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52、《他不叫你留步》中的描写艺术

(2022-06-07 05:12:13)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读《他不叫你留步》

他不叫你留步,是因为你有充分的理由,这就涉及语言艺术。

在所有语言中,方言土语最有烟火气,也最恰如其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解渴。由丁巴儿这一土语引出小本子”……

读到那时候兜里揣个小本子,听到有特色的段子就拿笔记下来……”

想起也曾经有老师这样指导过我,是因为写小说。他说发现好的小说素材一定要及时记下来,这个办法很管用……我似乎没这样做过,难怪我只是业余!不过我很理解这种方法的妙用。记录过程就是在积累,在记忆,即使之后不去看那个小本子,但很多东西都已经在心里了,长此以往便形成一种能力,那些记录也已化作属于自己的文学细胞,在自己的文学路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如曹老师系列文字的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还有千变万化的描写手法,除自己的文学底蕴之外,平日的观察积累更为自己增加了厚度。因为语言的丰富,更多来自于生活。

就如对老韩老婆描写的那段文字:

“……门帘子一样的胸脯,和两枚布包纽扣一样顶着的奶头,

文字并不多,但完全可以激发你的想象。此时的老韩老婆像一幅铅笔草图,毫无韵致也毫无色彩,似乎还有点滑稽,但那就是真实的年老色衰!谁说岁月无痕,这样的剥蚀对于女人够凄惨了!

虽然老韩老婆少了女人颜色,但她的出现,还有赵晓丽从楼上落下来的那句话,却为这篇文章增加了色彩,仿佛在干枯的枝条上用红色涂抹了两笔,就显得活润了,就流动着生活的气息了!

我在想飞机跑道门帘子的区别……

原来还可以用门帘子形容老女人,太独特了!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那么作为这一工具的使用者,曹老师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早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并且出奇制胜了!

 

云开日朗(吕唯)  要说东北土语,咱们个顶个都能整几句。要掏弄这行专家,没有。就拿《他不叫你留步》这里的“丁巴”来说吧,啥意思啊?有经常,一贯,总是的意思,也有时不时,频频的意思,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理解,说的清楚,听的明白,但是,写到纸上可不确定,有写丁巴,有写盯霸,还有写盯架的……

来人去客,接人待物,客套话是一定要说的,说的好是办公室主任,说的差是烧锅炉的和食堂的,啥时候该说啥时候不该说是司机。如果你遇到的是宣传科的,不吃不喝也会让你心里热烀啦的,火烧火燎的,恨不得抱住他喊一句:亲人啊!

大厨执意要送,又要让客人无法拒绝,那么,偷梁换柱好啦,一句“正好我也想透个气”解除了尴尬,轻松自然,可见大厨处理人际关系之娴熟与老道。

据我了解,大厨为人和善,温文尔雅,接人待物周全得体,丁巴这样的。

 

申建霞  曹利君老师描述的百姓生活,充满烟火气息的家长里短俗语妙趣超接地气

 

和平  来来往往,亲近热络。迎来送往,人之常情。迎送之间,妙趣横生。

迎之以礼,送之以情。

疫情过后,楼道暖融。

 

戚玉珠  你俩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彼此再熟悉不过了,有事着急走,没有吃饭时间,茶没少喝。出门送是礼貌,你俩对话把老韩老婆引出来了,她可是好久没露面了,有戏,一出场咋还不得演几集,你俩下楼了,赵小丽和她接着聊,我们可都知道她女儿是社区书记,疫情期间最忙的“大白”,赵小丽说,你写,明天的早餐就出炉了。大厨能成为作家靠日积月累,记在本上,印在脑子里,源源不断流出来。标题咋是他不叫你留步呢?

