂熟于心,用起来也就出神入化了。

 

陈玉亭  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婚姻和谐不和谐,只有当事人清楚。离婚不是那个人不好,两个好人在一起不一定幸福。琴瑟和鸣,高山流水遇知音,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同愉悦。

 

晓莉  读《谁跟谁更适合》。适合与不适合是没有绝对的!婚姻都讲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同等学历。可哪有那么般配的,夫妻之间哪有舌头碰不到牙的。没有哪一对夫妻一辈子没红过脸的,不动武,没家暴就不错了。有的夫妻过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天天闹离婚。最后,死了还是葬在一起。“海枯石烂,地久天长”的婚誓也不靠谱,丈夫刚走,就另有所爱,也许是缘分已尽。而有的是独守空房,如一而终。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深奥啊!谢谢老师!

 

华尔兹  曹老师今天的非小说《谁跟谁更合适》,这可是一时半会也讨论不出来结果的。

这一家,外人怎么看怎么不合适,人家过得还挺好的;那一家,怎么看怎么般配,相敬如宾,人人羡慕,最后却离婚了。让很多人想不明白。

 

淡淡香茗  今读《谁跟谁更合适》,结尾是这么写得“大家都是很好的人,问题是好人跟好人在一块就不一定都是好人,得分谁跟谁更适合。”我觉得这段话有点问题,好人跟好人为什么不一定是好人呢?如果两个好人在一起没有成为好人,那这个好人可能是打了折的所谓的好人,不是货真价实的,只是众人面对自己好友离异后的一种安慰。谁跟谁更合适,才是问题的关键,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处朋友可互补,但更主要的是同频!尤其是梅开二度的主,人到老了需要陪伴,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互相包容和照顾,精神上的理解和安慰,也许是情感上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里我要说的是情商的高低与文化没有直接关系,它关系到家庭教养和成长环境。当然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认知不同,但这不妨碍爱的表达与付出。“没想到她会这么快就走出了困局,带粉笔末的手够坚硬的,终于把手里一直握着的东西撒开了,舍弃了。”虽然带粉笔末的手还是那么坚硬,但依然会遇到一个愿意与她牵手的人。她能把他带出来与你喝两口。也愿意让他见见自己所有的朋友,足以说明她不仅这么快走出了自己的困局。而且是

找到了对的人,人生焕发第二春了!所以,两个合适的好人遇到了一定是好人。“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是散落一地的水珠。阳光很好,已经蒸发掉了水气。大地上,只有干爽的身影。”让我们一起祝福她!

 

周杰  哲理呀!受教了。

 

塞外雪  谁跟谁合适?说实在的,其实谁跟谁也不那么合适。世界上没有绝对合适。有的表面看上去好像合适,有的相处时似乎很合适,有的结婚了,有那么一段时间还算合适,可是到了七年之痒就觉得不合适。有的是一辈子不合适也得合适。最好的也就是几十年间相当合适。特别合适的极少,像章太炎夫妇,胡适夫妇,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终生不二的模范夫妻。这符合伦理,符合传统道徳,符合家庭关系美学,符合学者风度。人没有绝对完美的,都有弱点缺点,还有很多风俗习惯,个人好恶,三观不同,生理差异隐疾,诸多因素都会造成不合适。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些不同,都需要人们去深思比较,高尚的就是相容,兼容,包容。但不让分寸的“洁癖”者则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幸。只有那些宰相肚子能行船的人才会使两性磨合好双方关系,长期和平共处,保持家庭温暖和睦。所以无论男女还是应该头脑清醒,尽量不要贪图一时合适,虚假合适,而酿成粉笔沫肥皂泡式的不幸。当然了,要是真不合适,特别不合适,那也别忍着假装合适,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事情过去了,像曹老师和粉笔沫老师那样坐一起说道说道怎么不合适、怎样求得合适也许比较合适。


2、跟着借光了吧

 

云开日朗(吕维)    小酒馆是故事的高产田,再有就是茶馆、小卖店、小旅馆、小理发店、杂货铺什么的,这是人流相对稠密的地方,市井小民常聚于此,街谈巷议,很有烟火气。

常言道,一个男人想女人,两个男人谈女人。果然,你跟耗子在小酒馆,正是谈论粉笔末的适宜场合。

至于耗子支使老板娘买烟,与其说是寻个方便,还不如说是另一种调情方式。而警察来找你,这就有点奇葩了,总不会怀疑你谋杀她的丈夫吧?

 

陈玉亭  说话就怕她和他,张冠李戴不分岔。粉笔末子做代号,跟着借光下篇啦。

 

戚玉珠  耗子对她很感兴趣,你俩今天接着唠,前几集她很吸引人,可是丈夫自杀,她又迅速结婚,似乎对她有了别样的看法,她的精明强干,又回到教师队伍教书育人,在我心里大打折扣,警察找你了解情况,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光借的值不值,你心里清楚。

 

淡淡香茗   “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借光一词由此得来。

不过大厨老师这光还是不借的好,担了嫌疑不说,还让警察找上门来,粉笔末的故事该结束了吧?饭店老板尤姐给人的印象深刻,很有特点,尤其那涂了口红上翘的嘴唇……。

 

胡英兰  今读《跟着借光了吧》老师与耗子到饭店吃饭,又淡论起粉笔末老师,因她丈夫不是正常死亡,所以警察需要调查有关联的人,也并不奇怪了,事情都过去了,留下的只是回忆,估计老师明天还会继续讲诉原由的。

 

晓莉  今读《跟着借光了吧》。借光就要借好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三迁为儿郎,金榜题名美名扬。今有老师为女友,借光警察问短长。不知此事咋完结,明日老师继续讲。谢谢老师!

