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30、品读曹利君近作两篇

(2022-05-18 16:53:03)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人在路上,心在书里》《大哥》

 

浅山评论家群

 

云开日朗(吕唯)  我认为大厨地摊这本旧书应该向摊主索要发票,然后捐赠给组织或领导,证明自己的觉悟和思想境界,让更多的人学习受益。

按说这样的旧书是不值十五元的,尤其是没有书号的印刷品。如要获得相关知识,网上一搜便是。

说重点:大厨的举动早就摄在摊主眼中,就像钓者和鱼,钓者知道什么样的鱼会咬钩,而且还要欲擒故纵,俨然一副漠不经心的样子,十五元,这钩子下的有点狠!

我也喜欢淘旧书,那帮摊主很难讨价还价的,他们有足够的耐心与你周旋,买不买,全凭你自己的心思。

前些年,我在地摊上看到有人卖水印木版线装的《金瓶梅》、《野臾曝言》,每套都一两千元的,我是看着眼蓝,听着啧舌,摸兜脸红,离开肝疼!现在想来,那些东西说不定是作旧或伪造的,没买倒是对的。

淘书有乐也有苦,曾经贪便宜购得一些畅销书,结果拿回家一看,满纸都是错别字,无法卒读,占小便宜吃大亏。

我也是曾经的爰书之人,现在退休了,读书的热情骤减,看一会儿双眼干涩,昏然欲睡,难得大厨兄一直乐此不疲,人在路上,心在书里,沉浸在宁静而快乐的时光中。

 

侯明祥  读书买书写书不论先后顺序,只要你占了一样就让人刮目相看,这个年代对书感兴趣的不多了,老年人似乎居多。煮夫若论读书买书写书再加上非小说的鸿篇巨制,是真正的学问家了,学问家自然比作家散文家或者什么杂文家剧作家高一筹。看他买书时的小心眼还是挺好笑的挺可赞 的。孔夫子旧书网经常可以买得到珍贵的书或者稀缺的书,你把作者名字或者书名在上面搜一搜就出来了,我在这个网上买过。老爸五十年代出版的戏曲小品册子都搜一搜买了。我那个长篇小说命运也买到了。不信你试试,有的书老便宜了,有的书老贵了,需要的贵也买。地摊偶尔是有稀缺的书的,五十年代出版的苏联歌曲集我就是在地摊上买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邮局附近的旧书摊。但比煮夫对书的热爱我还是差远了。封闭期间读书是个好机会,可一声声做核酸啦,谁啊不行在外边溜达一类的呼唤吆喝,还是让你无法心静。

 

悠悠  读《人在路上,心在书里》

人在路上,心在书里,这是对热爱读书的人最准确的诠释!

这让我想到我的父亲,他老人家一生读书、爱书,从我认识父亲开始,他就没离开过书。即便卧病在床也每天必读。可是,去世之前有一段时间突然就不读书了,开始撕书。手中非要拿一本书,然后一页一页的撕碎,谁也不能阻止,谁说跟谁急……以书为伴,直至一生!

世界是运动的,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不是很有辩证的味道!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由运动引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手册》?再从这本书自然过渡到在地摊上发现这本书?这倒是很有意思!

地摊买书,欲擒故纵。可一方心在书上,一方比天气还冷,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小心思。卖的总比买的精,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人在路上,心在书里,一种情怀,无关岁月!

 

徐歌  《人在路上,心在书里》看标题就知道是个爱读书的人。要说买书一事,我比较理解曹老师。爱文字的人没有不爱书的。这是相辅相成的,你不爱书不读书哪能信手表述?