 

陈玉亭  兜里揣个笔记本,搜集名言和新词。如今手机功能全,纸、笔、剪、贴遭淘汰。

 

胡英兰  今读《他不让你留步》,是送客人出门的过程,朋友要走了,老师也穿上鞋要送送,这是人之常情,客人阻止不让送也是客气,相互的对话更是妙不可言,我还记得丁巴儿一词发生过笑话,这个词是东北的方言土语,南方人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误以为是什么东西或菜呢,流传很广,记忆很深刻,今天用到这里更是风趣幽默,老师不但小说写的好,为人处世更好,平凡的生活,活得有滋有味。

 

优雅  拜读老师这篇(他不叫你留步)一文后,感受到一位作家,除了自身文化底蕴外,还用心收集民间特有的语言表达用语,等方面,可谓是老师写作手法其中的一方面吸引读者眼球突出的方式。

什么“假模假式、丁巴、…”用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形容我们有些事是跟不上时代了。

老邻居热情搭讪和赵小丽对话,看透做事之人的风风火火,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

曹老师每一篇文章都看似用最通俗,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写作手法,但它内涵多彩,想象力太丰富了,后悔莫及自己年轻时没认真学习,拜读只能肤浅的理解,也就是“赶鸭子上架”啊!明知道鸭子不是鸡是上不去架的,是强人所难的。但

这句话二个意思,一种是意料之中,因为不会所以没有成功。另一种是出乎意料,在绝境的逼迫下,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潜力,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

我就是在此感谢曹老师把我赶上了架,有了学习待提高的机会

 

优雅  曹老师上午好!清晨拜读您的写作他不叫你留步等作品时不时的把您引人注意力的写作手法回荡脑海,突发奇想,如果您把我们平台自搭建以来,老师们、群友们废寝忘食最求爱好的精神和才华横溢得以施展的平台点点滴滴写出来,您这个导演加编剧一定一举成名,此作品编成电视剧,我们都是剧中演员,演绎着青年,壮年,老年,夕阳红霞之美。随意说说

 

华尔兹  我怎么就以为曹老师是在视频聊天呢?送客下楼,碰见了老韩老婆。老韩老婆这样的人,有!

“丁巴儿”的笑话还真不知道,我们有这么说的,也有说“丁价儿”的。好几十年前听得最多的就是老人数落小孩子,“你不能丁价儿光吃这一样啊!”

很多词儿不知道怎么写。

 

优雅  丁价好像也二重意思,(一)专一,一个劲。(二)做事闯示点,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形容出去办事,顶愣点,更不知道这二个字对不?反正就是说:办事敢说话,办的利索点中国语言丰富,地方土语也多,国家地大物博,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地方之间交流有限,为此产生好多现在还难以用恰当文字说明的白话。

 

淡淡香茗  读《他不叫你留步》一文,有几点引起我的联想。一是送客也应有仪式感,客人要走了,主人送到房间门口,客人很有礼貌的客气,让主人留步,不用穿鞋出来送了,作为主人却要真诚的执意送出门外甚至小区,但这要看是否是常客或熟人。总之待客之道学问不少,万不能慢待了或是冷落了登门拜访的朋友,这是对人的尊重和我们做人的真诚。由此又引发了第二点联想,那就是丁巴儿一词,东北土话很多都是来自于满语,什么麻溜儿,欠登儿等等,这些语言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很多有趣的故事。第三个联想是那个记事的小本子,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那个年代喜欢文学的我,也是有过很多这样的小本子,看书时遇见自认为好的词啊,句啊,成语啊就摘录下来,其实只是加深印象,到真正用时也没起到什么作用,读书还是要深入理解和消化,最好到脑海里,用时才会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不过记事本记录日常琐事还是有点用的。谢谢大厨老师!

 

晓莉  今读《他不叫你留步》

有趣!送君千里 ,终有一别。迎来送往,乃待客之道。近可送至门口,远可送至汽车站,火车站,候机大厅,轮渡码头等,这些来来往往人人都经历过。老师的美文,说明老师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心地善良,实惠可交。所以,老师的朋友遍天下。老师的美文传四方。谢谢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城市街道·非小说系列

1、街道

2、两棵杨树

3、倒木和小秋

4、博信路

5、灰色砖垛

6、堂食

7、什么事情

8、白费

9、一律缺钙

10、夏天

11、尸检报告

12、体检

13、他不叫你留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