 

华尔兹  曹老师的非小说《跟着借光了吧》,从“你和耗子俩谈兴正浓”这句话开始,两个人唠得是真挺热闹。跟粉笔末女教师借的光可不太好,有点吓人。像耗子说的,万一弄个心脑血管病啥的,太不划算了。

 

优雅  跟着借光了吧 ,已拜读,借光的事很多,是常用词,但老师在作品里有很值得深思的几个方面。

借什么光?难道和挚友紧见过一次面,握了一次手,粉笔末的爱人忧郁症自刎,还害得你受到牵连,担嫌疑被警察调查核实情况?有点理解不了?

实际上,人生一世就是这样,哪样的借光,就是走在狭窄的路上也要说借光啊!顺路搭车借光,同学,朋友小事借光,反正借光有好事借光也有坏事借光?等等…

我感觉和粉笔末这样的人成朋友,借了一次这样的光也没什么,更会加深真正的友情,还是认为,这样继续保持友谊挺好,不要第二次握手。

也不会再借这样的光了。

期待拜读下集佳作。


3、被请到一个房间里


云开日朗(吕维)      人有梦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虽然也有噩梦,但总体上还是好梦多,因为人们向往美好。如大厨上面所述的进派出所的并不多。

不知大厨的梦为啥跟派出所发生联系,还被做了询问笔录,但显然问题不大,否则他也不会那么坦然面对,还能联想到贺知章什么的。

估计这梦还是跟粉笔面的老公自杀有关系。你说好模好样的,怎么就忍心自己把自己做了?是自杀还是他杀,那警方一定要弄清楚,人命关天啊!

大厨一定是听后心灵受到震撼了,或者说心灵感应,究竟是何征兆,尚需去问周公。

 

关东庄稼汉

警官追踪到梦中

恰与知章是同宗

面容温暖多和善

梦外依旧叹心红

 

陈玉亭  警官找你去问询,面目和善语言温。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胡英兰  梦境的情节很清晰,那个和善的贺警官跟年轻的女警员在一个干净的房间里寻问着与粉笔末老师的关系,因为她的丈夫不是正常死亡的,调查一下也在情理之中。但老师跟她只是吃了顿饭,并没有深层的交往,从这一点上看,老师没有担心的必要,这个梦境只是给小说增加了素材。

 

戚玉珠  耗子关心你和她的事儿,昨天还借光呢,今天请你去派出所了,刚看吓一跳,原来是梦,做啥梦不好,非做这样的能,让我们跟着担惊受怕,再说了,她老公自杀,问询的是她,你离她那么远,派出所咋可能找到你头上,难道你和她有一股拧成的麻绳,不会吧,大厨别看你是久经沙场,见过大世面,真给你叫到派出所你也紧张,为了抚平读者的心,咱换个话题,别总围绕着粉笔她来写了。

 

徐歌  一天不落,天天关注。很好,扩展了阅读面。

 

华尔兹  今读曹老师的非小说《被请到一个房间里》,其中有一句话,“这疑问也有边缘,无声地抵达贺警官和一个女文员那里”。女文员在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读者的。

这是我今天的收获。

最后写到,这是做的一个梦,挺好,免去了人们的担心。

 

泉水叮咚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晓莉  《被请到一个房间里》做询问笔录。这是警官办案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师编织的一个美丽的梦!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看来老师很关心女友人粉笔沫,不然怎么会梦见去派出所做笔录。而且是心地坦然,面无惧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世间凡事必有公断,总会水落石出的。为老师美文点赞!谢谢老师!

 

和平  警察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联想,源于同一个“贺”姓,可贺知章和贺姓警官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的梦,大约与这样说不着边际,又密切关联的事物大有关系。

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你”都能神速地开动大脑,发散式地普遍关联起来。

这样的现象与读书,识人,做事,写作都密切相关。世间万物存在即是合理,关联也是必然。还是多读书,多识人,多做事,多写作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

关注今日头条:朋友们的生活

曹利君非小说系列·城市街道

1、街道

2、两棵杨树

3、倒木和小秋

4、博信路

5、灰色砖垛

6、堂食

7、什么事情

8、白费

9、一律缺钙

10、夏天

11、尸检报告

12、体检

13、他不叫你留步

14、苣荬菜和海明威

15、相见

16、欢迎

17、握手

18、阔别

19、联系

20、东西是不能说的,说了东西就不是东西了

21、你算个老几

22、谁跟谁更适合

23、跟着借光了吧

24、被请到一个房间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