不过在此文里看到曹老师有那么一点点小残忍。一个十五块钱的地摊主还跟人家讲价,实不应当!我有时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按我妈讲话了:狼吃看不见,狗吃撵出屎。我们去书店,几十几百元的书拿起就买,可能是因为书是新的缘故。其实,好书不分新旧,读后的作用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书的依赖和喜爱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拿书当朋友,看书仿佛是与好朋友交流谈话很快乐;而不喜欢读书的人,看书就如同是催眠药,瞭上几行就困意来袭了。

今天看曹老师的文章也撩起了我的一段买书经历——中学时候,父母离异,跟母亲两个人生活,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当时班主任与长春出版社有联系,在班里推销《斯巴达克斯》一书(我们当时是文科班)因为当时口传耳听对《斯巴达克斯》这部小说内容很熟悉,要买的欲望非常强烈。自作主张在班里就报了名,可是这205分的书钱很难回家跟妈妈开口,至今回想起来还挺难过……我记得那两个月好像是没买学生月票乘车,是徒步上学的……可谓是:为了精神上的食粮,怎样在和物质生活做了斗争!

 

悠悠  读《大哥》

 大哥的眼睛好了,能自己开车了,一段黄昏恋开启了,可喜可贺!

凡事都有要一分为二地看,疫情也是。

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月、两个月,长时间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啥东西也买不了……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可如果遇到像文中“大哥”

与“朋友”这样的情况,却是极好的近距离相处的机会。也许有不得已的味道,但一段时间的相互陪伴,相互照顾,让彼此感觉到两个人的生活有了温暖,那么成就一段黄昏恋情也就自然而然了!这时候看疫情是不是蛮可爱的!

文中对朋友的描写笔墨不多,但从体态适中”“目光温润”“似乎有笑,却不放笑”“欲言又止还有上半身往前倾了下等文字中,感觉到了她的恬静,婉约,极有教养!

祝福大哥心想事成!幸福美满!

 

和平  拜读《大哥》

通篇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很不简单。

七十岁的大哥有一位朋友陪伴,一同居家抗疫七十多天,绝对够朋友。有这样朋友的大哥不简单。

医好了眼疾,还能继续开车,虽然不快,但开的很稳,大哥不简单。

春夏之交吃荠荠菜和山芹菜等山野菜正当时,大哥能吃出来是山上长的还是大棚里扣的,大哥不简单。

曹老师文中还有几处不简单,只看这几处,就很不简单。

 

云开日朗(吕唯)  仔细琢磨琢磨,又结合大厨交待的情境,推断这位七十岁的大哥就是大舅哥,只是讲的很含蓄,模糊,且罢。

大哥是生意可以确定,鳏居。其会计师女朋友因疫情防控而同居共处两月余,互生情愫,这也是不争之实,二人岁差不过二十,可作佳偶。

大厨擅长玉成好事,比“木老爷胶”的粘合性还要强十倍,估计大舅哥这段姻缘不成都难。

 

塞外雪  隔山隔水看《大哥》,看出大哥好眼力!从曹老师以往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一集一集的,有种现象不敢直说,就是曹老师非常善于把悲剧演绎为喜剧。曹老师的故事里有好多单身,马和,马玲(?)英子,金山蓝湾,此处又来一个大哥,还有随身带来的这位待考验的佳人可能也是单身。单身好啊,都是自由的贵族,选择余地比固定或者捆绑夫妻大得多。只是一个致命问题是钱怎么花,说是不是问题,其实是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不过从曹老师的故事里没看到有什么不爽。因此可以放心这些新鸳鸯蝴蝶梦能够珍惜迟到的幸福。曹老师压题压的也好,毕竟大哥是从山里出来闯荡多年了,有眼力,他识货呢,一挑一个准!

 

庄稼汉:

古稀大哥不一般

身边有个金算盘

朝夕同室七十日

情愫早生心渐暖

眼前摘除白内障

心中又筑情栅栏

年龄差距生顾虑

花好何时月能圆

东风无言催绿树

浅山流水润华年

无人能替鸳鸯梦

梦外文人扯闲篇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1、解封记

2、老谷

3、醇熟面包

4、又生气了

5、风波

6、和乔金芝的一次聊天记录

7、在看者

8、以假乱真

9、一盘磁带

10、商调函和礼物

11、念旧放空皆为飞

12、人在路上,心在书里

13、大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